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76—279)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276—279)

2 7 6

邓西平如果不写作的话,确实无所事事。现在,两个大人都退休了,他不 钓鱼、不赌博、不打牌、别人的业余兴趣爱好,他和花玲玉什么都不会。他不看书.不写作的话,这曰子真难打发。花玲玉乍不上班,失落感非常严重,夜里也睡不着觉。成干唉声叹气了,最为奇怪的事对邓西平说:"现在这么好的日子,怎么比在邓南村还难过呢?"

邓西平说:"你这真是咄咄怪事,过苦日子忙忙碌碌累得半死,你到如同傲雪的青松,不惧严寒的冬天。现在,整个是温室里的花朵了,这退居二线的好事也把你折磨成这个样子,真是不可思议。"

花玲玉说:"是的,难道说,人上了点岁数,怎么遇到一点不如意的事,心里这么难受的呢?真是一点打击都受不了。"

邓西平说:"实在不行你去邓来福厂里帮忙去,他们厂急需用人,你干几天看看,也许能治好你的失落感。"

花玲玉想想也是,找身旧衣服去秀福厂里做义工。

邓来福见到母亲,问清情况后,不忍心让她下车间跟随工人师傅那样去拼命。他想把母亲安排在仓库帮助保管员整理一下糕点。哪里面还有空调风扇。

花玲玉哪里见过这么多的糕点,各式各样的月饼散发出诱人的味道,香香甜甜的。花玲玉想吃,但是,她作为厂长的母亲,又不能破坏工厂的规章制度。她只有忍着,说是等来福来想想办法,搞两块新月饼尝尝。

这不能说花玲玉好吃,这仓库里的月饼太诱惑人了,花玲玉哪里见过这么多月饼呢?她悄悄的问保管员:"这些月饼能卖完吗?"

保管员说:"大姐,这些月饼,今天晚上八点前全部出仓,两大汽车连夜拉到市场,明天早上在南京上市。"

花玲玉惊叹道:"天那,这今年得做多少月饼呢?"

保管员说:"大姐啊!去家问你儿吧!他比我清楚。"

花玲玉说:"问他,连个人影都看不到,还问他,真是的!"

两位女人正啦着、啦着,邓来福端来一杯茶,来看母亲。花玲玉接过正好喝的茶,一气喝下肚了。笑笑对保管员说:"还真喝了。"

邓来福问她累不累?她对儿子说:"不累。"

快嘴聊舌的保管员朝邓来运说:"邓厂长,你娘累是累不着,可你娘就是想吃月饼。"

花玲玉被嘴大舌敞的保管员说的不好意思,然后跟邓来福解释说:"我一进来时,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月饼,就想吃。可你们厂仓库墙上贴着规定,我不能带头犯错误给你添麻烦吧?"

邓来福说:"这个好办,我一会儿回车间让吴师傅单独给你包点赖皮,等你下班的时候到邓芹包装车间去取。"

花玲玉一听邓芹,打心里生厌说:"我不吃也不上她哪里取,你以后不要提她,我烦!"

邓来福感觉莫名其妙,娘怎么对邓芹的反感这么强烈呢?莫非她听到什么风声了?不对啊!他们俩的关系都是秘密来往的,从来没有被人发现过,邓来福疑云四起,他干脆今晚回家一趟,弄个明白。

下班了,保管员不能下班,她得等发完货才能下班。花玲玉根本就没有去邓芹车间去取月饼。

当邓来福问邓芹,他娘果真没来取月饼。邓来福把包装好的月饼提走了,并对邓芹说:"不入库了,到时候对会计说,直接从我工资里扣。"

邓芹在记事本上记下了。应该说秀福糕点厂的管理是非常到位的。

邓来福向副厂长请了一个半小时的假,骑着自行车来到了杨林家中。进门就问:"娘,我给你说去包装车间拿月饼,你怎么不去拿呢?"

花玲玉心疼儿子,让他坐下来吃饭。邓来福坐下来后,邓西平赶紧给邓来福盛了一碗桂圆莲仔粥。对他说:"今晚炒的小公鸡特别鲜嫩,快吃。"

邓来福有好多天没有喝稀饭的,他一气喝了两碗,然后说:"真舒服!"

