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9 6
杨艺红对待邓芹非常好,当然于邓芹给她带孩子有直接原因。再就是邓来福讲述小的时候,小姑的父亲邓世军如何欺负他们家,小姑如何从中阻止和小学同学时如何拿东西给邓来福吃的等事情。但是,邓来福和小姑谈情说爱的事情只字未提。所以,小姑的为人处事就深深的烙印在杨艺红的脑海里。小姑名义上是到这里来学手艺的,姑姑的离去,小姑学手艺已经名存实亡了。现在成了她家的专职保姆。杨艺红对邓来福说:"虽然工厂给小姑开工资,但是,人家一天到晚的给咱带孩子,给小姑送点礼物。"
邓来福问:"送什么礼物?"
杨艺红说:"我看把去年你给我买的那条项链送给她吧?"
邓来福问:"那么贵,你能舍得?"
"有什么舍不得的,又没给别人,自家的小姑有什么舍不得的。"杨艺红说的很真诚。
邓来福感觉良心上对不住杨艺红。然后就对杨艺红说:"你要是这样做的话,今年春节我再给你买条白金带钻坠的。"
杨艺红说:"别浪费钱了,学校有明文规定,教师是不允许带装饰品出现在课堂上的。我过年教小学了,不一定能带几回呢?"
邓来福认为杨艺红是非常朴实的,在单位从来不与人攀比,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领导安排的任务都能圆满的完成。在家里加工室忙的时候,挺着大肚子在不停的帮着拾点心,装箱子等等杂活都干。现在居然和邓芹相处的这么好,这真是人们常说的:"家有贤妻,少惹横事。"要说有什么不好,就是自己还时常嫌弃她不是成阴人,有些生活习惯不一样。邓来福想,这一点还是好克服的。
邓来福说到这,他又考虑了邓芹的事,对她到底怎么安排呢?反正暂时不能回去。就是师傅不能回来教她,春节期间两头跑,自己亲自动手教邓芹,孬好将就着到过年回厂子提为业务副厂长,也好对工人们有个交代。从邓芹干包装车间主任来看,邓芹干业务副厂长一点问题都没有。在这一点上,她继承了她父亲的领导能力,脑子好使,不管干什么反应快,这就是说,邓芹干个业务副厂长是迎刃有余,一定能胜任的。如果邓芹干业务副厂长,就得干厂长的活,将后自己出外办事什么的。让邓芹主持厂长的工作。自己就能抽身做其他事情。就这样定了,年前这些天不能走,等到大年二十九在让邓芹回家。
邓来福是在借邓芹买菜的时候,把她约到江边谈这件事的。邓来福早有准备,在家带来了垫腚布垫,他们来到了江边荒凉的江滩也,找到了一块平坦的地方坐下了。
邓来福向邓芹说了些安慰的话,并向她谈了这次他回成阴得十天半个月才能再回来。因为糕点行业又进入春节前销售旺季了。邓来福说:"吵讲吵,闹讲闹,老本行不能丢,否则,平时是没有这样挣钱机会的。"
邓芹望着他点点头,心想说的在理,可是,还得仔细听听邓来福是对自己怎么安排的。
邓来福接着说出了对她年前这段时间的安排。主要的任务还是照顾好孩子,家务事听三嫂的。加工室的事,还得勤去看看。反正师傅们不会偷懒耍滑的,因为现在他们干的都是计件工资,唯一要注意的就是产品质量问题。如果发生了小的方面问题,你说说他们会听的。要是有大的质量问题,你说他们又不整改的情况下,及时的给我打电话,由我来处理。
邓芹答应了。
关于学手艺的事,邓来福让她不要急,他会考虑的,等到杨艺红单位放假再说。
这个时候,毕竟进入腊月的天气了,尖溜溜的江风直往脖子里灌。他们说了一阵子话就回来了。
2 9 7
日子过得很快,眨眼之间就到了腊八节了。俗话说腊八就是年,人们翘首以盼着一九八六年春节就要到来了。
邓来运托人给家里买来了一台十四寸的牡丹牌彩色电视机,把原先那台黑白电视机搬到卧室里去了。花玲玉恢复的不很理想,邓西平和孩子们都在发愁。每到这时,杨秀凤就劝他们,凡事得想开,既然摊上了,就要面对现实,朝着好的方面去想,光愁是不解决问题的。
杨秀凤对邓西平说:"你不要愁,到什么地步说什么话,我们尽心把花玲玉照顾好就行了,千万别自责了。"
杨秀凤这样劝着邓西平,自己也平添了几分悲伤。想想这个女人,没生病前那么春风得意,不能说呼风唤雨,在成阴县可以说也是教育孩子的典范。而今天就这样的卧坐在小小的轮椅里,显得那么微不足道。人啊!在人们对你恭维的时候,不要认为你有多么的伟大,你有多么有本势。在千变万化的大自然中,你只不过就是一粒小小的尘埃。杨秀凤多愁善感,而又感慨万千,叹人生无常和短暂。
腊月初十的晚上十点钟,当邓西平和杨秀凤他们安顿好花玲玉睡下了,把床那头的电视机打开让花玲玉当个撑眼棒看着,他们就到大厅沙发上看邓来运给我买回来的彩色电视了。
邓西平这段时间是非常感谢杨秀凤的。杨秀凤的到来,给他减轻了不少负担。家里到处干干净净,饭菜做的有滋有味。精神上更不用说了,在他和她的世界,两个人把花玲玉安排好之后,也能得到尽情的满足。这是邓西平在厄运中得到的幸福。杨秀凤却说,这是上帝在同情他们。
他们边看电视,边说着话。突然听到一阵子敲门声。是李文明回来了。
邓西平见到李文明高兴,忙着帮李文明放下沉重的背包。杨秀凤说:"怎么带这么多东西?"
