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88—291)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88—291)

2 8 8

母亲醒过来的当天晚上,邓来喜才从上海赶来,原因是他在国外正在进行学术交流活动,所以来晚了。但是,带来了一位看上去向俄罗斯人的女朋友,说话夷尔啊丫的让人听不懂。邓来喜向父亲邓西平和哥嫂姐姐们介绍,钮文是地地道道绍兴人。钮文道也大方,向大家鞠了一躬,然后走到花玲玉的床上,看着眼睁着说不出话的准婆婆,一脸庄严的朝花玲玉点点头算是打了招呼。这时,花玲玉的左手抬了抬,想给钮文握手的意思。邓来喜先发现,赶快叫钮文伸出手握着花玲玉的手,好一会儿才松开。邓西平说:"看起来你们的母亲还是有意识的,但是,现在已经无法表达了,那么,我们就用肢体动作来和她交流吧!"

一阵子过后,邓西平把家里的大门钥匙给四儿子邓来喜,让他带着钮文回家休息。邓来喜没有接钥匙,说是不急,等等一起回。邓诚和柳子来了看到屋里这么多人,她挤进婆婆的床前,双手握住花玲玉的手,嘴里自然的发出声音:"我的娘来,你可醒了,我感觉你舍不得丢下我。"

花玲玉眼睛跟着柳子说话的动作在动。柳子的眼泪往下流,梁青青撕床头柜上的卫生纸递给柳子说:"嫂子,擦擦眼泪,你这样,娘能好受吗?"

柳子不哭了,擦擦眼泪,看着花玲玉,泪水还是不争气的往外流。但是,柳子已经退到了邓诚的面前。

邓来运说话了:"娘醒了,咱们大家都高兴,我和青青在这里看护娘,大家都不要在这里耗着了,该干嘛干嘛去。对了来喜,我已经给你们在成阴大酒店订好房间了,父亲晚上还得来值班,你们到酒店去,吃住都方便,不要你们结账,走我的账户结算。"

邓来喜说:"谢谢三哥,那好吧!我们先到酒店,把包放下,然后再来这里和大一起回家看看。"

邓来喜带着他那高大洋气的女朋友走了。

柳子问邓来运:"怎么跟外国人似的?"

邓来运说:"不是的,是浙江绍兴人。"

一会儿人走了,病房里就剩下坐在花玲玉脸前的邓西平和当班的邓来运两口子。

邓西平对邓来运夫妻俩说:"你娘醒了,看起来咱们得打长谱了,说实话,你娘想恢复正常是不容易了。"

邓来运说:"大,你不要愁,到什么时候说什么话,咱们耐心给俺娘治治看,如果能恢复如初更好,不能的话,咱们顾保姆,车到山前必有路。不要着急噢!请你相信,咱们一定会有办法的。"

梁青青也劝了一阵子邓西平,让他心放宽一些,愁是不解决问题的,最后请他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

邓来喜和钮文回来,他们跟邓西平回家了。

邓来运对梁青青说:"不愁是假的,这些天来我愁的睡不着觉,我娘这病想治好,那就难了。"

梁青青说:"光愁有什么用呢?你得想开,你没有煞下心来看看,这家虽说二十多口人,到目前为止,主事的还不是你吗?你一定要想开,把心放宽点,该吃吃,该睡睡,好好保护好身体,咱们才能把问题解决好,行吗?"

梁青青说完这些话,用乞求的目光注视着他。

邓来运说:"好!青青,我听你的。每到我遇上棘手的事,都是你作我的坚强后盾,总能使我产生极大的信心战胜困难,我感觉自己特别幸运。"

梁青青又对邓来运说:"来运,你没有好好想想,你看医院里住着有多少像娘这样的病人,你说人家不愁吗?咱们家经济条件又这么好,又有二十多口人,还都是知识分子,这点困难比起人家来,还是好解决的。"