邓来福随手把放在吃饭桌上的赖皮取开一盒,用刀切了一碟,让父母亲尝尝他们厂里生产的赖皮。父母吃了后,赞口不绝,赖皮真好吃,咖啡色的皮,冰滑滑的馅,糯糯香酥软绵绵的口感,让人吃了一口就终生难忘。邓西平赞美道:"没想到你们的工厂竟然生产出如此好的食品,你们不发财谁发财?这样的产品,天下没有不喜欢的地方!"

2 7 7

邓西平夸赞了邓来福厂子做的赖皮好了之后,花玲玉也说很好吃。并说这些年,从来没有见过市面上有卖这样好的月饼。邓来福说这是李家祖传下来的祖方制作的,也只有成阴江浦这两个地方还偶尔能看见。现在,这种月饼在南京大量上市,都是我们厂生产的。有些同行正在挖空心思搞我们的配料方呢,估计很快就会被他们搞去。我们现在正在注册商标,申请专利。等到这两样都批下来,就能受到法律保护,到时候我们的日子就更好过了。

邓来福讲到这,话题一转就问母亲:"娘,这么好的月饼你为什么不去邓芹的包装车间去拿呢?"

花玲玉陡然怒气发泄的说:"你邓来福不是明知故问吗?我对邓芹有意见,你还不清楚吗?"

听到这话邓来福什么都不敢说了,他心想一定是母亲知道他和邓芹之间的关系了。要不母亲发这么大火干什么?

邓来福想,事情既然发生了,在隐瞒也没有什么意义了,还不如把他和邓芹的事,以及父亲和杨秀凤李文明的事全部都捅出来算了,该死该活认命闯吧!

就在他刚要说的时候,母亲突然说话了:"来福,你今年已经三十虚岁了,也该知道恩怨情仇了,你怎么能把咱们家仇人邓世军的二闺女招进厂里呢?"

邓来福听到这话,心里长长的出了一口气,原来还是因为这个原因,他的心里这就敞亮多了。他静了静刚刚忐忑不安的心情,看着母亲说:"娘,不是我不知道恩怨情仇,正因为这我才把邓芹招进工厂,并且将来委以重用的。"

花玲玉听到这话,更加沉不住气来了,刚想发火被邓西平张口拦住了。

邓西平说:"听孩子把话说完再说好吧!"

花玲玉气的眼睁多大。

邓来福把小时候和邓芹上小学同班同学,自己上早操饿晕了,邓芹是如何从家里带东西给他吃的。后来都不上学了,两个人一起薅猪草,一起玩到自己去江浦学手艺为止。两个人如何形影不离,开玩笑私定终身,邓芹说,长大给自己当媳妇等等话一气都给父母亲说岀来了,要是不生气,放在平时,有些话他还不好意思说岀来。邓来福爽爽当当又说,就她父亲当大队书记欺负我们时,邓芹欺负过我们吗?只要她父亲到咱们家来吵架,邓芹就在家和她父亲又吵又闹,寻死觅活的。就连她娘,她姐,她妹妹有一个人跟咱家吵架吗?到工厂招工时,是来运打电话说他仁兄弟刘春明的嫂子走后门要到我们厂上班,刘春明把他嫂子就带来了,一看是邓芹,娘啊!你说我能说不要吗?

花玲玉想想,邓来福讲的确实如此,她原以为邓世军的老婆叫自己叫姑的关系,她们娘五个才没有和自家帮着邓世军吵架的呢,原来都是邓芹从中周璇的原因。听邓来福的这番话后,花玲玉这才意识到自己想错了,原来邓世军的二闺女这么知情懂理。花玲玉感觉自己做的有些过分,于是就向邓来福有点道歉之意说:"怨娘没有了解清楚。是娘的不对。娘以后多加注意。"

邓来福对父母说,今年中秋节很忙,要不,现在就可以回去江铺一趟看看,也不知道两个小子三嫂能不能带了?