李文明说:"不是成阴的亲戚多么,一家子给带一些,凑在一起就多了。噢!二哥的东西也带到这了,等我回去再给他们带过去。"
邓西平忙着要去厨房给他做饭。李文明说:"刚下火车的时候吃过了。"
邓西平给李文明递过一杯水后,就坐在沙发上说话了。
杨秀凤走到电视柜旁,啪的一声把电视机关上了。
邓西平问这问那,啦的非常亲切。杨秀凤想,今年春节还不知道邓西平家里过年初三,能不能聚餐。要是能的话,她和李文明都得参加。再也不能讲面子,她要豁出去,公布李文明的身事,给李文明一个正确身份,完成自己多年的宿愿。
李文明说了一阵话后,和邓西平及母亲一起来看花玲玉。他不敢认识了,这时花玲玉已经睡了,电视里还在播出琼瑶的小说改编的电视剧。邓西平把电视关上,把被子给花玲玉往她脸前拉了拉盖好,息了大 灯,留了一盏小微灯,他们就岀来了。
邓西平安排李文明住原来邓武、邓文的房间。邓西平说:"那个房间大,等邓武、邓文回来也能住下。"
李文明把背包什么的都拿到房间,顺手从背包里掏出了两瓶西凤酒和两盒茶叶。邓西平也不作假,捧着两瓶酒,杨秀凤拿着两盒茶叶,出来了。
邓西平打开酒柜,把李文明送给他的酒,放在显眼的位置,关上酒柜门又锁上说:"不错不错,得到还没认我的儿子孝敬了,感谢你了。"
2 9 8
杨秀凤说:"不存在,不存在,你觉的光靠'感谢'两个字就够了吗?我给你说,我们娘俩来这里,就算是住下来了,你心里得有个数,这二十多年你一直把我们拒之门外,现在儿子和我既然进来了,你想撵出去,就不是那么容易了。"
听到杨秀凤这话,邓西平的心里不平静了,看来和杨秀凤私密的事情越来越隐蔽不了了。他过去担心的最大障碍已经不那么重要了。他最担心的是孩子们能不能接受。在所有的孩子们中,邓诚、邓韵自不必说,他们肯定是会站在自己一边的。可花玲玉所生的六个孩子中,他一一的盘算了一遍,对于这件事情上,抵制最大的恐怕就是邓来福了。因为花玲玉曾经多次在他面前表示,在所有的孩子们中,她是最疼爱邓来福的,因为从小就跟着她吃了许多苦,在就是邓来福稳重,在大庭广众面前,从不多言多语,而且又特别能干。再就是他和杨秀凤有着师徒之缘和亲戚关系,一但处理不好,将会带来许多麻烦和不好的影响!邓西平思来想先问问杨秀凤。
杨秀凤来杨林后,邓来运开车带着妻儿来看过母亲两次。看到家里伯母给打理这么好,把母亲扶侍这么干净心里感觉很好。并对杨秀凤说:"伯母,有什么困难你就说,我帮你解决。"
梁青青更是感激不尽,特别客气,说婆婆有伯母照顾,真是上帝赐给邓家人的福气并表示非常感谢!"
杨秀凤说:"梁老师,咱们还要客气吗?李文明在成阴中学时你没少花费心血,要不李文明怎么能考取西北工业大学呢?"
