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山一日游

作者:顾遵亚

香山一日游
2024年国庆节放假,两家的孙子、孙女都分别随爸爸妈妈去姥姥家看望姥姥。我和老伴商量也不回邳州了,由于平时时间紧,要准时的接送学生,不可远走,放假了时间轻松,趁着走路比较方便,我们就在北京周围转转。首先选择去香山,去香山观看十月的红叶的风景,再参观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带领老一辈革命家从西柏坡进驻香山,指挥解放全中国的历史功绩。

香山位于北京市海淀区买卖街40号,北京市区西北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园林。早在元、明、清时,皇家就在香山营建离宫别院,每逢复秋时节皇帝都要到此狩猎纳凉。咸丰十年(1860年)和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先后两次被英法联军、八国联军焚毁。1956年开辟为香山公园。香山还是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进京的第一站。

十月一日早饭后,我们在沙窝桥乘982路公交至五路桥站,转698路至国家值物园西南门站,下车后步行20分钟到香山公园东门。

“ 香山”的得名,有两种说法。其中第一种说法来自于民间,据说早年间香山上曾载种有大面积的杏花,每年花期一到,这里便花香浓郁,故而得名。其二则是来自《香山永安寺记》,这里面讲到山中有一块大石头,其形状和寺庙烧香的香炉很像,因此这坐山便因香炉形状的石头而得名。

香山公园地处西山东坡之腹心,也是西山山梁东端的枢纽,峰峦层叠涧壑交错,有香山寺、洪光寺、双清别墅等著名旅游景点。景区内主峰香炉峰俗称“鬼见愁”,海拔575米。公园树木繁多,森林覆盖率高达96%,具有独特的“山川、名泉、古树、红叶”丰富的园林内涵。

香山寺的记载可追溯到唐代,据时代成书的《宛署杂记》:“妙高堂(香山寺中的一座建筑),在宛平县西四十里寺右,唐以来有之”。

金朝时期,大定二十六年(1186年),在金世宗完颜雍的提义下,将原有的香山寺和吉安寺合二为一,并重新命名为“大永安寺”。

元朝时期,元世祖忽必烈曾到永安寺游览,到了元仁宗在位时,将永安寺更名为“甘露寺”。

明朝时期,明代时香山及大西山一带被划定为皇家陵寝区域,专门埋葬早殇皇子、公主以及部分皇帝的妃嫔。正统六年(1441年),司礼太监范宏出资七十余万,“捐赀市材,命工重建,殿堂、楼阁、廊庑、像设,焕然一新,规制宏丽,蔚为巨刹。事闻,乃赐额永安禅寺”。明世宗嘉靖皇帝曾至此游览,并称西山一带,香山独有翠色。神宗万历皇帝曾至此登高远望,并题写“来青”二字,为香山寺旁的来青轩。

清朝时期,清乾隆十年(1745年),香山的园抹营建工程正式展开,香山寺的扩建工程也在同一时期进行。经过扩建后的香山寺与其周边的宗镜大昭之庙、碧云寺、卧佛寺共同构成了清代西山一帶的佛教寺庙建筑群。而香山也形成了“前街、中寺、后苑”的格局。其中乾隆帝钦题并赋诗二十八处,被称为静宜园二十八景,乾隆帝赐名“静宜园”。香山、静宜园占京西“三山五园”(三山指的是万寿山、香山和玉泉山,五园指的是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和圆明园)中一山一园。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将包括静宜园在内,三山五园中的大量珍物劫掠一空,建筑几乎全部焚毁。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再度劫掠,一代名园瓦砾遍山,几近荒废。

中华民国时期,在北洋军阀和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时期,香山的大部分风景区被“达官贵人”、“军阀巨商”建为私人别墅,多处名胜封闭。

民国六年(1917年),因顺直水灾,在香山开办了慈幼局,收善男女灾童千余人。

民国九年(1920年)10月3日,成立香山慈幼院,收养无家可归的灾童,熊希龄任院长。

民国十四年(1925年)3月12日,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在京逝世后,曾在香山碧云寺内停灵长达四年之久。移灵南京紫金山后,在这里设孙中山的纪念堂和衣冠冢,供人瞻仰。

香山一日游

1949年3月25日,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进驻香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自90年代开始对驻地旧址进行多次修缮、修复。2019年9月13日,位于香山公园内的中共中央8处革命旧址正式对外开放。

双清别墅为毛泽东的办公室和居住地。1949年9月21日,由香山双清别墅移居中南海菊香书屋。来青轩为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等中央领导同志办公居住地。

双清别墅东侧平房旧址原为清代静宜园上鹿园,进驻香山后为中央警卫处和司机班办公居住地。

思亲舍和多云亭原为香山慈幼院返校校友住房,进驻香山后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办公居住地。

