庙会记

作者:上官保良

庙会记

老家的庙会,宛如一首悠扬的岁月长歌,深深刻在我记忆的脉络里。它的源起,与村西那座历经千年风雨的万寿寺息息相关。这座始建于宋大观元年的古刹,曾有 32 间庙舍错落其间,寺内僧人云集,香火如炬。山门堂舍气势恢宏,仿若神祇威严伫立,参天古木枝叶交织,宛如翠盖遮蔽苍穹,营造出一片清幽宁谧的净土。

相传,宋大观年间,久旱无雨。炎炎烈日高悬数月,似要将世间万物炙烤殆尽。大地干裂纵横,庄稼尽数枯萎,颗粒无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万寿寺的高僧们目睹此景,心怀大慈大悲,遂于寺中设坛祈雨。他们摒弃一切,连续七日七夜,一心向佛,诵经之声昼夜不停,袅袅香烟萦绕于古刹内外。那声声虔诚的祈愿,这份赤诚之心终于感动天地,就在众人近乎绝望之时,阴历四月十五,这天也恰好是中国佛教僧人的“安居”日(又叫“结夏”“坐腊”,按照佛规,每年自阴历四月十五到七月十五三月间,僧人应当定居一寺之中,专心修佛,不得他往)。原本万里无云的碧空,骤然间乌云翻涌汇聚,刹那间,倾盆大雨倾泻而下。百姓们纷纷走出家门,在雨中欢呼雀跃,感恩上苍的垂怜。他们自发携带丰盛的祭品,从四面八方汇聚于万寿寺,以最诚挚的心意,感恩上苍的恩赐,虔诚祈求岁岁平安、风调雨顺。久而久之,便逐渐形成了这盛大的集会,因小满时节将到,麦收在即,又称春牛会。庙会吸引了远至黄河边的白浪以及山西的客商、南达洛宁、宜阳,东至新安的商贾小贩纷至沓来。耍猴卖当的各展神通,扫帚木楸、牛笼嘴、镰刀棕绳等生产用具,琳琅满目,应有尽有,其规模之大,远非其他庙会可比。

万寿寺宛如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静静见证着时代的风云变幻。上世纪抗战时期,战火纷飞,生灵涂炭,万寿寺敞开温暖的怀抱,成为山西难民的庇护所,寺中僧人煮粥施饭,救济灾民,宛如黑暗中的点点烛光。同时,这里也是八路军的秘密避难所,为抗日力量提供了隐蔽的支持。解放战争时期,原河南省民政厅长蔡迈轮(时任陕县县委书记)曾转战于此,撒下了革命火种,为这片土地带来了光明与希望。解放后,万寿寺顺应时代的步伐,华丽转身成为渑池县良种繁育基地,为社会主义农业发展立下汗马功劳。我村的第一位党员王元章,便是农场支部的一员,他以实际行动一辈子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
      万寿寺免于兵燹,在上世纪四十年代拆毁用于建设学校。可是庙会承载的乡村文化从未褪色,反而在岁月的磨砺中愈发熠熠生辉。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滹沱、南庄、万寿三村商定轮流承办。今年2025年,轮到滹沱村承办庙会。五月三日上午九点,随着村口一声清脆响亮的彩虹炮腾空而起,这一声巨响,也正式拉开了为其三天、充满古韵与热闹的古庙会大幕。整个村子瞬间被注入了鲜活的灵魂,化作一片欢乐的炽热海洋。五彩斑斓的彩旗宛如一群热情奔放的舞者,迎着微风欢快地扭动腰肢,沿着进村大道尽情舞动,以热烈的姿态张开双臂,深情拥抱八方来客。

夜空中串串彩灯像是一群繁星,你挨着我,我挨着你,竞相闪烁勾勒出村口那独特而精致的轮廓。在灯光的轻抚下,被赋予了生命,宛如灵动的精灵在低声诉说着美好的祝愿。广场岩石上,“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九个大字映衬得更加炫耀夺目。

步入村内,首先闯入视野的是“婉儿大舞台”,这是专为此次庙会而建设的,来自全县四十余支文艺表演团队百花齐放,各展独特风姿。来自英豪镇寺庄坪的锣鼓队首先上场,队员们鼓足了劲儿,手中的鼓槌上下翻飞,密集的鼓点如暴风骤雨般倾泻而出,向天地宣告这场盛会的热烈。舞蹈队好似一群色彩斑斓的蝴蝶,身着绚丽服装,翩翩起舞,手中的彩绸犹如灵动的丝带,在空中肆意飞扬,编织出一幅幅美丽的画卷。模特们宛如优雅的天鹅,迈着自信的步伐,展示着时尚与传统交融的独特魅力。健步走队伍整齐得如同训练有素的士兵,精神抖擞,步伐坚定有力,在向人们展示着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振奋人心的红歌联唱,如万马奔腾,激昂澎湃,又如黄莺出谷,婉转悠扬,让人陶醉其中;充分表达人们对共产党的挚爱,对新时代的赞美。

