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乃是构成一个人的特定符号,倘若有重名情况,通常会以时代、籍贯或职业加以区分。当代著名花鸟画家周璞的“璞”字颇具争议,伴随其艺术声誉的远扬,有必要予以解析说明。
周璞老师的“璞”字,是在其略有名气之后更改的,其身份证上原是“朴”。“朴”字释义为未经加工成器的木材或纯真而无修饰的品质,二者并不冲突。周璞老师出生于农家,通过学业有成后执教于三尺讲台,长辈起名之时未曾对其有艺术成就方面的期许。
世间唯有禀赋难以预测,周璞老师从教三十余载,桃李满天下,不乏才华出众的学生。周璞老师当时笃实厚道地执教,无心攀附于后,闲暇之余多以书画为乐,厚积薄发,参悟洞悉,未曾料到日后书画之名竟掩盖了其在教育领域的功业,凭借大写意花鸟画闻名于当代,获名家称赞,为后生追学临摹。
艺术家必然要有一个富有艺术韵味的名字,艺术之名贵在抽象含蓄,犹如氤氲的山水,好似潋滟的碧波,宜曲不宜直。故而,周璞老师出现了第一次“璞”字的变化,即“朴”与“樸”的转变。
就当下的文字学而言,“樸”是“朴”字的繁体,这一由简至繁的变化是字形改变而意涵未变。“樸”与“朴”当下的字义相同,皆有未加工的木材和笃厚之意。然而,字形的变化体现了认知的学问,“朴”字是广为普及的大众文字,而“樸”字则需具备一定的教育深度方能理解其含义,意同而境界有别。
近些年来,周璞老师作品款题出现了第二次“璞”字之变,即由木字旁的“樸”变为王字旁的“璞”。这一变化,读音虽未改变,字形也颇为相近,但字义却有了显著变化,这是从木材到玉石的材质转变。“璞”的基本释义是未经琢磨的玉石,这与“朴”“樸”的释义有所不同,但也存在共同点,即这三个字都包含自然、纯真、淳朴的意思。
倘若说“朴”变“樸”只是字形之变,反映的是认知、学识、品味和格局的提升,那么“樸”变“璞”则是质地和追求的变化,不变的是“朴”字的原生态含义,抱朴守拙的处世原则,璞玉浑金的品格追求,见素抱朴的独立思想,抱朴含真的艺术理念。
成大事者鲜少在街巷中夸夸其谈,多在践行中果断决绝。周璞老师的艺术崛起之路,外界所知的是有名师亲炙,所闻的是画风之变,从临古汲古到化古融古,再到形成自家笔墨语言风格的成熟之变。真正留意落款的有心人,也会敏锐察觉到“璞”字之变,从“朴”到“樸”,再到“璞”的细微变化,这看似不经意的一“pǔ”之变,也折射出周璞老师对艺术追求的方向,以及对自身前行路径的清晰把握。
世间之事,有难有易。荀子曾言:“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范梈也曾道:“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对于艺术,从不缺少坚定的践行者,缺的是能适时而变的探索者。
周璞老师“璞”字之变,正是对传统艺术继承与发展的绝佳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