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记忆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画面如同璀璨星辰,镶嵌在心灵深处,历久弥新。小时候,每至腊月二十四,奶奶送灶王爷的场景便会准时上演。那一天,奶奶总是早早起床,精心准备各种贡品,将灶台擦拭得一尘不染,再庄重地把那些诱人的点心、水果一一摆上。年幼的我,望着那散发着香甜气息的贡品,馋得直流口水,好几次都想偷偷伸手拿一块尝尝,却总是被奶奶严厉的目光制止。奶奶一脸严肃地说:“这是给灶王爷吃的,灶王爷吃好了,才能保佑咱们风调雨顺,过上好日子。”
那时的我,虽满心不情愿,但也只能眼巴巴地看着那些贡品,心中充满了对灶王爷的好奇与敬畏。多年以后,当我回忆起这段往事,心中涌起的不仅仅是对童年时光的怀念,更联想到了一件发生在连队里的事,两者竟有着奇妙而又讽刺的相似之处。
在连队的日子里,战士们就像一群勤劳的农夫,用心呵护着连队里的每一头猪。那些小猪崽刚来到连队时,个个都瘦小羸弱,战士们心疼不已,每天都精心照料,按时喂食、打扫猪圈,盼着它们能快快长大。大家看着小猪们一天天茁壮成长,心中充满了喜悦与期待,想着等过年的时候,能美美地吃上一顿自己亲手养大的猪肉,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啊。
然而,那是在一九七八年的一天,上级领导要来连队检查的消息打破了这份美好的期待。检查的日子越来越近,连队里弥漫着一种紧张而又微妙的气氛。就在检查的前几天,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传来——要把连队辛苦喂养的猪杀掉,用来招待上级领导。战士们听到这个消息,都愣住了,心中满是愤怒与无奈。那些猪,可是他们付出了无数心血养大的啊,如今却要成为讨好领导的“牺牲品”。
检查的那天,领导们在连队里走马观花地看了一圈,便坐在了摆满猪肉的餐桌前,谈笑风生,大快朵颐。而战士们只能在一旁默默地看着,心中的委屈与不甘如潮水般涌动。他们辛苦劳作的成果,没有成为自己口中的美味,却成了领导口中的称赞与好评。这一幕,与小时候奶奶送灶王爷时的情景是如此相似。同样是把最好的东西供奉出去,只为了得到所谓的“庇佑”——一个好的评价、一个高的分数,就如同希望灶王爷能带来风调雨顺的好日子一样。
可是,这种用牺牲基层利益来换取上级认可的行为,真的能带来真正的发展与进步吗?就像我们小时候天真地以为,只要给灶王爷供奉了贡品,就能过上好日子一样,现实却往往残酷得多。战士们的付出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他们的努力被无情地践踏。这种不良的风气,就像一颗毒瘤,侵蚀着整个集体的公平与正义。
评论列表(2条)
谢谢刘老师的指教和厚爱!
谢谢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