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的燕子埠镇花山子村,麦浪起伏,鱼跃水欢。150亩稻鱼共生基地里,村民忙着投喂鱼苗;新建的垂钓中心内,游客执竿静坐,享受田园野趣。这个曾经土地零散、效益低下的村庄,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走出了一条农旅融合的致富新路。
花山子村地处高亢山地,过去耕地碎片化严重,村民种植结构单一。2022年起,村“两委”以“小田变大田”改革为抓手,集中流转150亩土地,由村集体统一经营稻鱼共作项目。
燕子埠花山子村党支部书记李建立介绍:“我们通过整合零散土地建成高标准农田,采用稻鱼共生模式,水稻亩产达1200斤,带动村集体年增收10万多元。村民既享受每亩800元流转租金,又可通过务工获得额外收入。”
在盘活土地同时,花山子村利用20亩闲置地打造集垂钓、露营、野炊于一体的垂钓中心,配套建设观景栈道、休闲凉亭,引入农家乐项目,吸引周边游客打卡游玩。
李建立说:“每到周末,垂钓爱好者络绎不绝,农家乐常常爆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还带动20多名村民就业。”
如今的花山子村已成为周边热门打卡地,村民种植的花生、红薯等农产品也成了热销伴手礼。
李建立说:“看到效益后,村民主动参与土地流转,在外务工的村民有的返乡创业。村集体通过预付地租、盈利分红等方式,保障村民收益。”
花山子村通过“一村一品”特色发展模式,成功将昔日的“荒山薄田”蜕变为“鱼米之乡”,既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实力,又让村民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的美好愿景。
李建立表示:“我们将延伸产业链,开发稻鱼米、花生、红薯等深加工产品,同时拓展农旅场景,建设稻田艺术观光区、亲子摸鱼体验区等特色项目,并与台儿庄景区合作开通旅游直通车,让更多游客走进美丽乡村。”
融媒体记者:王壮
摄影:陈国政
编辑:卜非凡
责编: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