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作者:赵淑玲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江苏省徐州新沂市双塘镇沙沟村因为有着200多年做香油的历史而驰名国内,说起来与沙沟村的缘分还真是不浅,笔者曾应邀三次到访沙沟村,采访了沙沟村几位做香油的前辈和传承人,听他们深情讲述了几十年来的创业故事,被这些质朴而执着的农民深深打动。听他们回忆当年的艰苦奋斗、敢想敢干不认输的过往,以及从他们手上诞生出的“吉顺”“雕龙”“沙沟”等著名商标的前世今生传奇。

邢汉顺当了四十年厂长

据79岁的邢汉顺回忆:日本鬼子进村前,村里有几十户做香油的。后来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搞副业,村里有几家做香油的担着挑子溜乡串户卖香油,一斤才卖几块钱,都是零售。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沙沟村香油厂创始人邢汉顺

1980年改革开放后,邢汉顺先是带着家人磨香油,到了1985年就带着村里20多人办起了香油厂,建起20多间房屋,弄几盘石磨,用毛驴推磨。张万彬也是这时来到厂里的,他干过生产、销售工作。

香油卖到周边沭阳、连云港、临沂等地,那时也没有商标,都是光瓶卖。1987年申请注册了“吉顺”商标,就贴上商标标签了。1988年至1989年“吉顺”牌香油还被评为“徐州市优质产品”。1996年注册了“沙沟”商标,香油就用上了“沙沟”品牌。2007年“沙沟”商标被江苏省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江苏省著名商标”,省里还奖励25万元奖金。

当问起为什么把“沙沟”商标卖给外地人时?邢汉顺说当时厂里因管理不善、开发新产品等问题导致债台高筑,不得已让外地人来帮助还债,用“沙沟”商标和厂房折价380万元,允许对方使用“沙沟”商标,但没有标注时间年限。以致造成“沙沟”商标流出了本地。邢汉顺在沙沟村建香油厂几十年,曾经立下汗马功劳,也曾荣获过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作为沙沟村香油制作技艺的创始人,一手创办了“新沂市沙沟香油厂”和“新沂市沙沟香油有限公司”,邢汉顺历经起伏人生,现在提起往事,却有些落寞、自责。

沙沟村农民勇闯市场上央视

今年61岁的张万彬回忆当年的艰苦创业所经历的难忘故事时,激动地说:我们沙沟村农民敢想敢干敢闯是出了名的能吃苦。我那时还是小伙子,为了香油厂进芝麻原料,牵着一头骡子,走到安徽省灵壁县收芝麻;那时工人炒芝麻一天炒几百斤,累得倒在雪地上就睡着了。冬天冷,把腿靠在炉子上,线裤都烧糊了;只上过小学五年级的张万彬,那时为了跑市场,最远跑到黑龙江去发展客户,用火车运货;八十年代一月工资才十几块钱,出差时一天补贴3元,只能找最便宜的小旅馆,住一夜5毛钱;那时为了打进徐州市场,托曾在沙沟当过知青的徐州人帮助牵线,把雕龙沙沟香油打进当时徐州新一佳、惠客隆等家喻户晓的大型超市进行销售和品牌推广。

到九十年代开始上机器了,到邳县岱山买设备,到河南买晃锅,到宿县香油厂学习参观人家的厂房设备后,回来自己研制土设备。机修工丁超自己琢磨,没图纸,在邢汉顺改造过的基础上又改进,石磨转快了,会降低香油浓度和香气,于是就模拟毛驴走一圈的速度进行改进;毛驴一分钟走七圈,机器做成一分钟走18圈是最合理的。市场做大后,人工干活一是太累,二是产量低,十口锅20个人一天炒不了多少芝麻。换上机械炒芝麻,产量一下就上去了,提高一倍以上。机器一天炒1吨芝麻,用电动石磨,温度不超过70度,保证香度和营养成分不流失。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自动灌装线

为了扩大沙沟香油的影响力和知名度,1997年张万彬找到县政府农工办,联系上中央七套《黑土地》栏目,来沙沟村拍摄专题片,在央视播出后,反响很大。邢汉顺在央视七套花十几万元做广告,还在全国一些报纸、杂志、徐州电视台、徐州公交车、淮海路灯箱上做广告,大大提升了沙沟香油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

