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1051–1107),字元章,号襄阳漫士、海岳外史、鹿门居士。祖籍山西太原,曾后定居润州(今江苏镇江),北宋著名书法家、书画理论家、画家、鉴定家、收藏家,与蔡襄、苏轼、黄庭坚合称“宋四家”。曾历任校书郎、书画博士、礼部员外郎等职。
大观元年(1107年)米芾在下邳知淮阳军,重建城隍庙,委派手下马宥督办,鸠工庀材,土木兴作,数月而工成。城隍庙坐落在东关外,规制为场院二进,正殿五间,飞檐兽脊,厢房东西各三间,大门三间,门前为广场,广场前有戏楼,院墙外环植松柏。远远望去,门观邃严,栋宇丹垩,宏伟壮丽。城隍庙侧,同时建有一座土地庙。米芾因操劳过度,心力交瘁,抑或命运的安排,在城隍庙和土地庙竣工之后,一夕无疾而终,享年五十有七。
米芾在任一年而终于任所,为时可谓短矣。然而政绩颇著,士民怀念不已。传言他的魂灵未曾离去,依旧在阴间任“城隍”之职,忠诚地守护着淮阳军。在士民心目中,城隍就是米芾的化身。佳话传至汴京(今河南开封),徽宗赵佶为失去一位贤臣而深感痛惜,也为米芾化身城隍受到士民拥戴而高兴,决定为他加官晋级,诏封淮阳军城隍为“忠佑王”。
旧时百姓为纪念米芾,每年清明节和十月初一(旧时鬼节)在邳州旧城(今睢宁古邳镇)都要举行城隍出巡”仪式,相沿成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