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舅家的乐趣

作者:刘波涛

老舅家的乐趣

人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都喜欢走姥姥,舅是姥姥的儿子,不用说也是到舅舅家。民间不是有一句俗话吗:“外甥是舅家的狗,吃着拿着还要兜着走”,可想而知舅父和外甥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因为什么?这是血缘相连、亲情相依、爱心相吸,没办法。

至今我脑海中经常浮现的往事,就是小时候非常喜欢到舅舅家里去玩。在上小学期间,我时常掰着手指数日子,算一算离放暑假还有几天,我一边数一边心里捣鼓,怎么时间过得那么慢啊!快一点、再快一点,就是这样天天无休无止地数,最终目的那还不是盼着抓紧放假,好到朝思暮想的舅舅家里去玩。为什么心情那么迫切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舅舅家那边好玩、好吃和有趣的东西太多啦,太有吸引力啦!

七十年代交通工具匮乏,那时如果那个家庭能有一辆自行车,那就是奢饰品很招眼,可以说在当地经济条件属于中上等家庭啦!那时候我们家里虽说有辆半新的自行车,只因父亲上班要用,所以我和弟弟要想同母亲去舅舅家,大部分都是要步行前进。虽然我们和老舅两家距离相隔十一、二公里路,奇怪的是居然还不在同一个行政区域,我家是在邳州市官湖镇新华一村,舅舅家最在新沂市炮车镇龙池村(因1998年区域划分,炮车镇划归邳州市管理啦),这样说来我们那时走舅舅,还属于跨区行动啦,有意思、摩登。

虽说那时我和弟弟年龄都小,可是我们想到舅舅家里去玩的热情是满满的,每次母亲要回娘家,我们弟俩就屁颠屁颠地跟在母亲身后,徒步一路小跑前行,这时我们弟俩也不知哪来的那么高的激情,不怕热不怕累,脚底走路疼啦也不吭声,好不容易到达老舅家,赶紧脱下鞋子往脚底一看,我得个天,脚底居然凸现多个血泡,这时我们弟俩才歪嘴斜眼地知道疼。可是,如果遇到母亲有事,没有时间带我们去舅舅家,那我就想办法让人捎信给老舅或表哥,让他们到我家来带我们弟俩,有时碰巧也跟娘家在龙池的远房表姐一同前往等,总而言之只要是一放暑假,我们弟俩就要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到舅舅家里去玩。

我清晰的记得,老舅家最突出吸引我们弟俩的要数三件事,第一就是吃,第二是钓鱼、第三要数水塘洗澡。我和弟弟都是小馋猫,一听到哪里有好吃的就激动地小腿转筋,绞尽脑汁冲破一切困难险阻想尽一切办法也要去吃。别看老舅家处在一个小村庄,可是名气可不小,那时一提起龙池村,别说十里八村周围县市,再进一步不夸张地说甚至影响全国。怎么这样说,龙池老街每年都有一次老古会,它的影响力不亚于官湖镇农历十月二十五古会。听我母亲说,每年龙池老街古会一开张,那全国各地众多商贾都要云集此地,吃喝玩乐欢乐无穷,琳琅满目的商品铺天盖地呈现古市,让众多前来赶会的人,欣喜若狂流连忘返,整个古会场面空前盛大。这样一来,带动龙池村经济不断地发展,村民家庭生活水平普遍要高于周围村镇。就拿龙池村早晨街道上卖粥、卖油条及众多小吃和打朝牌饼的私人商铺等等这些事来看吧,就比我们老家先进将近十年。老舅家那边七十年代就有,我们官湖镇老家这边八十年代才刚刚出现。记得那时每当母亲走娘家,都要从家里带一些小麦到那边去兑换一点朝牌饼带回家。那个年代,能吃上一次表皮带芝麻的朝牌饼,那感觉真要超出现在品种繁多上等的糕点好几倍,如你咬上一口又脆又香的朝牌饼,能把人美的口水直流,半天不止。可想而知,有许多馋人的诱饵在挑逗着我们弟俩,可想而知能不朝思暮想地向往吗?

