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传统之美,体味生活之趣(作者:邳州市炮车中学星河文学社 高一22班谢子文)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历史沉淀,让文化习俗如同一颗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我们的生活中,无论节日庆典或是饮食习惯,诗歌词赋,手工技艺,传统文化无处不在。只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它的存在,直到有一天,我真正静下心来才发现,这些文化印记是如此的动人

今年的二月二,是我们这里庙会的日子,我随朋友一起走出家门,去庙会闲逛  ,远远的就听到锣鼓声、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派热闹非凡的景象。我们走近一看,庙会上人山人海,摊位鳞次栉比,各种传统小吃、手工艺品、游戏娱乐应有尽有,仿佛一幅生动的民俗画卷,这就是农历二月初二的春龙节,又称“龙抬头”。

这个节日源于古代对龙的崇拜,龙在中华文化中是吉祥和权力的象征,掌管着雨水,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通常在这一天我们认为剃头可带来好运,尤其对孩子来说,剃头可以保佑他们健康成长。人们会吃一些名字中带有“龙”字的食物,如龙须面、龙岩等以求得吉祥。在一些地方,人们还会举行祭祀仪式,以求得福气平安,祈求龙神保佑农业丰收, 这段时间恰逢农忙时节。

走进庙会,空气中弥漫着各种美食的香气,糖葫芦、烤红薯、棉花糖……每种小吃都让人垂涎欲滴,我最喜欢的是糖画,摊位后只见老师傅用一把小勺,舀起融化的糖浆,在石板上熟稔地勾勒出各种图案,龙凤、花鸟、生肖……我选了一条龙,师傅手法娴熟,不一会儿一只栩栩如生的糖龙就递到我手中,我小心翼翼的舔了一口,甜而不腻,满口生香。庙会上还有许多工艺品摊位,剪纸,泥塑、风筝、灯笼……每件作品都充满了匠人的巧思,我驻足在一个剪纸摊位前,看着摊主用剪刀在红纸上分块滴剪出各种图案福字、莲花、喜鹊……每一幅作品都精美绝伦。摊主告诉我,剪纸是中国的传统艺术,寓意着吉祥美好。我挑选了 一张“福”字 剪纸,打算贴在家中窗户上,为新的一年增添一份喜庆。

除了美食和工艺品,庙会上还有许多传统技艺,虽然我们两个技术不佳,但玩的不亦乐乎,比如猜灯谜,我们猜,也听着别人猜 ,听人解释谜底的背后含义……..我发现,庙会不仅仅是一场热闹的集会,一种情感的联结,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

傍晚时分庙会接近尾声,镇上来了一群表演非遗文化节日的传承人,有打铁花 的、踩风火轮的、舞火壶的…….. 夜幕降临庙会的广场上人头攒动,所有人的目光都聚集在中央的空地上。忽然,一阵锣鼓声响起,打铁花的表演开始了。只见几位赤膀的汉子站在火炉旁,手中的铁勺舀起一勺滚烫的铁水,用力向空中抛洒,铁水在空中划出一道金色的弧线,随即撞击到高高的木架上,瞬间迸发出无数璀璨的火花,那火花如同金色的雨点,又是绽放的烟花,在夜空中四散开来,照亮了整个广场。人群中爆发出一阵阵惊叹声,孩子们兴奋地指着天空,大人们则用手机录下这震撼的一幕。铁花飞舞,仿佛天上的星辰坠落人间,又似大地的热情在空中燃烧,这一刻,古老的传统记忆与现代的喧嚣交织在一起,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美与力量。

回家的路上,我回味着这一天的经历,忽然明白庙会不仅是一种娱乐活动,它更是一种文化的载体,在这里,我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到了家人之间的温情,也收获了对生活的热爱与期待。

二月二,龙抬头,逛庙会,品文化,我不仅收获了快乐,更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愿这份热闹与温情永,远留在我的记忆中,也愿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指导老师:索梅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