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宏伟蓝图中,村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占据着关键地位。前段时间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会议暨全市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大会提出,要开拓村集体和农民增收的新空间、新渠道。围绕村集体增收,我市明确一村一揽子增收路径,大力发展集体增收项目,拓展增收模式,实现“富民”“强村”同频共振。
产业选准 土地生金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产业振兴的前提是选对产业、选准产业。岔河镇良壁村结合本村1万多亩土地资源,招引立华、正大等重大农业项目落户,让土地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目前,立华集团在良壁村已建设美丽牧场三期,占地152亩;正大集团在村里筹建养猪项目,用地约400亩。
近日,记者来到美丽牧场三期项目现场看到,一排排标准化鸡笼干净整洁,排风、饮水、喂养等环节均实现自动化处理。
岔河镇良壁村党支部书记颜飞建说:“我们依托土地资源,收取每亩1000元土地管理费,仅立华项目就有15.2万元收入。此外还有现金入股分红,每年至少11.4万元。”
不仅如此,良壁村还积极探索“村集体+企业+农户”合作模式,将美丽牧场大棚租给农户养鸡,立华集团全程提供鸡苗、饲料和销售服务,降低农户养殖风险。目前,村里有42人参与养殖,每个大棚每年可养四茬鸡,每茬盈利约15万元,实现了村集体与农户的双赢。
八路镇招贤村和占城镇凌湖村也充分挖掘自身优势,走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之路。招贤村引进企业入驻,共建温室大棚,规模化种植番茄,产品畅销市场,为集体经济注入新活力;凌湖村则围绕苔干产业,以土地入股加工企业,根据销售量获取提成。
产业发展起来,乡村振兴就有了依托。各地依托资源优势,强化项目带动,不仅增强了村集体的造血功能、发展动能,也完善了利益链,实现了村集体和村民互利共赢。
盘活资产 电商兴村
在乡村产业发展的浪潮中,戴庄镇北杨庄村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电商领域。该村盘活15.8亩闲置厂房,通过村企联建方式,助力徐州陆之腾商贸有限公司发展。该企业主要从事女装线上销售,目前已扩建二期,设有直播间、仓储等功能区。
戴庄镇北杨庄村党支部书记李井满表示:“我们村以土地入股,保底年收入10万元,企业盈利增加时还能获得额外分红。”
如今,陆之腾商贸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仓库主管王娟就是其中一员。
徐州陆之腾商贸有限公司仓库主管王娟说:“我们在这里工作离家近,接送孩子方便,工资每月4000元左右,工作时间灵活,比外出打工强多了。”
沉睡资产 变身活水
官湖镇小坊村和八义集镇车站村也积极行动起来,盘活利用低效闲置厂房和“僵尸企业”,助力乡村振兴。小坊村招引本村能人返乡,投资建设徐州上达源食品有限公司;车站村引入徐州恒翊峰新材料有限公司,预计今年4月正式投产。
这些“沉睡资产”的重新激活,不仅为集体经济增收开辟了新渠道,还为村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进一步激发了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截至2024年底,全市490个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30万元以上,这一成绩的背后,是各地积极探索、勇于创新的成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各地不仅要有坚定的决心,更要因地制宜,精准施策。未来,邳州将继续坚持富民强村导向,深化涉农领域改革,不断做强特色产业,让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在这片土地上结出更加丰硕的果实。
记者 / 林琳 摄影 / 苏飞
航拍 / 张强
编辑 / 杨梦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