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山镇以工程机械为主导产业,依托徐工集团等龙头企业,形成了涵盖机械制造、环保科技、食品加工等多元化产业集群。目前,园区入驻企业56家,其中规上企业45家、高新技术企业21家,为返乡人员提供了大量优质岗位。
“家乡的发展速度超乎想象。”陈晨告诉记者,她曾在外地从事数控工作,但一直关注家乡动态。今年春节,她通过土山镇招聘会入职徐州筑之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从事特种车辆制图与数据分析工作。她说:“园区既有传统制造业,也有新兴科技公司,选择空间很大。”
近年来,土山镇聚焦产业链延伸,先后引入激光切割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高端制造项目,并推动企业向智能化转型。徐州筑之邦工程机械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马庆伟表示:“我们每年新增10余种产品研发计划,需要大量技术人才。”
针对各类返乡就业人员的技能短板问题,镇政府联合智蓝职业培训学校针对企业需求定制课程,帮助员工迅速掌握数控机床操作、三维绘图等技能,并鼓励企业提供带薪培训。陈晨说:“公司鼓励考取证书,还提供学习机会,这让我感到职业前景更清晰。”
“工资和苏州差不多,但生活成本低很多。”陈晨告诉记者,除了五险一金等基本福利,公司还提供全勤奖、年终奖、质量奖等激励措施,加上园区的职工公寓、食堂和班车,生活压力大大减轻。
如何落实政策支持,从“引才”到“留才”?土山镇通过“新春招聘会”“人才大集”等平台促进供需对接。今年的新春招聘会,该镇提供580个岗位,成功为园区输送192名工人和60名技能人才。陈晨就是通过这一渠道,快速匹配到了合适的岗位。
同时,为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土山镇结合“三乡工程”,提供低息贷款和厂房建设支持。徐州任福顺食品有限公司在政策扶持下,从家庭作坊发展为年加工150万只烧鸡的省级名优企业,带动本地就业。此外,镇政府还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在各村设立就业驿站,提供岗位推荐、技能培训等一站式服务。
陈晨说:“政府的服务很贴心。园区工作人员还帮我做职业规划,让我感到自己不仅仅是过来打工的,更多的是在为家乡发展贡献力量。”
陈晨的故事是土山镇“引凤还巢”的缩影。通过产业升级、技能提升和政策保障,土山镇不仅解决了企业“用工难”,更让返乡人员实现了“就业顾家两不误”。
土山镇经发办主任朱忠连表示:“我们不仅要让人才愿意留下来,更要让他们在这里干出成绩、找到归属。相信随着越来越多像陈晨这样的年轻人返乡发展,土山镇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也将越走越宽。”
融媒体记者:王壮 赵文琪(实习)
摄影:王壮
编辑:郑惠珠
责编: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