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邹庄镇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全面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和设施农业的发展,实现了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截至目前,邹庄镇9413亩“小田变大田”工作已全面完成,原先11个行政村居的3566块田改革后整合为416块田,新增流转土地1100亩,为规模化经营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不仅优化了土地资源配置,还释放了土地潜力。汉庄村流转出460亩土地,成功招引山东兰陵客商刘可为,采用精准线播栽培技术建设450亩高标准钢架大棚,集中连片种植胡萝卜,成为当地设施农业的典范。
山东兰陵客商刘可为说:“以前播种都是用普通的播种机,一亩地播种约8万颗种子。精播以后,一亩地只需播种4万颗种子。每亩地还能增产2000多斤,增加收益3000多元。”
设施农业的快速发展为邹庄镇农业增效注入了新动能。新兴居委会积极动员种植大户徐文明,将流转出的120亩土地全部投入大棚种植中,进一步扩大了设施农业的规模。徐文明说:“以前露地种植,只能种一季作物。采用大棚种植后,能种三到四茬。”
设施农业的蓬勃发展,不仅夯实了集体经济的“家底”,也为农民增收开辟了新渠道。通过土地流转和规模化经营,农民不仅获得了稳定的土地租金收入,还通过参与设施农业的种植和管理,增加了务工收入。
邹庄镇新兴居委会党支部书记杜护先说:“一个大棚一年收入约15000元,还带动了全村400多人就业。”
与此同时,邹庄镇在设施农业的“质”上也实现了飞跃。280亩鲜切花连栋大棚已实现智能化控制,数据成功接入省级物联网系统,标志着邹庄镇设施农业迈入了智能化、数字化的新阶段。邹庄镇通过“小田变大田”改革和设施农业发展,不仅实现了农业增效,也为农民致富开辟了新路径,成为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邹庄镇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计辉表示:“我们将继续以设施农业为抓手,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向高效、智能、绿色方向发展。同时,加强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优质品种,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区,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多活力。”
融媒体记者:王壮
摄影:王自江
编辑:程智
责编: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