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产业先行。八路镇聚焦“两个增收”目标,积极引导各村因地制宜招项目、谋产业,有效激活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新动能”,全力跑出“富民强村”的加速度。
乡村振兴的基础是产业振兴。落户八路村的徐州宏迈食品有限公司主要从事食用菌罐头的精深加工,于去年11月份正式投产。近日,记者走进企业生产车间,只见工人正有条不紊地清洗、分拣、腌制新鲜蘑菇。该企业一期购置了菌菇罐头加工生产线5条,目前日产蘑菇产品约25吨。
徐州宏迈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杲先清介绍:“自投产以来,我们已经销售了1000多吨产品。在人员充足、机器运转正常的情况下,后续满产递增,每天的产量能达到40吨至50吨。”
随着一期项目的投产,该企业带动了周边80名群众就业。眼下,企业还在积极推进二期项目,计划拓展毛豆、玉米等蔬菜加工业务,进一步助力富民强村。
在推进乡村振兴进程中,十店村依托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资源优势,探索实施“共富工坊”新模式,盘活村集体闲置用房,领办拖鞋加工作坊。在十店村的拖鞋加工作坊内,十余台缝纫机依次排开,村民们正有序缝制一次性拖鞋。
村民刘娜告诉记者:“我有空就来这儿干活,一天加工1000多双拖鞋,能挣100多元。在家门口干活,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里,两头都不耽误 。”
十店村通过与大型酒店合作,承接代加工业务,村里提供机器,酒店提供原材料,平均一天可加工拖鞋8000多双,带动村内近50人就业。在收入分配上,村里只收取少部分费用,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八路镇十店村党支部书记李茂起介绍说:“例如一双拖鞋的加工费是0.25元,其中,付给缝纫工0.12元、装包工2.5分、缝面工5分,剩下的归村集体。扣除电费、线头采购等成本,村集体一年收入约10万元。”
山北村则通过土地流转,成功招引了山之莓蓝莓种植项目。该项目规划建设13座高标准暖棚。截至目前,已建成2座高标准暖棚与3座普通大棚,棚内蓝莓长势良好 。
邳州市山之莓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高磊介绍:“目前,有两个暖棚里的蓝莓生长速度较快,预计3月中下旬会陆续上市;另外3个普通大棚里的蓝莓,预计4月中旬成熟。”
据悉,山之莓蓝莓种植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可年产蓝莓3.5万斤,带动周边30人就业,每年为山北村带来5万元租金收入。为推动集体经济增收,八路镇将充分发挥省、市级重大农业项目的引领作用,深入挖掘各村资源优势,鼓励并引导村民探索契合本村的经济发展路径,增强村集体经济的内生动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八路镇党委副书记王帅表示:“我们会加速推进宏迈二期、丰远泰种子、恒财肉鸡养殖等5个重大农业项目的建设。同时,着力推动种植业产业链的双向拓展,在前端朝着种子培育、生产与销售领域延伸,后端则重点突破精深加工和销售环节。我们力争在一季度促成食用菌种植、鳕鱼养殖、即食肉类加工等5个在谈项目全部签约落地,为八路镇的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陈国政
编辑:裴培
编审:南冰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