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眼下春意正浓,运河街道后马庄村的标准化西瓜大棚内,翠绿的藤蔓下缀满圆润的“嘉年华”“美都”西瓜,清甜的香气弥漫田间。这片曾以传统种植为主的土地,如今通过土地流转和农旅融合探索,西瓜产业正为村庄注入蓬勃活力。

党建破局:
从“碎片化土地”到“标准化瓜田”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近年来,后马庄村以党建引领破局,整合碎片化土地,流转340余亩建设标准化大棚,并引入抗病性强、糖度高的优质西瓜品种,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如今,每座大棚年产西瓜约1.5万斤,农户年均增收超5万元。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4月9日清晨,村民王新保正在自家瓜棚里,熟练地叩击瓜皮辨别成熟度。“今年‘嘉年华’品种每斤收购价高出市场价3毛,我种了40多亩大棚,少说能挣20万元。”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这片占地340余亩的现代农业基地,是后马庄村践行“一村一品”战略的生动实践。后马庄村党支部书记刘永介绍,通过整村推进土地流转,村里建成标准化大棚300座,采用高效温室栽种模式,让传统西瓜种植焕发新生机。

“我们和农贸市场、超市签订了直供协议,今年预计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农户总增收突破50万元。”刘永说。

田间课堂:
“小瓜农”激活“大消费”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乡村振兴不能只靠“一季瓜”,更要探索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在基地东南角的“红领巾瓜田”,邳州市实验小学的孩子们正在开展劳动实践课。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我和同学们每人都认领了1颗瓜苗,看着它们从开花到结果,特别有成就感。”四年级学生张姝颖边记录瓜苗生长数据边说。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这种“劳动认领”模式今年已吸引1600余名学生参与,既延伸了农业教育链条,又通过“小瓜农”家庭带动消费,形成产销良性互动。

学生家长陈茜说:“没想到田间地头也能玩出这么多花样,我们预订了10个西瓜送给亲朋好友。”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后马庄村:“农旅+研学”解锁乡村新玩法

望着连绵起伏的银色大棚,刘永透露,村“两委”正以西瓜产业为核心,打造“采摘+研学+文旅”融合模式,建设农旅融合示范区,带动民宿、餐饮等产业发展。

“我们正在申报绿色食品认证,注册‘马庄’商标,未来要打造从种苗培育到休闲采摘的农旅融合新场景,让‘小西瓜’真正变成强村富民的‘金疙瘩’。”

融媒体记者:王壮
摄影:陈国政
编辑:杨梦凡
责编: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