2 8 9

邓芹回到了江浦,没有透露花玲玉突发脑出血的消息。因为邓来福嘱咐她过。

杨秀凤认为,邓芹是个非常聪明的人。从这次回去,没有拖延时间,能及时的赶回来,她想邓芹还是个能够把握好分寸的人。她想凭着她徒弟邓来福的稳重,一般来说,在处理男女关系问题上,不会发生什么不可解决的事情,那么,她侄女杨艺红和邓来福的婚姻也不会发生什么动荡的,能够保持现状就好。杨秀凤不傻,世上男人千千万,像邓西平、邓来福父子俩这样的男人是稀缺货,是金不换,是可遇不可求的人,谁不珍惜呢?大意弄丢了谁后悔,定会遗憾终生的。因此,她希望侄女能和徒弟白头到老,家业兴旺,好运常在。

杨秀凤在祈祷侄女和徒弟的时候,她怎么都不会相信徒弟正沉浸在痛苦之中。邓来福正在医院和年迈的父亲陪着母亲与病魔作斗争。邓来福怎么能相信健康的母亲栽倒了就爬不起来了呢?母亲从小就和命运之神进行较量和抗争,她长期在最艰苦贫穷的代年吃苦耐劳,形成的一种顽强拼搏独特的个人性格。她不怕邪恶,不惧强势,酷似一个坚强的斗士战胜了一个个敌人。邓来福知道,母亲是最疼爱自己的,不管家里多穷,只要跟着她到集市上,她第一件事,就是买东西给自己吃。而自己却一口也舍不得吃。邓来福想,在这个世界上,母亲爱他是最真诚的,而师傅杨秀凤爱他是真心实意的。邓来福体会到,母亲爱的深,师傅爱的真,这两个女人失去了哪一个都不行。

邓来福和父亲值班时,他对父亲说,你回家休息吧,我能侍候母亲。父亲说什都不离开,你母亲醒了,你就让我多陪陪你母亲,要真有个好歹,我能不后悔吗?°

邓来福说:"没有事的,我会照顾好母亲的。"

邓西平说:"你母亲这次生病,真把你们累苦了。邓武、邓文、邓花他们对我说,只能呆一天。那会,还没完全脱离危险期。邓花把我拉出去,哭着说'大,我们明天就得回去,学校只准两天假,母亲真要不在了,我再请假回来。'其实,他们来回奔波,只为了看母亲一眼,真是难为了他们了。你母亲成天依他们为骄傲,其实,我和你母亲把他们培养出来,只是图个名,要说让他们来照顾我们,那真是难了。说句实话,我们把他们培养成材了,都分文不收的送给国家了。现在想想,在关键的时候,还是在我们身边的人用处大。来福啊!我替你娘感谢你了。"

邓来福对父亲说:"大,人过留名 雁过留声,我想人活着不单单为了自己。咱们都是国家的人,热爱祖国,维护民族尊严是比任何国家的人都强烈的。你说那一位父母不都盼望儿女好呢?你说的都是实情。现在,各家各户都在重视对子女的教育,为教育好子女,不惜血本给子女寻找好的教育资源,从农村来到城市,从小城想到大城市,只要有好学校都不计成本的买,这是为什么,还不是为了名,所以,咱们家的投入比人家少,收获的名望比人家高,我们知足了。"

邓西平想,来福讲的是实话,我们该知足了。在成阴县,到目前为止,我们家的孩子都很争气,都考取了理想的大学。说实话,这是值得骄傲的。

邓西平对来福说:"你娘在没生病前,打算到江浦去看看邓明、邓亮的。可谁知道这么巧,这样就彻底看不成了。我想,你和艺红两个人,要齐心协力的把孩子的教育问题搞好。要重视孩子的教育,要尽早教孩子们的一些基础知识,让孩子好适应教育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行为,把孩子的早期教育抓紧抓好。"

