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陈楼镇积极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林地资源,创新推广“银杏+黄杨”套种模式。这一举措不仅有效盘活了闲置土地资源,更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
4月3日,记者走进陈楼镇小薛村,眼前呈现出一幅生机盎然的田园画卷。郁郁葱葱的银杏树下,整齐排列的黄杨苗木青翠欲滴,嫩绿的枝叶在微风中轻轻摇曳。村民们正忙碌地穿梭其间,细心为黄杨浇水养护。
小薛村党支部书记郭立军介绍:“当前我们重点抓好浇水和病虫害防治工作,尤其要确保新栽幼苗浇透定根水,促进根系与土壤紧密结合,有效提高成活率。”
据了解,银杏种植长期以来一直是小薛村的主导产业。然而单一的种植结构严重制约了村民收入增长。如何突破发展瓶颈、拓宽增收渠道,成为摆在村“两委”面前的重要课题。
郭立军介绍:“我们村最初被列为经济薄弱村。之前尝试种植油牡丹、白芷等作物都未能成功,主要原因是种植技术不成熟、规模太小,加上没有稳定的销售渠道。”
为破解发展困境,小薛村“两委”班子多次外出考察取经。2019年,在宿迁考察期间,他们敏锐地发现了黄杨种植的商机。这种市场需求旺盛、生长周期短、经济效益可观的绿化苗木,很快被确定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重点项目。
郭立军说:“黄杨特别适合林下种植,管理相对粗放,技术要求不高。我们第一年试种10亩效果很好,后来扩大到100亩左右。当年栽植的幼苗长到25厘米至40厘米就能出售,每亩种植1.5万株至2万株,村集体年收入能达到30万元左右。”
在村集体的示范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参与黄杨种植。有的自主发展种植,有的就近务工就业,村里的闲置土地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村民于继朋家有3亩多银杏林,2020年起在村里指导下开始套种黄杨。他说:“村里专门请技术员给我们指导,现在一棵1米多高的黄杨能卖到400元,年收入有五六万元,效益相当可观。”
黄杨种植不仅带动100多户村民增收,更激活了村集体经济。小薛村计划进一步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先进技术提升品质,同时积极开拓销售市场,与周边绿化工程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
“我们要把成功经验推广到全村,同时准备试种香葱等新品种。”郭立军信心满满地表示,“接下来,我们计划种植5亩至10亩知母中药材,如果效益好就全面推广。”
据了解,陈楼镇立足资源优势,创新探索“林下经济+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以小薛村、丁庄村、大顾村为试点,通过银杏林下种植独头蒜、食用菌等特色农产品,实现了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目前试点成效显著,预计可带动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超过10万元。
陈楼镇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主任王经纬表示:“林下种植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的特点。今年,我们将在全镇推广试点经验,同时整合资金、技术、市场等资源,推动产业从‘一村一品’向‘多村多品’升级,建设标准化种植基地,开展绿色农产品认证,研发深加工产品,不断提升产业附加值。”
融媒体记者:马艺萌
摄影:陈超群
编辑: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