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植保无人机、自动喷灌机
实施规模化种植、科技管理
……
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中
我市积极推广机械化作业
大力发展智慧农业
促进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夯实“三农”基础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种植管理
提高产值效益
早春时节农事忙。在邢楼镇思田村的江苏紫楠星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规模化种植基地,滴管设施有序排列,大型拖拉机在平整土地,运输拖拉机、自动撒肥机协同作业喷洒有机肥。地头的操作场地上,村民正在削切准备种植的土豆芽眼。
紫楠星农业科技董事长许玉民介绍:“我们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采用机械设备平整土地、科学施肥,从而提高农作物产出效益,减少费用开支。”
许玉民告诉记者:“我们选用的是大西洋土豆,产量高,用来制作薯条薯片。一亩地产8000斤左右,回收价0.9元一斤。我们采用大型播种机播种,行距株距更均匀,便于科学管理。”
借助科学选种、智慧管理等措施,企业经营土地亩均收益超4000元,土地利用率、产量大幅提升。同时,公司通过技术帮扶、产品代销、服务带动等方式,让周边农户分享到产业增值带来的收益。
村民周忠玲说:“我空闲时过来干点零活,不累,每天有工资,还不耽误照顾家庭。”
田间管理
为全年收益打基础
邢楼镇小堌村则在田间管理上因村施策,引进先进喷灌设备,实现精准灌溉。在该村的小麦田里,记者看到,随着喷灌机喷头转动,水滴均匀喷洒在小麦叶苗上。
小堌村党支部书记林佩佩介绍:“我们今年引进绞盘式喷灌机,移动方便,操作简单,省工省时。与人工喷灌比起来,每亩地可以节省30元。”
科技发展
助力田间耕作
在车辐山镇潘楼村种植户董中蔚的水稻育苗田里,“卫星”“飞机”齐上阵,彰显了田间的科技范儿。董中蔚和技术人员搭设卫星天线,用于大型拖拉机自动化耕作信号接收。
“我们以前使用激光设备,遇到大风、大雾天气,接收数据不准确,现在用卫星信号接收器,定位精准,辐射更远,受天气因素影响小。”董中蔚介绍。
记者了解到,在田间管理上,董中蔚还引进了无人机设备,通过智能控制系统,输入田块面积、飞行速度、农药和化肥亩用量等数据,坐在地头即可“一键操作”,自动喷洒农药、化肥,一台机器一天最多可以完成1000亩地的田间作业。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快先进适用农机装备研发应用和农业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邳州聚焦“稳定基本盘”推动农业现代化,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推广应用智能化农业设施设备,以科技引领农业发展为支撑,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朝着建设农业强市目标扎实迈进。
记者 / 吕希迎 摄影 / 索晓飞
实习编辑 / 刘家齐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黄新磊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