老舅家的乐趣

在老舅家,每当早上两眼朦胧刚睁开,舅舅早把热腾腾香喷喷的粥和香脆脆的油条送到我们弟俩面前。那还说什么,开吃吧,喝一口香气诱人的粥,咬一口酥脆又香的油条,那感觉无法形容,从嘴到胃舒服的不得了,喝上第一口,不怕热粥烫嘴,又急急忙忙地去喝第二口,真是太好喝啦。

一到中午和晚上饭,我们弟俩就要暂时转移“战场,”这是因为老舅从年轻开始就喜欢玩,每天吃好早饭后,就要离开家去找朋友打牌聊天,中午就和朋友聚在一起开始喝酒,没有时间再照顾我们弟俩啊,所以中午、晚上这两顿饭的艰巨任务,就完完全全地交给和老舅住在同一大院里的表哥表嫂啦!表哥表嫂对我们弟俩那可是热情不待慢,他们夫妻俩为了让我们弟俩吃的好,就变着花样给我们整些好的吃,每顿饭我看他们不是杀鸡就是熬鱼炒鸡蛋等,总之,是想尽一切办法也要每顿饭给我们弟俩搞一点荤菜。

老舅家的乐趣

我老舅家的住宅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因为它居于龙池街最高处,又半面清水环绕,站在住宅往四周观望,内心就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要不说吗?有水的地方就有鱼,环绕老舅家流淌的小河水,过去没有被污染都是清澈见底,里面游动的小鱼上蹿下跳嬉戏乱蹦,让人看到就有一种手心痒痒立马就想抓住它的感觉。我老舅的大孙子小中喜欢逮鱼,他自己动手用竹竿条和纱布做成逮鱼抬包,没事的时候,他就带我们弟俩到舅舅家东边小河道里去逮鱼(虽说老舅的孙子小中比我大两岁,但按辈分他得叫我表叔)。我们三人来到小河边,我看小中首先选好钓鱼最佳地点,然后在抬网里面放上钓鱼的鱼饵(干煎饼),又用一块小砖头压在鱼饵上,随后将抬包慢慢放入河中,抬包上面系着两米多长的抬杆和抬绳,后面抬鱼的主要力量就全靠这抬杆和抬绳啦。待逮鱼的抬包放好后,人不要在跟前看着,我们三人该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玩,待半小时左右后,我们就回来抬鱼,不抬不知道,当抬网离开水面那一刹,精彩的场面立马浮现眼前,喜人的小鱼满网乱窜,欢腾歌唱,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喜不胜收。然美中不足的事,还有一部分狡猾的小鱼,它们左冲右撞想钻空逃回他们享福的乐园,那可不行,我们还不知怎么和它们斗智斗勇才逮住的,那怎能在让溜走啊,对不起现在就请君入瓮吧,我们抓紧把胜利成果收入鱼笼,接着继续再放第二网。就这样来回重复进行,还别说小河里的鱼真不少,从早上九点开始放网到下午四点多钟收网,全天下来所逮的鱼足足不少于五六斤。到家后把大小鱼一分为二,稍大一点鱼就炖吃,小一些的鱼就煎好炒辣椒吃,清清白白一吃为快。要不说吗?一个黄麦吃香嘴,自从和小中学会抬鱼后,着实也上瘾啦,没事的时候心里痒痒,神差鬼领地就想跑到小河边去抬两网,还别说每抬一网,空网的几乎没有,多少都有收获,这可能是老天不负勤劳之人吧,好玩、过瘾!

老舅家的乐趣

那个年代,龙池周围的汪塘、沙塘及流动小河道里的水都是清澈的,干净地用手捧起来就能喝,不是现在没有污染的水几乎很少。每到炎热的夏季,水塘、小河道那是男孩子们必去之地,也是一展游泳技艺的游乐场。所以每年放暑假,我和弟弟一到老舅家,这些地方那是必去不可。每天中午一过,我和弟弟就同小中及左邻右舍小伙伴一起,结伴而行直奔老舅住宅东、南两边汪塘,有时也到距离老舅家一里多路的沙塘。来到水塘边,我们小伙伴们就急不可待地快速脱掉裤头和背心,全身赤裸裸地跳入水塘开始各式各样的嬉戏活动,这边几位小伙伴游泳比赛,那边几位就开始嗤水打水仗和潜水比耐力等,总之五花八门各显神通,做到不玩尽兴不收兵,不喝几口汪塘水不是英雄。待到玩的尽兴已过,快要开始回家时,这时就有个别好搞恶作剧的小伙伴,便偷偷地把嬉戏中好充能的小伙伴裤头背心拿走,让那些人在找不到衣服万般无奈情况下,只有等到天黑下来,两手捂着“小麻雀”快速直奔家中而去。要不说吗?小孩就是小孩,想一出是一出,恶剧不断,开心连连。

想想老舅家好玩的地方真不少,那些快乐有趣让人心跳的事情,至今记忆犹新,经常不时在脑海浮现。

(1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2条)