小白楼原为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绿云舫,进驻香山后为中共中央图书馆。1951年改称中共中央宣传部图书馆。丽瞩楼原为清代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进驻香山后为中共中央专用电话局。镇芳楼、镇南房原为香山慈幼院董事会、院务会办公地。进驻香山办公厅机要处办公居住地。原香山饭店为中央政策研究室、新华社总编辑部、中央军委作战部第一局办公居住地。

为纪念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迁驻香山75周年,北京市香山公园管理处在双清别墅举办了题为进京“赶考”为主题的图片展,图片展共分三个部。

第一部分,提出“赶考”的伟大命题。

1949年3月23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率领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离开西柏坡前往北平。临行前,毛泽东对周恩来说:今天是进京“进考”的日子,进京“赶考”去,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并立下了6条“赶考”的规矩。

第一条、把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带进北平。
第二条、不准进入民房,不准随便进入剧院、电影院等公共场所。
第三条、保守机关秘密,不知者不要问,不许乱说,出门要两个人,不准带文件,不准带武器。
第四条、进城三个月内不准向家里通信。
第五条、不准会客、访友,不准外出游览名胜古迹。
第六条、遵守宗教习惯。

毛泽东为新中国擘画了宏伟的蓝图。做好全面迁平准备,指出这次准备进城的有农民党员、有知识分子党员,大家应该互相学习,以虚心的态度处理问题,不要自以为事。

第二部分,踏上“进京赶考之路。

1949年3月23日,中共中央机关离开西柏坡当晚住唐县淑闾村。24日中午,到达冀中区党委所在地保定,下午抵达涿县。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进京途中,一路开展调查研究,关心群众生活,指导各地恢复发展生产,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昂扬向上的奋斗精神和对人民的赤子之心。
25日晨,毛泽东等中央领导同志乘火车抵达清华园车站,随后换汽车至颐和园。25日中午,在西苑机场举行阅兵式。25日晚,在颐和园盖寿堂宴请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代表,共商国事。25日晚,正式进驻香山。

第三部,书写“赶考”香山答卷。

在香山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以“决不当李自成”、“考个好成绩”的清醒和坚定,书写了令历史和人民满意的“赶考”香山答卷。吹响了“打过长江去 ,解放全中国”的伟大号角,人民解放军以催枯拉朽之势向全国各地胜利大进军,彻底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毛泽东发表《论人民民主专政》,为新中国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中共中央同各民主党派、各界人士共同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确定了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制定了一系列基本政策,开启了中国历史发展新纪元。
毛泽东同志在香山留下了光辉的印记,他的思想博大深邃、胸怀坦荡宽广,文韬武略兼备,领导艺术高超,心系人民群众,终生艰苦奋斗,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他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

香山一日游

参观完图片展继续游览,来到双清别墅防空洞。走进防空洞,四壁全部是水混凝土浇筑,宽约有三米,高约有二米,防空洞是弯道型,转有几个弯,阴暗。潮湿。此防空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工兵第2团3营修建,于1949月3月15日竣工。

青霞寄逸楼,青霞寄逸楼位于香山寺后苑区最高处,为重檐歇山式建筑,一座三间,下层殿外悬挂“青霞寄逸”匾,内供奉紫降香胎佛五尊、铜佛三尊;上层殿外悬挂“鹫峰云涌”匾。在此凭栏远眺,京城景色尽收眼底。

眼界宽,眼界宽为歇山式建筑,殿外悬挂粉油蓝字匾一面及楹联一副,殿宇南北两侧连接四十六间爬山廊,与后苑最高建筑“青霞逸”相连。廊下内侧蹬道相连,可至水月空明殿。

位于香山公园内的唳霜皋,唳霜皋始建于清乾隆十年(1745年),是静宜园二十八景之一。唳霜皋原为乾隆皇帝养鹤而建的六方亭,名字来源于隋代杨素的诗句“雁飞穷海寒,鹤唳霜皋净”,象征着深秋时节鹤在霜雪覆盖的沼泽中鸣叫的景象。每当霜天月夜,群鹤长鸣,别具情趣。1860年被英法联军焚毁,2020年香山公园依原貌修复此亭。

香山的红叶是北京最浓最浓的秋色,想上去欣赏,查一下导游图。

去静翠湖,静翠湖以山为屏障,衬托出的漫山红叶景色,最大的看点就是要沿着石板路向上再走二百多米。去森玉笏,位于森玉笏的峭崖之巅,要登二百余台阶才能到达。

向山上望去,两腿发软,爬了一天的山路有点累了,香山之美,下次再来!

(9)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1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