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耧

作者:黄立杰

摇耧

1974年,我放下书本,回乡务农。生产队里,庄稼老把式二大爷,教我基本农活技能。

俗话说庄稼活不要学,人家咋着你咋着。这并不是所有农活都不要学,干农活除了有一股子蛮劲外,不仅仅只是出力,还有方法、技能,技巧。比如使唤牲口,耕地、耙地,铡草、扬场,垛圆形草垛,我虽然学了,但是基本上不是很在行。关于播种,农耕时代用的耩子,我摇耧还是比较在行的,因为我会计算土地面积,每亩地多少种子,定多大的耧,口算题精确无误。所以二大爷精心教我摇耧。

学摇耧那是我下学后第一个秋天,用的是两脚耧,也有三脚耧,我是初学,用两脚耧学习。两脚耧的宽度是20公分,一趟地回来,就是60公分,中间留20公分。如果是200米长的地,那就是一分八厘地。那一年生产队用小麦新品种济南13号,公社要求每亩地必须用18斤种子,以前的丰产3号麦种都是28斤,因为分孽率比较低,这么贵重的麦种可不能供我学习用,那就用空耧实验几次,定好耧,然后两臂夹紧,腋窝放鸡蛋,摇耧不管是怎么摇,鸡蛋不掉不破,那才是和格。一趟地摇回来,满头大汗。二大爷试范一下,200米长地头,来回两趟,笔杆一样的直!二大爷说摇耧紧三摇,慢三摇,开头几步那是紧三摇,快要到地头那是慢三摇,离地头大约两米远,这需要估算一下,这时一手提起耩子,一只手堵住耧口,耩子腿里的种子刚好够用。这样不能浪费一粒种子。耩地开始时,拉耩子的有劲,可以快摇,一个时辰后,拉耩子的人气喘吁吁,这个时候速度慢了就需要慢下来摇,这样播下去的种子才会匀称。关于能不能走直,那就看架辕人的步伐,拉耩子一般是三个人,中间的人叫做架辕。也可以用牲口架辕。拉耩子架辕人步法有讲究,左右两脚不能交叉,不能走8字步,左脚顺着左脚的方向,一直往前,右脚顺着右脚的方向,一直往前。这是11字型步伐。抬头看前方,如果地头有树,那就是参照物,对着走,能够走直线,没有树,低头看第一趟耩地的湿土,里面脚必须踩湿土走。叫做低头看土,抬头看树,一般队里地头都会栽速生杨树。架辕的人是主管方向的,左边使劲右边弱,就看架辕的,右手使劲,仍然保持前进的方向不偏。摇耧的只是端平耩子,注意深浅。这是对生手而言,一般拉耩子的,两边力气要配备均匀,架辕的才舒服。

至于摇篓,那时我初学,队里给我配备的是架辕高手黄学恩,这就对于我来说,学摇耧耩地,吃了定心丸。二大爷教我凭手指头,感觉耧口大小。定耧就是定下耩子的种子出口,玉米、大豆、芝麻、小麦、还有苘麻定的口是不一样的,定耧口时,种粒越小,耧口越小。一直保持种子入地的均匀。至于耩地深浅,那要看墒情,土地湿润,就浅点,如果是旱天,就得耩深,深的时候,拉耩子的人就很费力气。

暮然回首,斗转星移,物是人非。当年那个16岁摇耧少年,如今乌丝染霜。在本该好好读书的年龄,成了土里刨食的农民!叹时也运也。半个世纪过去,二大爷早已作古多年。去年,学恩哥也去那边架辕去了。如今,土地上劳作的新型农民,干农活基本上是机耕机种,至于拉耩子耩地,那大概是围炉夜话吧!

(15)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2条)

  • 平安是福的头像
    平安是福 2025-01-31 21:18

    写出真实,写出真情,那么逼真,那么细致,细

    处出真知,深入出见地,才有独到之处,这是个脑溢血瘉后文章,也算奇迹一个!

  • 黄海昇的头像
    黄海昇 2025-01-31 21:01

    二叔写农事播种《摇耧》,描述地十分详细,这个庄稼人老把式儿,已是有年头儿的事了,七八十年代之前的人似乎还有许些印象。

    种地摇耧,很是讲究,是摇耧人和驾辕人协作配合的农活儿。以摇耧人为主导,脑子必须灵活机动。根据驾辕人走路的快慢,随时随地得掌控耧眼口下种子数量的多少。

    这个摇耧,是技术活,看似简单,实则不易。确切地说即是脑力活又是体力活。双手要不断地摇动两边耧把,用力不能过猛,也不能太小,最好匀称。

    会摇耧的,种子播放在地里不多不少,恰到好处,利用管理,也有益于农作物生长。种子多,庄稼成熟期易倒伏;种子少,庄稼收成少。所以说,摇耧人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