  • 刘波涛的头像
    刘波涛 2025-05-12 04:10

    拜读《老舅家的乐趣》有感
    陈志宏

    从今年元月份开始,我着手写了一部4 0万字的长篇小说,几乎与世隔绝,一直到四月份才完成了小说的初稿。放五一假老回家邳州,我才放松下来,恢复了往日的生活,开始阅读和浏览手机上的一些文化网上发表的文章来。
    这阅读中,邳州文化网上发表的文章,长期以来我都是重点关注的。近期有一篇文章《老舅家的乐趣》我读了三篇。这篇文章的突出特点就是写乐趣,而且和一些世界上著名的作家一样,是写童年的乐趣。
    文章的开头是这样写的:
    "人在小的时候都有一个共同的爱好,就是都喜欢走姥姥,舅是姥姥的儿子,不用说也是到舅舅家。民间不是有一句俗话吗:“外甥是舅家的狗,吃着拿着还要兜着走”,可想而知舅父和外甥之间的关系是何等的亲密!"
    这样写的精彩之处,就是写的人的共同爱好,而且正是这种爱好所产生的乐趣,已经完整的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了。就是走亲戚,而且是开篇开句就特别强调了在小时候。这几个字就使我深深的陷入思考的过程中去。那么,作者为什么好写童年的乐趣?带着这个问题,我查阅资料,得岀来的结论是:
    童年时期的情感体验往往能激发作家强烈的情感共鸣,这种共鸣是推动作家创作的重要动力。高尔基是这样,鲁迅是这样,当代的徐则臣也是这样。并且,徐则臣说过:作家一辈子只写他的童年就够了。是的,童年时期,有写不完的乐趣。我也和《老舅家的乐趣》这篇文章的作者,刘波涛先生有过一样的嗜好,好写童年的故事。
    这篇文章的开头段,写的是乐趣爱好,其实,作者交待了舅父与外甥的亲情,来自于血缘关系。"外甥是舅家的狗,吃着拿着还要兜着走”。这样一句俗话,揭示出母系氏族纯朴的亲情,舅舅对外甥的亲密关系。这一段统领全文。这样的写作方式,有利于作者较好的把握住中心思想和吸引读者,很能抓住读者的阅读兴趣。
    有了统领全篇的开始,作者例述了一件件在老舅家的童年趣事。这样写条清缕晰,读起来虽长觉短,到文章结束时,给人大有意犹未尽的感觉。这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近年来,刘波涛先生写了许多回忆童年记忆的文章。我几乎看见就读。在我阅读的体会中,作者能根据自身的回忆与体验,写岀来的文章比实际事物更加真实,使我从中得到了宝贵的启迪。读后让人感到愉快舒服。我想这是作者深入思考,经过细致过滤后的结晶。
    《老舅家的乐趣》,顾名思义是写兴趣到快乐的。在中国古代美学概念中讲究趣味,曾经有人把诗意、情趣、哲理说成艺术散文的三要素。稽康称道"高情远趣";向秀呼吁"发明奇趣,振起玄风";汤显祖认为"趣是人性的自然要求,是人生命的表现"。那么,刘波涛先生的许多散文里较好的把握住才、学、情、趣,笔墨渲染、慧语荡流的灵动性,以及徐州地区浓郁多彩的人情味,都写得入木三分,有些篇章可谓是经典之作。读之岂能不会有一种缱绻于怀的陶醉呢!
    就拿《老舅家的乐趣》来说吧,写吃、写玩、写钓鱼,看起来形散,而是神聚,他集中写了在那穷贫匮乏,经济落后的年代里,人们都集中在吃饱肚子的问题上。那会儿粗茶淡饭都吃不习乎,有时饥一顿饱一顿的,何况当年笔者正值长身体,需要大量营养的时候,对于吃的渴望是不言而喻的。放假期间偶尔随母亲到姥娘舅家去,舅疼外甥还有什么外味呢?所以,对渴望到老舅家的心情是可想而知的。作者写到:
