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发展真快,算盘在中国历史长河中,发挥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写下了它的辉煌。今天算盘算退出了历史舞台。当我写故乡算盘王一一一曹传祥的时候,不得不提算盘的发明者。有二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东汉时期刘洪发明的(约129一240年)。
刘洪是东汉时期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被后世尊为算圣。
另外一种说法:是东汉末年徐岳发明的。
数学家徐岳在《数术记遗》一书中,首次提到“珠算”,并描述了它的基本结构,这被称为算盘的最早记载。
算盘的发展与演变,起源“珠算”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成熟与普及,元明时期广泛流行,宋代走向成熟。算盘不仅是一种计算工具,而被视为智慧和财富的象征,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
打好算盘,成为算盘王,非一日之功,须经过万万干次的苦练,口手脑并用,反应特别迅速,有一个非常人的记忆力,才能成为算盘王。传祥哥就是这样练成的。
他开始从基础知识练起,例如练习:打百子、三盘成、九盘清、百子图。除法练习狮子滚绣球、凤凰双展翅。
我说的算盘王,是我家前院的曹传祥大哥。
他在我们燕子埠公社非常有名,村上人都知道算盘王,一部分人不知道他的大名,在六十年代,传祥哥真的是山村大名人。他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一生爱一件事,做好一件事,那就是打算盘。农闲没事的时候,常常见他坐在门旁看一本《新华字典》,从年头看到年尾,从去年看到今年,一本新华字典看了一辈子。
他家后窗能看到俺家全貌,常常看到我父母亲推石磨的情景。
传祥哥家有七口人,一位会算卦的老妈妈,夫妻俩和四个儿子:大儿曹久海、当兵复员回村,大队任支书,后来上了马庄媒矿工作。二儿子曹久江,粮食学校毕业到徐州媒矿上班。三儿叫曹久河在乡财政所工作。四儿曹久溪一九八七年恢复高考,他考上济南经济学校。我与久溪一同上学;一同放学,一同割草,朝夕不离。同学与小伙伴讲,他十米之内有我,我十米之内有他。
传祥哥他当过生产队会计、大队会计、公社抽他到别的村当过会计(后来当生产队的保管员,因为他为人正直善良忠厚)。
六十年代,计算主要靠算盘,各行各业各部门全用算盘计算。
俺队会清当生产队会计,年终决算,请传祥哥邦忙,在会清三间青石屋里,我亲眼目睹了传祥哥打算盘的风采。单手打算盘不足为奇,传祥哥他是双手打。会清不停的读数字,他不停的双手舞动,只听见算盘珠子乒得拍、乒得拍的声音,如一首交响乐持续快速回荡。最后看数字,双手打的数字相同,不用复核,一遍为准。
他也曾帮助我哥,搞过年终决算。哥开始在五队当生产队会计,后来到大队当会计。每年决算,传祥哥都来帮忙。用他的算盘精彩表演,结算时间提前三分之二。快而准。
双手龙飞凤舞,全公社做财务工作的,不管是银行、供销社的财会人员,无人不晓算盘王一一曹传祥。
梅花香自苦寒来,传祥哥从小就喜欢打算盘,虚心请教人,春夏秋冬苦练,爱算盘到痴迷的状态,记数字尤为突出,你读的多快,他记的有多快!
人生能做一件出彩的事也不容易。
让我们记住这个山乡的普通人!
算盘声声远去,怀念逝人之心犹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