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邳州大思政课“和美议堂耕读记”太阳花爱心公益行开营

行走邳州大思政课“和美议堂耕读记”太阳花爱心公益行开营

议堂村因三国时期曹操设立“参军议事堂”得名,承载千年历史文脉。活动现场,学生代表讲述家乡故事:“这里是淮海战役中粟裕将军的指挥所旧址,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如今,在省委乡村振兴工作队的帮扶下,这里正蝶变为‘美丽新水乡’。”场外陈列的农耕小推车、议堂特色文创产品,生动展现古村“旧貌换新颜”的振兴图景。

中共江苏省委驻邳州市乡村振兴工作队成员、议堂村第一书记胡松涛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个活动,让青少年在耕读实践中感悟劳动价值,厚植家国情怀。”

行走邳州大思政课“和美议堂耕读记”太阳花爱心公益行开营

开营仪式以民俗展演点亮文化传承之光。议堂村民带来传统“花篮舞”,轻盈舞步与缤纷花篮交织,再现节庆文化的鲜活魅力。随后,一场“打春牛”民俗体验将活动推向高潮:四名身着汉服的学生代表手持彩棍,在农业导师带领下击打“春牛”,齐呼“一打风调雨顺,二打国泰民安……”口号响彻广场。这一源自周代的古老仪式,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传递“敬农惜粮”的传统美德。

学生徐悦馨说:“‘打春牛’不仅是农耕文化的缩影,还让我们懂得了劳动的意义。”活动现场,议堂基地农业导师向学生授予传统农具,四名学生旗手接过象征责任与传承的“生产队队旗”,誓言“服从指挥、爱劳好学”,全力展现新时代青少年的担当。

行走邳州大思政课“和美议堂耕读记”太阳花爱心公益行开营

作为江苏省“大思政课”实践创新基地,议堂村依托红色资源与农业优势,构建“耕读研学”特色课程体系。开营仪式后,学生们在教官与农业导师带领下,参与蔬菜种植、智慧农业体验、粮票兑换等实践活动,亲历“汗滴禾下土”的艰辛,感受科技赋能的现代农业变革。

从千年古村的红色记忆,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从“打春牛”的民俗回响,到智慧农田的科技脉动,“和美议堂耕读记”以文化为根、以劳动为媒,为青少年铺就了一条连接历史与未来的成长之路。

太阳花邳州和美议堂基地党支部书记刘永前表示:“此次活动以‘思政+劳动+文化’的融合模式开展,让青少年在乡土中读懂中国,在劳动中锤炼品格,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融媒体记者:王壮
编辑:程智
责编: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