    "小时候非常喜欢到舅舅家里去玩。在上小学期间,我时常掰着手指数日子,算一算离放暑假还有几天,我一边数一边心里捣鼓,怎么时间过得那么慢啊!快一点、再快一点,就是这样天天无休无止地数,最终目的那还不是盼着抓紧放假,好到朝思暮想的舅舅家里去玩。为什么心情那么迫切呢?说一千道一万,就是舅舅家那边好玩、好吃和有趣的东西太多啦,太有吸引力啦!"
    这一段写的太真实了,把童年渴望走亲戚的心情,表达的淋漓尽致。刘波涛先生的散文就这点好,感情充沛,结构严谨,他总能以简洁的语言,把故事情节交待的清清楚楚,让人感觉利索爽朗,没有赘语之嫌。《老舅家的乐趣》这篇文章,虽然张力不大,属于小清新风格,但是,他把童真妙趣,乐而幸福的生活画面刻画的淋漓尽致、妙趣横生。请看这一段描写:
    "我老舅家的住宅可以说是风水宝地,因为它居于龙池街最高处,又半面清水环绕,站在住宅往四周观望,内心就有一种一览众山小的自豪感。要不说吗?有水的地方就有鱼,环绕老舅家流淌的小河水,过去没有被污染都是清澈见底,里面游动的小鱼上蹿下跳嬉戏乱蹦,让人看到就有一种手心痒痒立马就想抓住它的感觉。我老舅的大孙子小中喜欢逮鱼,他自己动手用竹竿条和纱布做成逮鱼抬包,没事的时候,他就带我们弟俩到舅舅家东边小河道里去逮鱼(虽说老舅的孙子小中比我大两岁,但按辈分他得叫我表叔)。我们三人来到小河边,我看小中首先选好钓鱼最佳地点,然后在抬网里面放上钓鱼的鱼饵(干煎饼),又用一块小砖头压在鱼饵上,随后将抬包慢慢放入河中,抬包上面系着两米多长的抬杆和抬绳,后面抬鱼的主要力量就全靠这抬杆和抬绳啦。待逮鱼的抬包放好后,人不要在跟前看着,我们三人该到什么地方就到什么地方去玩,待半小时左右后,我们就回来抬鱼,不抬不知道,当抬网离开水面那一刹,精彩的场面立马浮现眼前,喜人的小鱼满网乱窜,欢腾歌唱,让你看的眼花缭乱喜不胜收。然美中不足的事,还有一部分狡猾的小鱼,它们左冲右撞想钻空逃回他们享福的乐园,那可不行,我们还不知怎么和它们斗智斗勇才逮住的,那怎能在让溜走啊,对不起现在就请君入瓮吧,我们抓紧把胜利成果收入鱼笼,接着继续再放第二网。就这样来回重复进行,还别说小河里的鱼真不少,从早上九点开始放网到下午四点多钟收网,全天下来所逮的鱼足足不少于五六斤。到家后把大小鱼一分为二,稍大一点鱼就炖吃,小一些的鱼就煎好炒辣椒吃,清清白白一吃为快。要不说吗?一个黄麦吃香嘴,自从和小中学会抬鱼后,着实也上瘾啦,没事的时候心里痒痒,神差鬼领地就想跑到小河边去抬两网,还别说每抬一网,空网的几乎没有,多少都有收获,这可能是老天不负勤劳之人吧,好玩、过瘾!"
    写的非常精彩,乍看一般般,如果你不细细的品味,还感觉有点赘。其实,作者在这段里集中体现了乐趣这个中心。细致读后让人感觉到浓浓的乡土气息扑面而来。我自小酷爱逮鱼,逮鱼有癔,这个中快乐的滋味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
    刘波涛先生这篇文章,虽属艺术散文范畴,写的很美,可我感觉实写的成分较多。因为我老家距他写的龙池古街只有四公里。这个地方紧靠沂河,水多池塘多,在古代是商贾云集之地,商业发达,物富民丰,生活水平相对于我们村庄要好,所以老舅疼外甥,表哥、表嫂讲究,办了许多菜招待表弟就有据可依。
    关于散文,应该是一种激情和生命意识的体验和张扬,是一种内心世界的宣泄。她在给人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应该提生人的精神质量。刘波涛先生近年来写了不少高质量的散文,不要因为读者反响不强烈而心灰意冷,这里有地势和平台的因素。左思在《咏史》诗中说过:"地势使之然 ,由来非一朝。"希望刘波涛先加大力度,写出一些高质量的文章来,冲出亚洲,走向世界。

