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乡村振兴工作,铁富镇坚持产业发展与环境整治“两手抓”,让镇区发展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从游园广场建设到中草药种植业兴起,从污水管网改造到传统种植转型……一幅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4月10日,在铁富镇吕骆家村的白芨种植基地,十多名工人正在田垄间忙碌,已种下的白芨叶绿苗壮,长势喜人。
“经过专家实地考察和土壤检测,我们发现村里的土质特别适合种植白芨这类中药材。最终,我们选定白芨和黄精这两个最适合本地生长的品种,现在已经带动了十几户种植大户一起发展这个产业。”吕骆家村负责人冯遵猛介绍。
据了解,白芨具有止血、消肿等功效,兼具适应性强、易种植、病害少、效益高等特点,是近年重点发展的中药材品种。目前,吕骆家村已种植白芨80余亩。
冯遵猛告诉记者:“白芨市场行情好,种植管理也简单,耐旱性强。按照现在的收购价来算,亩产收益约1.5万至2万元。”
在发展白芨种植过程中,吕骆家村采用“党支部+大户+基地”模式,即村集体负责提供土地、技术支持及产品外销,种植大户承担投资与田间管理工作,双方按约定比例进行收益分红。依托种植基地,当地村民还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这儿干活不累,收入有保障,也不耽误家里的事,工资日结,我很满意。”村民孔令花说。
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在吕骆家村示范带动下,朱红埠村、响水流村、宋庄村积极加入。吕骆家村合作社主动分享种植技术与销售渠道,四村携手组建产业联盟,共促中草药产业发展。
产业发展如火如荼,人居环境同步提升。近日,在铁富镇于家村,挖掘机正平整路面,筹备建设6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项目预计7月竣工,将配套公厕、路灯等设施。”于家村党支部副书记于峰民介绍。
于家村立足村庄实际,深入挖掘乡土特色,着力打造特色游园广场并铺设污水管网,使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在于家村法治广场,拱桥、凉亭相映成趣,绿植错落有致,营造出小桥流水的诗意景观。
“出门就是广场,我每天过来走几圈,健健身,看看风景,心情非常舒畅。”村民于井桥笑着说。
今年以来,铁富镇持续推进道路硬化、绿化、亮化工程。目前,已完成油坊村、沟上村等村4500余米道路硬化,修建花墙560余米,安装路灯480盏,栽植绿化苗木2600余株。
据了解,铁富镇将紧扣“两个增收”主线,围绕梳理的115个项目,深入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务实开拓、真抓实干,实现“一村创一品”,推动村集体经济持续增长。
融媒体记者:鲁瑞宝
摄影:王煌
编辑: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