邓西平、花玲玉两人听到这话后,相互看了看,什么都没说。

邓来福从杨林父母哪里回来,如释重负,一身轻松。他骑着自行车,慢慢的走,领略着这将要中秋凉爽的夜晚。水稻已经齐展展秀出稻穗了,杨树也开始落叶,这就预示着今年的中秋即将到来。常言道:"七月十五定下涝,八月十五定穷富。"这季节已经告诉人们,今年成阴地区秋河一带又是一个丰收之年。今年中秋节,不要说南京巿场罕见的兴旺,成阴市场上,秀福糕点厂生产的月饼也非常抢手。姐夫刘坤成又给联系十几个乡镇供销合作社,他们都到厂里来进货,秀福糕点厂已经供不应求了。邓来运想,还得让城南村刘春红书记再给招三个壮劳动力,好帮助三个车间干些杂活。必须坚持加班加点,尽最大的努力,保证成阴县城市场供应。一旦缺货,会丢掉家门口市场份额的,将来也会受到影响,那就不好了。邓来福想着想着就来到厂里了。

2 7 8

眼看还有十天就过中秋节了。江浦李家糕点加工室制造的月饼,也到了产销量两旺的时候了。这些天来杨秀凤一直在忙,她不再向以前那样拼了,从亲自干变成了真正的技术指导,又花高价从镇江请来一位师傅顶替她原来的角色。不管生产量大小,质量只能好不能有丝毫的降低。关于质量问题,她多次给秀福糕点厂打电话,反复强调,越是销售好的时候,越要把握好质量关。邓来福也切切在心。

杨秀凤在想,在月饼脱销的情况下,无论如何也要保证江浦市场的供应,外地人基本上拿不到货了。所以红浦巿场上其他门市部不卖她们家的李氏月饼可以。但是,自己的门市部要保证大量的供应。这样,就导致了李家茶食铺子前排了长长的队伍,都是来买月饼的,就是夜里也用小板凳在铺子门前排队。起先没有注意到,有的人都是一百二百三百斤的买,买后就离开这地方,走向百十二百米,摆地摊加价就买完了。这时他们家又一人正好又排队排到跟前,他们又买那么多,就这样循环往复的倒买倒卖挣了不少钱。排队人意见很大,没有办法,杨秀凤叫限量,每人只准买十斤的办法,这样就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小商贩的行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排队的情况仍然没有得到好转,一直排到八月十四上午才结束。

到了八月十五的中午,邓来福才赶回江浦的家中。工人师傅们已经全部放假回家过节了,就是茶食铺子还有几个人在忙呼着。杨秀凤已经催几遍关门回家过节了,可是一直顾客不断,没有办法。杨秀凤在门前拦着不让顾客进,就这样好歹把店铺门关上。杨秀凤才把自家的大门关上。杨艺红看着孩子,三嫂忙着做菜过节,邓来福放下背包和个两手提包,急忙把包里带回的成阴汤家酱香牛肉和陆家五香狗肉掏出来递给三嫂。三嫂说:"已经做牛肉了。"

邓来福说:"这是汤家人专门送我的,他说是特制专意留过节送关系户的,切碟尝尝。"

三嫂又切了一碟家乡的成阴牛肉。就开始喝酒了。

两个小家伙也上桌了,他们分别坐在两个宝宝椅子上已经咿咿呀呀的要说话了。宝宝掎子桌面上放着一个洁白的碟子,是留给宝宝用餐的。杨秀凤说:"现在,两个宝宝不会走路还好带,等会走路了,三嫂一个人就带不了了。来福,还得早作打算。"

杨艺红说:"是啊!宝宝的早期教育也很重要,现在就要开始学话了,要教他们好好说话。你们听邓明已经会叫妈了。"

邓明看着杨艺红"妈、妈"的在学说话。

邓来福说:"现在,三嫂先带着,我回成阴托人再请一位保姆不就行了吗?"

邓来福从背包里掏出一瓶五粮液,说是成阴购物中心糕点卖厂邓经理送的。正好今天是中秋节,把它喝了。好酒好菜,这几个能拼会干的人在一起共度金秋佳节。

杨秀凤说:"今年的生意特别好,产销两旺,老天爷特别给力,雨水不多,还非常凉爽,这就给销售带来了天时,另外,人们能够看到今年秋天,丰收在望,也敢花钱,所以,咱们的生意好。我粗略算了一下,咱们李氏糕点加工室这个月饼季就能挣两万七千多元。我想你们成阴会更好的。"

邓来福说:"昨天晚上,会计初步合计月饼共做了三十九万七千四百五十斤。利润一定会超过十万的。这样,就能把所有的债务都能还清,还有结余,那么,我们以后的日子就好过了。"

这顿饭是的很好。杨秀凤也特别高兴,她说等到今年冬天,我还要到你们哪里作技术指导,干点力所能及的工作不是很好吗?

