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翰墨

作者:周峰

瓜田翰墨

苏州工业园区的高楼拔地而起,钢筋铁骨的骨架间,刘开亮蹲在未完工的二十三楼边缘,腰间系着安全绳,手里攥着半块啃剩的西瓜。红瓤在烈日下泛着水光,汁水顺着他黝黑的手腕往下淌,滴在水泥地上,像几滴朱砂墨。

“老刘!别光顾着吃,西面的模板赶紧拆!”工头在下面吼。

刘开亮三口两口啃完西瓜,抹了把嘴,从兜里掏出根粉笔。拆模板前,他总爱在水泥柱上写几个字——有时是”平安”,有时是”上梁大吉”,今天他写了”盛夏清凉”四个行楷,字迹筋骨舒展,像瓜藤般遒劲。

“又写你那破字!”工头不知何时爬了上来,瞪着水泥柱上的字,”耽误工期扣你工钱!”

粉笔灰从刘开亮指缝簌簌落下,他赔着笑:”马上拆,马上拆。”

收工已是暮色四合。工友们涌向工地外的小炒摊,刘开亮却钻进工棚,从床底拖出个塑料箱。箱里整齐码着文房四宝,最上面压着张泛黄的《兰亭序》拓片——那是他二十年前在邳州文庙市集上,用三斤黄豆换的。

“刘老师!”脆生生的童音在门口响起。穿碎花裙的小女孩扒着门框,”妈妈让我来拿西瓜。”

刘开亮忙用毛巾擦擦手,从墙角抱出个花皮西瓜。小女孩是工地对面小超市老板娘的女儿,自从尝过他老家的瓜,每周都来买。

“今天不卖。”他把瓜塞进女孩怀里,”送你。”

“妈妈说一定要给钱。”女孩掏出一张二十元纸币,突然指着桌上的笔墨,”刘老师会写字?”

刘开亮耳根发热。在工地上,工友们叫他”卖瓜老刘”,只有老家人才知道他曾是村小的代课老师。他铺开宣纸:”给你写个’瓜’字要不要?”

毛笔在砚台里舔了舔墨。手腕悬转间,一个浑圆的”瓜”字跃然纸上,最后一捺如瓜蒂般自然蜷曲,墨色淋漓似要渗出汁水来。

“哇!”女孩瞪大眼睛,”像真的西瓜!”

这声惊叹引来了超市老板娘。穿旗袍的苏州女子盯着字看了半晌,突然说:”刘师傅,我们超市想搞个’盛夏瓜果节’,您能不能写几张促销海报?按张计费。”

夜风裹着蝉鸣灌进工棚。刘开亮望着自己龟裂的手指甲缝里洗不净的墨色,想起邳州老屋墙上那年用锅底灰写的”耕读传家”,突然鼻子一酸。

“成。”他听见自己说。

第二天的工地早会上,工头抖开一张《苏州晚报》,头版照片里正是刘开亮在超市挥毫的样子。标题赫然写着:”农民工书法家独创’瓜瓤体’,千年姑苏邂逅邳州墨韵”。

“可以啊老刘!”工友们传阅着报纸,”这下成大名人了!”

刘开亮搓着衣角不作声,直到工头把安全帽重重拍在他怀里:”从今天起,工地所有标语都归你写——按艺术市场价折算工钱。”

晨光穿过钢筋丛林,照在刘开亮别在安全帽上的那支毛笔上。笔杆的”持之以恒”四个小字,正闪闪发亮。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

  • 7159的头像
    7159 2025-05-16 17:04

    刘开亮先生忠厚朴实,,虽然学问不高,但是孜孜不倦追求完美是值得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