2 9 0

在抓教育方面,父亲对邓来福说的这些话都是大而化之,是无法用于具体操作上的。邓来福回忆起母亲花玲玉对他们的早期教育。主要是规范孩子的行为,练习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勤习苦练的习惯。记得,自己小时候,娘教自己写好十个阿拉伯数字,在自己刚刚说话的时候就成天教他们:"1字像粉笔,2字像小鸭,3字像耳朵等等。"后来,在他稍稍有点记事了天天练习写这些字,所以,邓来福的阿拉伯数字写得非常秀气好看。现在,就连厂里的会计都说好。母亲注重孩子的基础教育,就那些汉语拼音字母,母亲叫孩子们反复练习写。邓来运到现在还清楚的记得母亲说过,人这一辈子,用字最频繁的就是十个阿拉伯数字,另外就是那些汉语拼音字母。把这些记住写好,就是最基础的基础。什么唐诗宋词元曲的,那还真不适合儿童们的基础教育。邓来福早些时候和母亲谈论将来如何教育好自己两个儿子的事情。母亲的意思是:"不要过早的对儿童教育陷入误区,动不动就说'俺孩子能背多少首唐诗,'背那么多唐诗管个屁用。我国古代诗歌大都以描写美丽的意境哲理道德一类的东西的,其实是很抽象的艺术形式。他把美的东西集中概括性的反应出来,给人以美的享受。你说那三五岁的孩子懂得什么'草色遥看近却无'?懂得什么'春江潮水连海平'?真是的,竟对不懂事的孩子们弄那些虚无缥缈的东西,有意思吗?别说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是你教孩子的父母又能懂得多少呢?还不如教'大羊大,小羊小,两只羊,一起跑。'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呢?现在动不动这国学那经典的,对于大人都是囫囵吞枣,给不懂事的孩子讲这些,不是对牛弹琴吗?"

邓来福很佩服母亲这些真挚灼见的观点,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儿童教育方面的误区和通病。母亲还对邓来运说,儿童教育要尊重儿童的习性,在玩中学习开发孩子智力很重要。两千多年前古罗马伟大教育家贺拉斯就提出:"寓教于乐",我想到现在仍不过时,在快乐中学习,在学习中获得快乐,这是人人都喜欢干的事。所以,你一定要让孩子们在玩的中获得一些乐趣,然后再往学习上引导,使孩子慢慢的产生对学习的兴趣,这样就是对孩子的尊重。但是,也是因人而异的,不能一刀切,有的孩子,必要的时候也得采用严厉的手段。邓武小时候常常因为学习的事挨打,邓文和邓花就很少挨过打,这三个人最终不是都考取了好大学了吗?"

邓来福想想,母亲说的在理,他再回江浦要好好的对杨艺红说说谈谈对孩子的早期教育问题。

邓来福不知道,其实杨艺红从邓明、邓亮五个月就开始训练孩子的翻身能力了。那个时候,三嫂才刚刚来,杨艺红就安排三嫂有意让两个孩子争东西。有意的拿个小东西给他不给另一个。刚开始另一个没有反应,慢慢的两个孩子就知道了。稍后一些,三嫂就按照杨艺红的要求,两个都在一起坐着,把一个东西放在中间,先拿到的那个孩子给一点小小的奖励,给一点小小适合孩子吃的威化饼干什么的,几回过后两个孩子就开始争夺了。在训练走路的时候也是这样,都是先走路胆大的那个得到奖励的多。两个孩子后来就开始竞争了。这个时候,杨艺红又让三嫂训练孩子的毅力了,比如,画定一个目标,里面放一个东西,谁先抢到,拿回来送到三嫂手里,谁就能得到一个小玩具和一口吃的。在训练记忆方面,杨艺红叫两个孩头一天晩上各自分别放件一样的东西,第二天叫孩子同时去找,谁先找到谁就能获得奖励。这些训练方法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邓明、邓亮都十分机灵,都会看察眼观色了,干什么都很敏捷。现在,杨艺红又给孩子一人买一套看图说话,谁说的正确,谁就能获得表扬和食物奖励,到目前为止,已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邓来福、杨艺红的两个孩子,和同龄人放在一起,明显显的反应敏捷,灵活的多了。