  • 刘波涛的头像
    刘波涛 2025-05-11 06:35

    读了刘总编《老舅家的乐趣》一文,呈现童年时光的缩影;舅舅的宠爱就种在了心里。姥姥的慈祥宛如春天般的温暖。作者的笔下勾起了童年的记忆;是的,全都有着童年阶段的雷同之处,下河玩水是常有的事,偶尔喝上几口水,鼻孔被水呛着,甚至有时下水摸上来的鱼,忘记了洗手,手上粘着鱼腥味蘸着食物吃,是常有的事。从一个邋遢的童年,到长大后的风韵着装;从一个豪放不羁的少年到长大后的一展才华;从一个贪吃的玩童到长大后的有礼有节,都有着一个转变的过程。作者通过感受对人物、环境、技巧的描写,曲折多姿,复沓回旋,犹如一幅自然的画卷;文笔香远益清!赞

  • 徐敬军的头像
    徐敬军 2025-05-10 20:53

    赞刘总编《老舅家的乐趣》
    真情最感人
    舅家真温馨
    当年童景在
    洒泪悼舅亲

  • 徐敬军的头像
    徐敬军 2025-05-10 20:46

    看了刘总编《老舅家的乐趣》,仿佛象写的我一样感人,真情、真事、真感人!我象刘总编一个样,有空就到舅家,首先喜欢舅舅、妗子那张笑脸与他们从心低爱我们,其次就喜欢吃舅家的饭菜,惦记有好吃的,在一个方面好玩!有无穷乐趣,乐而不思回家。舅家与叔叔大爷家一样亲,但有时还胜余叔叔大爷,小孩子心中有秤。
    当舅舅、妗子走了,这条路似乎断了,若老表相处不好,舅家路就断了!
    无数人怀念舅舅、妗子、亲爱的老表!
    更怀念小时候在舅家的往事,岁月远去,念舅舅之心不忘。

  • 万宁的头像
    万宁 2025-05-10 19:41

    生活中有嘹亮的号角也有美妙的牧歌。作者童年的回忆是牧歌中的牧歌。小时候去姥姥家那是最快乐的事。虽然是儿时趣事,却很容易引起同龄人的共鸣!都远去了,生命中的最柔软的地方!

  • MindyHu的头像
    MindyHu 2025-05-10 17:44

    哈哈,外甥是舅舅的狗,吃喝玩乐还要拿着走,童年趣事回忆满满的爱。

  • 运河船鸣的头像
    运河船鸣 2025-05-10 17:21

    七律.童趣——为刘主编《老舅家的乐趣》而感赞
    龙池柳岸暑风轻,蝉噪槐枝唤客行。
    巷角迷藏藏稚趣,墙头嬉闹闹欢声。
    掏巢惊雀云间掠,撒网擒鱼浪里争。
    豆汁油条香满忆,椒鱼盐蛋寄深情。
    2025年5月10日赞

  • 刘波涛的头像
    刘波涛 2025-05-10 17:07

    巜老舅家的乐趣》一文用朴实的语言记录儿时的乡村生活,浓浓的乡土气息,耐人寻味!
    读此文仿佛使自己回到那金色的童年!
    有近似于鲁迅笔下的《少年闰土》
    美哉![合十][合十][合十]
    张开文

  • 陈景胜的头像
    陈景胜 2025-05-10 15:22

    写的实情,生动感人,为作者点赞!

  • 顾遵亚的头像
    顾遵亚 2025-05-10 11:37

    表弟这篇文章写的很感人,我回想小时候的经历同感,但是我的盼望是姑表弟来我的家度假,我的《怀念我的爷爷》文中写到姑表弟四人吃瓜的事,大表哥比我们大,每次总是吃上面的。捞魚摸虾是眼前事,现在小孩没有这些兴趣和感受。为表弟点赞赞赞赞

  • 黄海昇的头像
    黄海昇 2025-05-10 09:11

    刘波涛主编《老舅家的乐趣》,把儿时经历,写得活泼轻松,代入感很强。读罢,不由得想起我小时候情景,跟刘兄基本一样。所不同的是我和舅舅同村,而且离得很近,最爱吃得是舅母做得饭菜,印象最深的是红糖泡炒米和炸猪皮,这两样都是嚼在嘴里又香又脆,稍微黏黏糊糊粘牙。我跟二表哥和三表哥年龄相仿,悬殊岁吧两岁,我们一起玩耍,当然少不了戏水打水仗,掷小泥块分“蓝”“红”两军对垒。小时候是被“散养”,疯惯了,野惯了!一天到晚玩的天昏地暗日月无光,不觉得累不觉得饿,不知天高地厚,沉沦其中。现在想想,也是一种难得放飞自我时光。

  • 自信人生的头像
    自信人生 2025-05-09 20:48

    把小时候走舅舅的故事写得生动有趣,特别是下水游泳这一段,非常符合实际。我小时候也一样的经历过这些。那时候的汪塘水捧起来就喝,也是实情,船上的人就用河水做饭,这在现代人看来不可思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