位于村子中心位置的村史馆,人头云集,它宛如一位历经沧桑的老者,静静伫立,述说着滹沱村悠悠岁月的发展变迁。馆前的花卉像是一群精心打扮的舞者,它们争奇斗艳,在微风中轻轻摇曳。知青馆,恰似一位沉默的讲述者,里面陈列的当年知青们生活、劳作的珍贵照片和物件,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轻声诉说着那段激情燃烧的难忘岁月。农耕馆坐落在村史馆的后面,犹如一座时光宝盒,静静陈列着各类传统农耕器具,精心打造的小型传统农耕场景,仿佛一幅生动的历史画卷,吸引着众人的目光,让人不禁驻足,沉醉在往昔的岁月里。最热闹的当属村南的秋千,那里是青春引力场,牢牢吸引着无数年轻人。他们紧紧攥住荡绳,顺势发力,身躯如敏捷的燕子般轻盈飘飞在空中,兴奋的呼喊声此起彼伏,满是蓬勃朝气。旁边的双人翘翘板,大人小孩纷纷围聚。大家相对而坐,有节奏地一起一落。孩子们银铃般的笑声,大人们开心的话语,交织在一起,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抑制不住的快乐,为庙会绘就了一幅温馨欢快的图景。

美食区内,各种特色小吃琳琅满目,散发着诱人的香味。刚出锅的油糕,宛如一件精美的金黄色艺术品,轻轻一咬,“咔嚓” 一声脆响,内里软糯香甜的口感瞬间在口腔中弥漫开来,让人回味无穷。还有那酸辣开胃的凉皮,晶莹剔透宛如白玉般爽滑,搭配上翠绿欲滴的黄瓜丝、鲜嫩可口的豆芽,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再浇上精心调制的辣椒油和香醋,顿时,一股酸辣鲜香的味道扑鼻而来,光是看着就让人垂涎三尺,食欲大增。摊位前,人们或是大快朵颐,尽情享受着美食带来的愉悦;或是手持美食,边品尝边漫步欣赏周边的热闹景象,脸上无不洋溢着满足与幸福的笑容,仿佛此刻的他们,是世界上最快乐的人。

村部大戏台,无疑是整个庙会的核心焦点,宛如一座闪耀着璀璨光芒的艺术殿堂,吸引着所有人的目光。三门峡市豫剧团在此连唱三天大戏,每当开戏之时,台下便早已人山人海,男女老少如潮水般汇聚于此。演员们粉墨登场,他们的唱腔韵味十足,犹如山间清澈的溪流,潺潺流淌进观众的心田,《清风亭》《泪洒相思地》《朝阳沟》等精彩的剧目,滋润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一招一式尽显深厚的功底,细腻地演绎着世间的悲欢离合、百态人生。台下的观众们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之中,掌声雷动,叫好声此起彼伏,一波又一波地将庙会的欢乐氛围推向高潮。

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乡村干部借此机会进行法治、安全、健康宣传教育,工作人员热情地向村民发放宣传资料,耐心讲解知识。不远处,渑池县扶贫助残协会正在开展义务理发活动,志愿者们手法娴熟,为老人们修剪头发,欢声笑语不时传来。村部里面中国书法协会会员郭宝生老师正在现场挥毫泼墨。他笔下的对联“万寿钟呜 擂鼓喧天彰豫韵 ;滹沱景秀 摊香溢巷展农丰”,字体刚劲有力,引得众人连连称赞。旁边还有一副“古寺巍峨 传承千载 看大戏连台 演绎人间百态 靓女俊男添雅趣 ;滹沱秀丽,汇聚万民, 观妙才绽艺 ,弘扬乡土风华, 奇能异技展豪情”,将古庙会的韵味与滹沱村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此次庙会,无疑是对滹沱村近几年各项工作的一次全面展示。该村一直以来民风淳朴,干群团结一心,屡获殊荣,声名远扬四方。正如支部书记贾俊锋说: 在未来滹沱村将继续以古庙会为依托,不断探索乡村振兴的新路子,让这充满魅力的村庄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成为人们向往的诗和远方。
漫步在这传承千年的庙会上,仿佛听见历史长河中故人对安康的声声祈愿,而如今,这些美好祈愿已然成真。望着乡亲们洋溢着幸福的脸庞,我由衷地祝愿家乡如繁花绽放,永远繁荣昌盛!

作者简介:上官保良, 渑池县教师,喜欢读书和健身运动。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