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岔河镇的盛家村“粗粮坊”加工间,阵阵粮食清香扑面而来,工人们正在包装玉米、小麦、黄豆、绿豆、小米等粗粮产品。
盛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希说:“我们把农产品包装成礼盒,在中秋、春节等节日期间,销量十分可观。”
据了解,盛庄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大量民房闲置。为盘活资源,2024年8月,村干部王希带队启动”民房变车间”计划,组织留守妇女和老人发展粗粮加工产业,实现闲置资产与闲散劳动力的双效激活。
盛家村村民翟巧缘一直在作坊内工作,她认为:“在这里干活不耽误照顾家里,每天还能有100元左右的收入,感觉很不错。”
与盛家村发展模式不同,岔河镇东沙庄村则在秸秆综合利用上找到了产业发展新路径。去年7月,东沙庄村“唤醒”50多亩建设用地,建成秸秆饲料加工中心,把废弃秸秆转化为饲料等产品,实现了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转变。
岔河镇东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巩凯说:“一期项目已建成两处秸秆存储点,年收小麦秸秆2万吨,产饲料1万吨,去年村集体收益约40万元。秸秆饲料加工中心不仅让村集体增收,村民还能到中心打工,增加收入。”
在二期项目现场,施工人员正在丈量项目用地,为后续清障工作做准备。
“二期项目将拓展到有机肥、鸡蛋托、纸浆等多个领域,原料也会从现在的小麦秸秆扩大到水稻秸秆、大豆秸秆等,预计今年7月正式投产。二期项目投产后,预计带动80多人就业。”巩凯表示。
截至目前,岔河镇12个村居已实施16个集体增收项目,形成了“一村一品、村村有产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融媒体记者:鲁瑞宝
摄影:王煌
编辑:程智
责编: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