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春运期间,经过京杭运河邳州段的船舶大幅增加,平均每天可达3000艘左右。对于负责航标安装、养护等工作的航标员们来说,又到了一年中最忙的时候。今天的“新春走基层”,一起感受航标员们的忙碌与艰辛。

坚守一线“不打烊”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早上8点左右,苏北航务管理处徐州航务中心邳州航政管理大队航标员曹坤和工友们驾驶巡逻艇,在我市南大桥与刘山船闸间进行巡航。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南大桥到刘山船闸航程24.5公里,巡逻艇以时速19公里航行,来回一趟至少需要3个小时,加上冬日寒风刺骨,这对航标员体力是不小的考验,但曹坤没有把这些困难放在心上。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曹坤表示,对于来往船舶来说,航标就是它们的“眼睛”。白天,船舶驾驶员依据航标颜色,晚上依据航标灯光,从而识别航道、避开危险区域,确保航行安全。对于航标员们来说,保证航标发挥作用就是他们的职责。

曹坤介绍:“航道顺着下游方向,左岸的航标是白色的,夜间发绿色光,右岸的航标是红色的,发红色光。船舶航行时,驾驶员看到航标就能知道水深、航线等信息。”

守护航道每一天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就在曹坤驾驶巡逻艇驶离南大桥1公里时,他通过手机软件遥控检测,发现一处航标出现故障。在工友配合下,曹坤熟练地把航标拆解下来维修并进行了清扫。

曹坤表示:“航标灯的电压低的情况下灯光弱,船舶驾驶员无法看清航标。正常情况下,航标夜间视距应在一公里以上,如果航标灯器发光太弱,视距达不到这么远,就有可能影响航行安全。”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除了维修清扫航标,航标员在巡航过程中还要负责船舶行驶、停放秩序引导、水体防污染宣传等,工作繁琐劳累。经过近2个小时巡航,曹坤和工友们到达了刘山船闸,这次巡航时间对他们而言还不算长,如果遇到雨雪大雾等天气,巡航一趟可能耗费7至8个小时。

曹坤说:“过节我们更应该坚守岗位,随时处理应急突发事件,我们把航标布置好以后,看到来往船舶顺利通过,心里还是有一些成就感的。虽然累,但是我觉得很值得。”

新春走基层|护航36载的“航标工匠”

记者手记

寒来暑往,曹坤已和航标为伴36载,今年春节,他依旧如往常一样坚守岗位,守护着他心心念念的航标。检查航标,保养清洁航标,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枯燥重复的工作,只有一个目的:保证过往船只安全行驶。36年来,曹坤用青春守护航标,在河道航线里尽享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的乐趣。他告诉记者,能让船舶安全过境,让更多家庭在春节团团圆圆,就是他最大的满足。

记者 / 鲁瑞宝 赵胜海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张瑞 监制 / 彭严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