说到这,梁青青感觉很有成就感。是啊!李文明在成阴中学上学的那三年,她可是全力以赴对李文明进行辅导的。李文明的语文,英语两门又是最薄弱的,恰好遇上了一位最好的英语老师给他补习。所以,高考的时候,由于,李文明超水平的发挥,考取了西北工业大学。当然,这所大学和邓西平那四个孩子考取的复旦、北大、清华没法比。可是,西北工业大学在西北区域内算是很好的大学。这所大学为我国培养出一大批航天、航空、航海领域高科技人才,为我们国家在这些领域领跑世界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梁青青想象的空间真大啊!不愧为教语文的中学高级教师和成阴中学的业务副校长。这时她想到李文明也该大学毕业了。她问杨秀凤,杨秀凤说他上研究生了。
邓来运对伯母说:"二嫂子杨艺红的工作已经给办好了。现在正在给办户口迁移。这样的话,春节前就可以搬来。"
杨秀凤感到很突然,没想到邓来运能耐这么大,办事效率这么高,这是她没有想到的。但是,她还是在邓来运面前替杨艺红说了些感谢的话。邓来运说她太客气了。
说句实话,杨秀凤是不想让杨艺红这么快调回来的,她也曾对杨艺红说过,你表弟上学上成了不可能再回来,你表姐已经在南宁安家了,更不可能回江浦,你就在这里住,这里的房子将来还不是你和邓来福的吗?可是现在弄成这个样子,难免杨秀凤心里不疙疙瘩瘩的。
杨秀凤来这里只是想替邓西平分担一些负担。本想帮一阵子忙就回去的,她现在说不想两个大人也许有人相信,但是,她真的太想两个孩子了。这样也好,她很快就能见到邓明、邓亮了。
李文明来的第二天,邓西平一大早就大电话给邓来运,说让他到菜市场买点菜送回家,要招待李文明。并说晚上要是有空的话和梁青青一起来看看。邓来运答应了。
2 9 9
一过腊月十五,天气骤变,腊月十七的夜里,成阴地区秋河一带下了一场大雪。这场雪下的很长,一直下到腊月十九的傍晚才停。第二天气温骤降到零下十度以下。杨秀凤对邓西平讲,可得注意保暖,如果搞不好,花玲玉要出问题的。
可是,这场大雪,几家欢喜,几家愁。邓来福打电话给邓芹说:"他最近就回江浦教她做糖活,这样的天气最适宜做糖活的。"
邓来福火速的赶回江浦,整整教了邓芹五天糖活,学会了十多样糖活制作方法。邓芹心想,在这几个月里,加在一起还没有这五天学的多。
邓来福把秀福糕点厂的宿舍早先就装修好了,这些天他只是找工人重新粉刷了一遍,又装好了空调,厨房的一些小厨具也都买好了。本来想在年前搬来了,现在天气太冷了,怕冻着小孩,所以,杨艺红就决定暂缓搬迁。但是,邓来福得打发邓芹回家过年。
邓芹这些天来很高兴,杨艺红送了她一条金项链。并告诉她,千万不要让三嫂知道了。
又加上天气变冷,邓芹没有像样的棉衣,杨艺红看着她出来进去到外面买菜什么的,一咬咬牙,把结婚那年邓来福给她买了一件羽绒服送给了邓芹。邓芹很高兴。
邓来福心想年前必须回厂,因为正值年前销售旺季,他必须回去指挥生产。确保超上年春节季的生产量。
邓来福来到厂里,首先来到了库房看了一下说:"怎么买的这样光呢?
保管员向他说:"今年的生易真好,听师傅说,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最好的好年景,所以生易特别好!
邓来福是腊月二十八一大早回杨林父母家的。当然,一举两得,看看母亲,送送节礼。
进门他就问师傅,李文明呢?我想见他。杨秀凤说他在邓武、邓文屋子里写东西。让邓来福稍等等。
这天是个好日子,邓来喜夫妇也在不约而同的和北京的邓武、邓文、邓花同一天来到了父母家中。这个家顿时热闹起来了。邓来运要给邓来喜钮文两个人在成阴大酒店开房间。邓来喜嫌太远,来回不方便,就想在大客厅打地铺。邓西平和邓来福坚决不同意。邓来福说:"这样吧!去厂里宿舍住吧!我才装上调空,什么都是新的,十个八个人都能住下,条件比成阴大酒店差点,可是比这里要强。他们一听邓来福说,都高兴的不得了,正好到二哥的厂里参观一下,并说二哥你得把厂子里的好糕点拿岀来让我们吃噢!
邓来福说:"这个确保能办到,还有吃有带着的!"
大家都高兴,连坐在轮椅上的花玲玉都裂开嘴笑了,不过流了一些口水。钮文赶紧用轮椅上的专用毛巾给擦掉了。
自从花玲玉得病之后,这是邓西平家第一次来这么多人,也是第一次发出欢快的笑声。
杨秀凤看着这一屋的孩子们,她太高兴了,而且都是一帮年轻的知识分子同时汇聚在一起。就连这死里逃生的花玲玉都笑了,这一屋子的人没有不高兴的。她想自己的儿子能融入到这样的家庭里,她死而无憾了。她想,她必须抓住机会,把她多年的宿愿完成。
人多了,她和邓西平商量启用放在杂物间多年不用的蒸馒头的大锅烧一锅莲子大枣红豆八保粥,正好照顾一下钮文的饮食习惯。杨秀凤之所以想的这么周到,是因为钮文和伯母杨秀凤特别投脾气,她时时刻刻都粘着她。她依文人的眼睛,敏锐的洞察力认定杨秀凤就是一位慈祥的好人。一听邓西平的介绍才证明了她的眼睛看人是多么的正确啊!她要抓住机会深入生活,好回上海去写一篇报告文学,把杨秀凤的事迹写出来,这就是她对杨秀凤老人的尊敬与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