2 79

中节过后,炎热的夏天已经悄悄的溜走,天空湛蓝,碧水清澈,这时如果你走在秋河的堤堰上,就能看到希望的田野上,一片金黄,那是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

邓西平和花玲玉天天到这里散步,他们的心情就特别的好。邓西平每到这时就会对花玲玉说,我们这秋河一带最适合栽插水稻了。

花玲玉听到这话,她就会回忆起邓方知,当年带领邓南村人旱改水的情景。不能说邓方知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但是他那敢闯敢干的精神,巳经深深的烙印在花玲玉的脑海里了。

在邓花考取大学聚会时,邓来喜说今年十月一国庆假期,邓方知有可能带着他的娇妻来邓南村探亲。现在得提前让邓西平给邓西才打个招呼,到时候通知一下,我们好去邓南村看看新媳妇。

邓西平说:"方知平时春节回家他都来咱们家看看,这回还能不来?"

花玲玉说:"不一定,你没想想,平时你不花钱能行,这次带新媳妇来了,你儿子结婚人家邓西才都来封礼了,你见到新媳妇,不花点钱能说的过去吗?"

邓西平问花玲玉:"照你这样说,只要见到新媳妇就得花钱?"

花玲玉说:"这不在乎相处的关系吗?有来有往,你不给人家点见面礼,说明你不讲究。"

邓西平知道了,他还真和邓西才联系了。邓西才说:"方知是说回来的,不过带不带媳妇来他没说。"

邓西平想,不管方知带不带媳妇回来,身上装些钱,到时候一定要师徒见上一面。这一晃有两年多没见了,还是非常想念的。

十月一日的一大早,邓西平还真接到了邓西才的电话了,说是:"西平,邓方知带着媳妇万子红今天上午十点左右到杨林你家看你们。"

邓西平一听这话赶紧去厨房告诉花玲玉,花玲玉急得团团转:"这西才哥也真是的,怎么不提前给我们说,弄得我们措手不及。老邓,你赶紧打电话给邓来运,让他抓紧给成阴大酒店打招呼,订桌席,早作准备。别到中午订不着房间更抓毛皮。对邓来运说,标准要高点。"

花玲玉说完,邓西平就给来运打电话了。最后还赘一句,让他把新买的七座商务车开来,以不备之需。

十点钟,邓方知和媳妇万子红来了。邓西平、花玲玉开门迎接时,大门口还停着一辆红色的出租车。邓西平对邓方知说:"打发出租车走吧!"

邓方知不愿意,说回去不好找车。

邓西平对他说回去不让他担心,一切都听你三弟邓来运的安排。

万子红是个活泼开朗的女孩子,和花玲玉很能谈的来,花玲玉一下子喜欢上了。

邓方知和邓西平啦了这两年在上海的一些情况。说自己本来是想博士研究生读完之后从教的,可阴差阳错进入了政界,现在是青浦区委副秘书长。他说一天到晚,错综复杂的事务忙不了,真不如在大学里教教书。正如陶渊明说的:"误落尘网中"啊!

邓西平听后,"哈哈哈哈哈"大笑,然后说:"什么'误落尘网'分明你在干老本行啊!要不是上大学,凭你的能力,也能弄个县长副县长干干,最小也得干个党委书记镇长什么的。我女婿刘坤成不也是跟你一起干生产队长的吗?现在是县委常委,成阴镇党委书记了。他和你还能比吗?"

一提起刘坤成,邓方知陡然来了兴趣了,给邓西平说:"刘坤成啊!是不是柳家湾的刘坤成?"

邓西平回答:"是啊!吗!怎么了?"

邓方知说:"他是我上农中时的同班同桌同学。现在在成阴镇工作,太好了,今天我得见见他。"

邓西平说:"这好说,一个电话他就到。"

邓西平刚要电话联系刘坤成,邓方知阻止了,然后说:"这样不礼貌,还是我抽空登门拜访他为好。

邓西平放下电话筒说:"方知,你真讲究!"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