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河镇林桥村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多元产业发展路径,以茶产业与木制品加工产业为双引擎,激活乡村经济,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特色之路。
近日,记者走进林桥村茶园,满山的茶树郁郁葱葱,一芽芽茶尖挤满枝头、翠绿娇嫩,散发着阵阵清香。垄垄青绿之间,茶农们三五成群,双手轻轻一捻,将春天的“绿意”收入囊中。
茶园负责人告诉记者,眼下正值采茶旺季,茶园用工每天可达30人,每天采摘近100斤新鲜茶叶。
村民许昌稳便是茶园的受益者之一。她平时负责锄草、打理茶园,采摘期每天能采五六斤茶叶,日收入80元。这份工作轻松且收入稳定,让她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增收,还能兼顾家庭。
林桥村的这片茶园曾是一片荒草丛生的闲置地。村党支部书记刘永敏锐捕捉到发展机遇,积极外出考察,成功招引茶园项目落地。如今,500亩茶园在荒山上落地生根,不仅让荒山披上绿装,更成为村民增收的“绿色银行”。
茶园负责人石刚介绍,茶园一年采收两季,春季主打绿茶,秋季制作红茶。从4月中旬开始采摘,到量产时,每天能采100斤鲜茶,制成的干茶品质优良,深受市场欢迎。红茶与绿茶的年纯收入可达30万至50万元。
与此同时,林桥村还依托木制品加工产业,为村民搭建起增收致富的新平台。邳州市林桥木制品厂负责人何玉三年前响应村里号召返乡创业,将工厂从徐州睢宁迁回。工厂主要生产实木挂衣架,产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销售,部分产品还出口到欧盟。
何玉介绍:“目前一部分是在网上销售,一部分给电商供货。还有一部分是出口的,日产量在1500套左右。工厂有长期工25到30人,外包工十五六人,年纯收入在20万元。”
林桥村村民张允秀在厂里从事封箱、上螺丝工作,月收入3700到3800元,干得好时能拿到4000多元。这份工作离家近、时间自由,还不耽误干农活,让她十分满意。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林桥村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将40亩土地与茶园合作,每年可获得4万到5万元的土地分红。此外,村里还利用上级扶持资金建设了粮食仓储设施,完工验收后准备对外发包,预计每年可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
从荒山茶园的绿意盎然,到木制品加工厂的繁忙有序,林桥村以产业为笔,绘就了一幅富民强村的壮美画卷。林桥村将继续深耕特色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条,让产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村民。
融媒体记者:胡敏 夏俊杰
责编:郑惠珠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