2 9 1

花玲玉在成阴县人民医院住了一个月后出院了。更加麻烦的是,她只能靠轮椅生活。这就给邓西平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他必须形影不离的照顾花玲玉。由于小便失禁,成天在身上滴管子接尿的塑料袋子。吞咽功能也很困难,有时候连喝口水都打呛!邓西平愁的时常休息不好。

孩子们都很忙,但是还是经常来家看看。看到这种情况,邓来运和邓来福商议,抓紧给母亲请个保姆好减轻父亲的负担。要不,把父亲拖垮了那就更糟了。

可是,找了好长时间,人家一看侍候这样的病人都不愿意干。实在没有办法,几个人又在一起议决了一下,决定继续轮流来家帮着父亲侍候母亲。不过是一个人一天。因为刘坤成太忙,就他们四个人轮流。后来,邓诚知道了他也参加入了轮流值班的行列,这样,他们就能五天轮流一回了。

这一个多月,邓来福一直没有回江浦了。中间只是给江浦家里打了两次电话,说厂子里忙,脱不开身,过两天忙过这阵子就回去。邓来福没有给杨秀凤透露母亲生病的消息。邓芹也守口如瓶。江浦杨秀凤她们根本就不知道花玲玉生病。

天冷了,邓来福得回江浦拿点冬天的衣服,他就值完看护母亲班后,就回江浦了。

回来还没有到家就遇到了在菜市场买菜回来的邓芹。邓芹感到很惊讶,她问邓来福:"你母亲怎么样了?"

邓来福回答她:"人虽救过来了,情况非常糟糕,现在不能自理了。邓来福简单把母亲情况向邓芹说了一下,他们便到家了。

杨秀凤见到邓来福问这问那,也问到了邓西平的情况,并且报怨的说:"你娘退居二线了,成天忙什么的,也不来看看孙子,这个人不太讲究!"

邓来福听到这句话很不高兴,就说她事多。成天到秀福糕点厂做义工,况且这一项也没有闲着。但是,就是只字未提母亲生病的消息。

邓来福还是没把母亲生病的情况给师傅说。然后就回自己曾经住过的小屋。邓来福累了,想来这里歇歇的,这里始终保持着自己早先住的模样。他不在这里住的时候,叫三嫂隔上十天半个月到这里来收拾一下,遇到天气好的时候,三嫂也会把被褥放在院子里晒晒。

今天天气不错,冬日的暖阳还是把他们家院落晒的暖暖的。邓来福这一个多月来确实被搞的胆战心惊,又顾厂里又顾母亲,也着实的把他累得够呛。今天,难得这个好机会,他进了小屋之后,歪在床上,裹着被子,不一会儿就睡着了。

三嫂就因为邓来福回来,特意又叫郑芹去菜市场买了一条五斤多重的青鱼。三嫂还是按照成阴柳家湾老家那样红烧鱼的做法,把青鱼剁成四节,她一下子把鱼头一劈两半,然后一块块的把鱼节骨用花生油文火煎至两面焦黄,这时加大火候,用尚好的山西老陈醋猛炝。少许红烧酱油调色,绝对不要放多,然后将干辣椒、花椒、葱姜、少许一颗草果、一颗八角、五克冰糖、盐等调料全部放好后,倒入约一千五百克白开水漫至鱼身后大火烧开五分钟后改文火炖至十分钟后关火。如果立即吃的话不要关火,放入少许蒜片、香菜出锅即可。如果不立即吃饭,待到吃饭时再加把火烧开放入蒜片、香菜出锅上桌即可。她给邓芹说,"冬吃热,夏吃凉,适应自然生命长。"冬天必须吃热的,尤其这鱼,凉了发腥不好吃。邓芹一学就会。

邓芹偷偷的跟三嫂说:"杨秀凤明里说让我来跟她学做果子的,说实话做果子没学几样,你教会我做不少菜。"

三嫂说话更直爽,其实你和我一样,都是他们家的保姆。邓芹说:"是!真是的!"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