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重管理”
近期成为社会关注热点
肥胖不仅影响外貌
还可能导致糖尿病、高血压、
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
现在
邳州首个体重管理门诊来啦
想知道它是如何帮助大家
科学管理体重、健康瘦身的吗?
一起和小编一探究竟吧
从饮食到运动
医生一对一诊断指导
近日,记者走进市中医院体重管理门诊,市民刘畅(化名)正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健康评估。
经初步检测,刘畅的BMI指数达33.9(肥胖标准为≥28),高于健康体重指数,在进一步检查后,医生诊断刘畅属于中度肥胖。
“建议采取低脂低盐、高纤维饮食,适量摄入鱼虾蛋类优质蛋白质,主食要控制在2两之内,晚餐后两小时,注意运动一小时。”根据刘畅的身体情况,医生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当天,刘畅通过中医体质辨识、内脏脂肪检查、健康体检等全面检测身体指标,并结合医生建议进行穴位贴敷。
刘畅说:“肥胖会给我们身体带来严重的负担,遵循医生的建议,可以让体重、血压血糖得到很好的控制,身体更加健康。”
多学科协作
制定个性化减肥方案
医生表示,肥胖不仅与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相关,还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甚至部分肿瘤等风险。据了解,体重管理门诊采用多学科协作的诊疗方式:
内分泌科制定减重措施,适时给予安全药物调节患者内分泌系统;
营养科设计专门菜单,控制饮食种类与数量;
康复科确定安全运动强度,指导合理运动方式;
中医科发挥中医特色,提供针灸、中医药辅助减重治疗……
通过多维度干预措施,医生能科学判定患者体质类型,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市中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宋倩告诉记者:“我们给患者制定合理的膳食、运动计划,同时结合中医治疗,采用中药汤剂、茶饮、穴位埋线、穴位贴敷等方式对肥胖患者进行综合管理。”
科学减重
专业建议护航健康管理
除慢性病患者及超重肥胖青少年外,体重管理门诊同样适用于有科学减重需求的健康人群。随着天气渐暖,减肥热潮再度来袭,体重管理门诊的开设为想减肥的年轻人们提供更科学、健康的减重方案,让大家减肥少走弯路。
市民赵女士说:“我们女孩子爱美,天热想穿漂亮裙子,难免有身材焦虑。去体重管理门诊咨询健康瘦身小妙招,既能科学管理身材,又不损害健康。”
对于希望通过减重改善身体状态的人群,医生建议,要少吃油腻、高糖食物,早吃晚饭、少吃夜宵,吃饭八分饱;避免久坐,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活动,并适当开展抗阻力运动;尽量每日23点前睡觉,避免熬夜影响生物节律。此外,若需要使用药物辅助减重,应根据全面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针对性用药。
日常减重
我们要注意哪些呢?
小编带你深入解读
国家减重计划
手把手教你如何健康减重~
一饮食调整:吃对食物,轻松瘦身
01不节食,但控制热量摄入
成年人每日热量需求因人而异,女性一般在1500-2000大卡,男性在2000-2500大卡。
减重时,每天减少500大卡左右,一周就能减掉0.5~1公斤。
实操建议:
用小盘子吃饭,视觉上更容易控制分量。
每餐先吃蔬菜,再吃蛋白质(肉类),最后吃主食,能有效降低总热量摄入。
02优化饮食结构
主食:用全谷物(如糙米、燕麦、藜麦)替代精制米面,富含膳食纤维,饱腹感更强。
蛋白质:选择低脂高蛋白的食物,如鸡胸肉、鱼类、豆腐、鸡蛋,帮助维持肌肉量。
脂肪:选择健康脂肪,如橄榄油、坚果、牛油果,避免反式脂肪(如油炸食品)。
蔬菜水果:每天至少500克,种类越多越好,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饮食小技巧
多喝水:每天喝够1.5~2升水,饭前喝一杯水能减少进食量。
细嚼慢咽:每口食物咀嚼20~30次,给大脑足够时间接收饱腹信号。
避免高糖饮料:奶茶、可乐等含糖饮料是“隐形热量炸弹”,尽量喝白开水或茶。
二增加运动:动起来,脂肪拜拜
01有氧运动:燃烧脂肪
推荐项目: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跳绳。
频率:每周至少5天,每次30~60分钟。
强度:达到“能说话但不能唱歌”的程度,就是中等强度。
02力量训练:提高代谢
推荐项目:深蹲、俯卧撑、平板支撑、哑铃训练。
频率:每周2~3次,每次20~30分钟。
好处: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让你躺着也能消耗更多热量。
03日常活动:积少成多
多走路:每天步行8000~10000步,可以用计步器或手机记录。
减少久坐:每坐1小时,站起来活动5分钟,做一些简单的拉伸或原地踏步。
三充足睡眠:睡得好,瘦得快
01睡眠与减重的关系
科学依据:睡眠不足会导致瘦素(抑制食欲的激素)减少,饥饿素(增加食欲的激素)增加,让你更容易暴饮暴食。
目标:每晚睡够7~9小时,保持规律的作息。
02改善睡眠的小技巧
睡前放松:泡脚、听轻音乐、做深呼吸练习,帮助身体进入放松状态。
避免刺激:睡前2小时避免使用手机、电脑,蓝光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
营造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黑暗、安静,温度适宜(20-23℃)。
四心理调适:心态好,减重没烦恼
① 设定合理目标
科学减重速度:每周减重0.5~1公斤,避免过快减重导致反弹。
小目标:比如“这周每天多走1000步”或“这周少吃一次油炸食品”。
② 应对平台期
原因:身体适应了新的饮食和运动模式,代谢率暂时下降。
解决方法:调整运动强度或饮食结构,比如增加力量训练或减少碳水摄入。
③ 保持积极心态
记录进步:用笔记本或APP记录体重、围度、饮食和运动情况,看到进步会更有动力。
寻求支持:和家人朋友分享你的目标,或者加入减重社群,互相鼓励。
五科技助力:智能工具,让减重更科学
① 健康APP
用于记录饮食、运动、体重,分析热量摄入和消耗。
② 智能设备
智能手环:监测心率、步数、睡眠质量,帮你制定个性化运动计划。
体脂秤:不仅能称体重,还能测体脂率、肌肉量等,全面了解身体状况。
③ 在线资源
国家减重计划官网:如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国营养学会等官方网站,获取权威减重知识和健康食谱。
健康课程:学习科学的饮食和运动知识,避免误区。
最后附上每日减重小清单:
1. 喝够8杯水。
2. 吃够500克蔬菜水果。
3. 运动30分钟。
4. 睡前不玩手机,睡够7小时。
5. 记录饮食和运动,每周复盘一次。
减重不是短期的任务
而是一辈子的健康生活方式
从今天开始
调整饮食、增加运动
改善睡眠、保持好心态
让我们一起“轻松减重,健康生活”!
记者 | 李索雅 王壮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朱昱
编审 | 黄扬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