从1992年起,到1998年步步走高,年销售额过千万元,成为新沂的税利大户,政府给了很多荣誉。也带动村民致富,家家都盖起了好房屋。沙沟香油能有今天的辉煌成绩,离不开几十年的积累宣传和良好口碑。

头脑灵活的张万彬1992年成立了“新沂市高塘沙沟芝麻油厂”,属于村办企业。1993年申请注册了“雕龙”商标,“雕龙”寓意为做产品要精雕细作,精益求精。因发展需要,2000年又成立了“新沂市沙沟兴隆食品有限公司”。于2007年张万彬又注册了“老沙沟村”商标。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雕龙商标获徐州市知名商标认定

2014年应市场再次变化需求,又注册了子公司“新沂市伟凯食品有限公司”,并于2017年将“老沙沟村”商标转让到“新沂市伟凯食品有限公司”名下。

因为沙沟兴隆公司有伟凯公司33%的股份,是大股东,两家属于联合体,张万彬与邢红伟又是表兄妹,所以2023年12月21日张万彬将“雕龙”商标授权转让给“新沂市伟凯食品有限公司”,授权期限十年。值得一提的是“雕龙”商标从2009年至2018年,连续三次被徐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认定为“徐州市知名商标”。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徐州食品城雕龙沙沟香油专卖店

设立“雕龙沙沟香油专卖店”

“新沂市伟凯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邢红伟的父亲邢汉龙,与沙沟村香油厂创始人邢汉顺是堂兄弟,多年跟随邢汉顺干生产销售,一直到2002年。邢红伟喊邢汉顺“二叔”。邢红伟从小就在家中为村香油厂清洗消毒瓶子,清洗消毒一个瓶子能挣一毛钱,每天能刷几百个瓶子,消毒水把手泡得发白。为了打开沙沟香油更大的市场,2002年邢红伟、晁春雷夫妇来到徐州食品城,成立“雕龙沙沟香油驻徐州办事处”,组建业务员团队,坐镇徐州把雕龙沙沟香油辐射到周边地区及全国市场。

徐州的区位优势带动产品很快走向苏鲁豫皖周边地区,他们除了销售“雕龙沙沟香油”外,还附带销售一些其他食品,而且每年都会参加春秋两季成都糖酒交易会,拓展全国的业务范围,同时借机把公司名下的“艺辉”“老沙沟村”两个商标旗下的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把食品城销售基地做大做强。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雕龙牌小磨香油

每年仅集团大宗采购这一块就很多,一到节假日,很多企事业单位发福利都要“雕龙沙沟香油”。同时在超市连网销售、自动配货,在农贸市场等地有高中低端产品供应。高端的礼品盒包装和简易包装都有。在网络线上销售方面,利用京东、国铁商城、邮乐、先锋汇、拼多多、淘宝等网络销售系统,进行全方位联网销售产品。在食品城一年销售额能突破两千万元。

在生产端这一边,伟凯公司邢红伟、晁春雷在老家沙沟村投资建设占地20亩的香油生产线,年产香油200吨以上,年产值两千万元。伟凯公司前店后厂的模式,成为公司发展壮大的一体两翼,大大增强了公司的发展实力。销售是龙头,一旦销售大门打开,生产基地换成了不锈钢自动灌装线,一小时能加工生产2千瓶香油,旺季时一天能出成品礼盒4000盒。

在沙沟村的生产基地每年能带动村民60人就业,对本村小户生产者进行帮助销售产品。公司每年都要对村里的困难村民发放米面油和香油等物品。公司团队还经常参加非遗传承展示活动,邢红伟还当选为2024年新沂市沙沟香油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沙沟村的百年香油情

沙沟村三代香油传承人

公司下一步利用闲置土地,打算建设“沙沟村小磨香油文化展示馆”,利用双塘镇圣泉湖三A级景区的优势,吸引游客前来参观体验,用最原始的石磨和晃锅,让游客通过沉浸式体验过一把亲自磨香油、晃香油的瘾。围绕发展规划,稳扎稳打,向更广阔的方向发展。

在沙沟村的采访中,从沙沟村老中青三代人接力做一件事上的执着与努力奋斗,看到的是一份对那片土地的热爱与忠诚,他们见证了沙沟香油在市场竞争过程中的起伏和波涛,在他们身上那一股奋发向上的劲头又非常令人感动。一个村,一盘磨,几代人生生不息。沙沟村人说我们要始于传承,敬于匠心,做产品就是要实实在在,让沙沟香油的百年香气溢满人间!

(8)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