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西黄楼赋

作者:黄计芳

邳州西北,车辐山镇,有一村庄,名曰黄楼。庄上村民数以吾黄姓为之最。据吾族谱载,先祖三禅,于清康熙年间携子九成公由官湖迁居台庄,时家贫如洗,成公只得启运河渡口以摆渡为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日,运河北岸,有骑行者至,求公过河。公速摇桨,欣然渡之。及南岸,行者慷慨出一元宝与公,公再三推让,不忍收此巨费。互推多时,宝不慎坠入河中。惊诧间,焉知客拍马速遁去。公只好下河寻宝,一块接着一块,孰知越捞越多,毕,悉数诸宝,填满船舱。是夜,客还渡口于公前,公欲归还所获之宝,客拒不取,争让中公忽醒,原在梦中也!
此时逢秋,唐姓大户颗粒归仓之后,公乃收集豆叶藏宝以防被盗。恰遇唐姓豆地之主,此财主斥问公曰:叟欲量地买入否?公愤而答曰:岂止买地焉,而欲置取唐家楼整庄之所有,若何?财主笑公贫困无资,乃轻率应允。于是找来台庄张、尤、赵、万四大巨户担保,界定四至立罢契书而成交。时财主悔过,却已晚矣。至此,庄名由唐家楼改称黄家楼,时今已二百余载也。
据吾族谱载,公置地千顷有余,膝下六子协商而分之,长子与三子留守黄家楼,次子迁居邢楼之东黄楼,四子迁居戴庄依宿山,五子与公居邢楼江石沟,六子于耿庄定居。至此各支耕读持家,枝繁叶茂,公之孙计三十三之众焉。念及祖恩,盼望家兴之计,吾族于乙未清明之节时重新立碑,并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至此黄楼由来老幼皆知。考证以上河中捞宝之传说,乃美誉之言也。公由贫致富实乃艰苦奋斗而致矣!
兹若追溯邳西黄楼之历史,必谈卢汉将军之故事。民国廿七之春,滇军与日军会战于台儿庄之东南禹王山。时滇军六十军统帅乃卢汉将军也。时军部正置于黄家楼内之一黄家炮楼也,卢汉将军指挥作战于炮楼之内外。该楼乃族兄希银之居所,时族兄尚小,吾于其生前追而问之,仍忆得将军之英容,还有战时之情形,实乃幸哉。
今逢盛世,为保护历史文化之遗物,邳州政府特于黄楼庄南一里许立一石碑,走近该碑位细而观之,
方知其刻文乃黄楼遗址之称也。据文物专家考证,黄楼遗址属龙山文化也。其与东方之梁王城遗址皆同类也。
听闻不久之将来,卢汉将军之指挥旧址与龙山文化之黄楼遗址得以开发并保护,以昭后人!果真,乃特幸大幸哉!
邳州西北,车辐山镇,有一村庄,名曰黄楼。庄上村民数以吾黄姓为之最。据吾族谱载,先祖三禅,于清康熙年间携子九成公由官湖迁居台庄,时家贫如洗,成公只得启运河渡口以摆渡为生。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一日,运河北岸,有骑行者至,求公过河。公速摇桨,欣然渡之。及南岸,行者慷慨出一元宝与公,公再三推让,不忍收此巨费。互推多时,宝不慎坠入河中。惊诧间,焉知客拍马速遁去。公只好下河寻宝,一块接着一块,孰知越捞越多,毕,悉数诸宝,填满船舱。是夜,客还渡口于公前,公欲归还所获之宝,客拒不取,争让中公忽醒,原在梦中也!
此时逢秋,唐姓大户颗粒归仓之后,公乃收集豆叶藏宝以防被盗。恰遇唐姓豆地之主,此财主斥问公曰:叟欲量地买入否?公愤而答曰:岂止买地焉,而欲置取唐家楼整庄之所有,若何?财主笑公贫困无资,乃轻率应允。于是找来台庄张、尤、赵、万四大巨户担保,界定四至立罢契书而成交。时财主悔过,却已晚矣。至此,庄名由唐家楼改称黄家楼,时今已二百余载也。
据吾族谱载,公置地千顷有余,膝下六子协商而分之,长子与三子留守黄家楼,次子迁居邢楼之东黄楼,四子迁居戴庄依宿山,五子与公居邢楼江石沟,六子于耿庄定居。至此各支耕读持家,枝繁叶茂,公之孙计三十三之众焉。念及祖恩,盼望家兴之计,吾族于乙未清明之节时重新立碑,并举行盛大祭祖仪式。至此黄楼由来老幼皆知。考证以上河中捞宝之传说,乃美誉之言也。公由贫致富实乃艰苦奋斗而致矣!
兹若追溯邳西黄楼之历史,必谈卢汉将军之故事。民国廿七之春,滇军与日军会战于台儿庄之东南禹王山。时滇军六十军统帅乃卢汉将军也。时军部正置于黄家楼内之一黄家炮楼也,卢汉将军指挥作战于炮楼之内外。该楼乃族兄希银之居所,时族兄尚小,吾于其生前追而问之,仍忆得将军之英容,还有战时之情形,实乃幸哉。
今逢盛世,为保护历史文化之遗物,邳州政府特于黄楼庄南一里许立一石碑,走近该碑位细而观之,
方知其刻文乃黄楼遗址之称也。据文物专家考证,黄楼遗址属龙山文化也。其与东方之梁王城遗址皆同类也。
听闻不久之将来,卢汉将军之指挥旧址与龙山文化之黄楼遗址得以开发并保护,以昭后人!果真,乃特幸大幸哉!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