守护舌尖安全: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

为深入贯彻落实食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持续筑牢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防线,引导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农村食品安全、抵制假冒伪劣食品、助力乡村振兴,共建安全、放心的食品消费环境。邳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梳理了现阶段部分农村地区假冒伪劣食品常见问题及防范要点,并发布相关风险提示如下:‍

守护舌尖安全: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

一、牢记“七个”拒绝

1.拒绝购买来源不明产品

来源不明食品是指无法确定生产来源的食品。

主要风险:这类食品可能未经检验检疫,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提醒: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有正规生产资质的商家,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2.拒绝购买“三无”食品

“三无”食品是指无生产日期、无产品质量合格证、无生产厂家的食品。

主要风险:这类食品往往没有经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可能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提醒: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上的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厂家等信息,确保食品来源正规。

3.拒绝购买过期食品

过期食品是指超过保质期的食品。过期食品可能已经变质,食用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主要风险:过期食品可能已经变质,食用后容易引发食物中毒。

提醒:购买食品时,仔细查看包装上的保质期,确保食品在保质期内。

守护舌尖安全: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

4.拒绝购买仿冒标识、“山寨”和虚假宣传的食品

“山寨”食品是指假冒知名品牌,外观包装与正品相似,但质量低劣的食品。

主要风险:这类食品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因质量不过关而危害健康。

提醒:“山寨”食品不仅欺骗消费者,还可能因质量不过关而危害健康;篡改生产日期(如“2023”改为“2025”)、虚标成分(用香精勾兑却称“纯天然”);夸大宣传,普通益生菌粉宣称“降血糖”,廉价保健品吹嘘“抗癌延寿”,特别警惕“三天瘦十”“包治百病”等宣传话术,谨防会议营销、电话营销,对以“免费体检”“健康讲座”名义推销的保健品保持警惕。

5.拒绝购买伪劣食品

伪劣食品是指以次充好、掺杂使假的食品。

主要风险:伪劣食品可能含有有害物质,长期食用会对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提醒:购买食品时,尽量选择信誉好的商家和品牌,避免购买价格明显低于市场价的食品。

6.拒绝购买不合格肉制品

不合格肉制品是指病死畜禽肉、来源不明肉、未经检验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

主要风险:这类食品可能未经检验检疫,存在严重的食品安全隐患。

提醒:购买生鲜肉,务必查看“两证”(动物检疫合格证明、肉品品质检验合格证),警惕颜色异常、气味刺鼻、异常低价的肉制品。

7.拒绝购买“特供酒”产品

主要风险:包装或宣传中使用“特供”“内供”“专供”党政机关和军队等图案、字样、标志性建筑,仿冒知名酒类商标,实际多为小作坊勾兑劣质酒,甲醇超标或非法添加,易引发中毒。

提醒:不轻信“内部特供”“部队专供”等虚假宣传,正规渠道购买酒类产品;查看产品标签是否标注真实厂家、生产许可证号。

守护舌尖安全: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

二、“三看一留”选购小贴士

1.看渠道,正规渠道首选

购买食品时,应选择证照齐全、管理规范的集市、超市、便利店等正规渠道,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食品。‌

2.看包装 标签信息必查

认真核对食品名称、生产日期、保质期、配料表、贮存条件、生产厂家、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签内容,不买无标签或信息模糊的产品。注意查看包装上的商标信息,避免购买到假冒伪劣食品。

3.看色泽外观气味把关

观察食品色泽、形态、质地等观感性状有无异常,闻辨气味,杜绝购买变质、有异味或感官异常的食品。

守护舌尖安全:向农村假冒伪劣食品说“不”

4.留票据,购物凭证维权‌

购物时主动索要并妥善保管购物小票、发票、付款记录等凭证,以便在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时便于维权追溯。 

邳州市市场监管局将持续强化农村食品全链条监管,严打非法添加、过期销售等行为,并通过常态化检查、典型案例曝光、消费者教育等方式筑牢安全防线。同时,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形成社会共治合力,共同守护“舌尖上的安全”。若发现假冒伪劣食品,立即拨打12315举报,也可直接向邳州市市场监管局反映。

编辑:卜非凡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