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年,220余个瞬间……

一条河,承载千年文明;一座城,记录岁月沧桑。

从1951年到1996年,邳州,这座依偎在京杭大运河臂弯里的古城,在四十六年间,经历了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深刻转型。这段历史,既是地方发展的缩影,也是无数普通人生活的真实写照。5月18日,由邳州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邳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邳州市博物馆、邳州市老年摄影家协会承办的《“运河——一座城市的记忆”1951–1996邳州主题摄影展》将在邳州市博物馆北临展厅拉开帷幕。

本次展览以影像为媒,以记忆为桥,通过10个版块220余个定格画面,编织出一座城市的集体记忆图谱,带领观众穿越时光长廊,去触摸那些被岁月尘封却依然鲜活的瞬间。

﹝第一版块﹞

城市记忆

城市,在变革中生长。影像中的邳州如同一部动态的地方志,记录着社会结构的重组与生活方式的变迁。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二版块﹞

运河记忆

运河,是邳州的母亲河,它不仅是交通动脉,更是生活舞台。影像里流淌的不仅是滔滔不绝的河水,更是一代代邳州人的集体记忆。

46年,220余个瞬间……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三版块﹞

乡村记忆

犁铧翻开的不只是泥土,更是一代代邳州农民的生命史诗。麦浪翻滚的田野、弯腰插秧的背影、晒谷场上的欢笑、田坎边闲话桑麻的悠然时光……这些影像向我们娓娓道来:何为人与土地的依存、节气与劳作的默契、汗水与收获的循环。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四版块﹞

工业记忆

镰刀厂的淬火与丝绸厂的织机,共同谱写着邳州的工业交响曲。刚毅与柔美交织,见证着从手工业到机械化的时代跨越,也铭刻着一代代邳州工人用汗水浇灌的梦想与荣光。

46年,220余个瞬间……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五版块﹞

水利记忆

堤坝上碾出的深深辙痕,是淮海战役支前小推车的延续,更是那个年代农田水利建设的时代印记。从战场到工地,从运送军粮到搬运石料,这朴素的运输工具承载着几代邳州人的热血与汗水,讲述着将“人民战争”的伟力转化为驯服江河的壮举。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六版块﹞

知青记忆

那是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黑白的影像记录着城市青年在邳州田野间挥洒的青春,书写着他们在广阔天地中的别样人生。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七版块﹞

老县城记忆

从洪福山南到运河之滨,从三岔河、大榆树、运河到邳县,混杂着书香、炊烟、叫卖声的老十字路口,浓缩着城市最鲜活的市井烟火,构成了老邳县独有的生活图谱,在时光里发酵成醇厚的乡愁。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八版块﹞

博物馆文化记忆

从大墩子遗址的彩陶到古徐国的青铜器,邳州文脉在时光中生生不息。这些穿越时空的文化符号,不仅记录着先民的生活印记,更让文明的薪火永远照亮这座运河古城的精神家园。

46年,220余个瞬间……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九版块﹞

王杰记忆

二十三岁的青春永远定格在60年前的那声巨响中,烈士用生命诠释的“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却化作穿越时空的火炬,激励一代代邳州儿女勇毅前行,也深深地镌刻在这座城市的基因里。

46年,220余个瞬间……

﹝第十版块﹞

民兵记忆

生产间隙的刺杀操练,打谷场上的实弹射击……这是王杰精神滋养下的邳县民兵,也是那个“劳武结合”时代的印记。

46年,220余个瞬间……

运河,一座城市的记忆。这个“5·18国际博物馆日”,欢迎您走进邳州市博物馆,和我们一起感受影像中流淌的时代脉搏,一起聊聊您的运河老故事。

编辑 | 程智  责编 | 朱昱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