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我们交出了一份怎样的答卷?未来一年,我们又确立了什么样的目标?如何接续奋斗,以新的发展实绩为省市大局作出更大贡献?刚刚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给出了明确答案。“全会深一度”系列述评,力求从全会报告中梳理过去一年邳州发展的成就和脉络,客观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度解析这次全会确立的重点工作和实施路径,为争当县域发展“领头雁”、工业经济“排头兵”,实现高质量发展新突破擂鼓催征!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是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依托邳州农业发展现状,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对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机遇进行了深度剖析,并围绕既定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力争以理念之“先”培育富民增收“新动能”,以改革之“变” 塑造农业发展新优势,开创乡村全面振兴新局面。
振兴之“基”在于富民强村
乡村振兴,产业兴旺是重点,群众增收是根本。近年来,邳州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作为推进乡村振兴、促进群众增收的重要抓手,通过图码管控、小田变大田、村企联建等多样管理及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为实现“村村有产业、集体有收益、群众得实惠”的多方共赢局面提供原动力。
过去一年,我市乡村振兴活力充分迸发。
• 出台《关于村级集体经营性创收奖励分配的指导意见》;
• 图码管控梳理可利用村集体资源对账销号 98. 2%;
• “小田变大田”改革完成43.79万亩,溢出土地1.28万亩,促进村集体年增收1350万元,获批徐州市级以上试点村50个;
• 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7.02万亩;
• 新增省级特色农机化智能示范基地4家;
• 新签约农业农村重大项目28个,35个省级重大项目序时推进;
• 改造提升农村户厕3. 91万户、村内道路352公里;
• 新增徐州市级以上特色田园乡村6个,获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21个。
回望一年来的发展历程,成绩斐然令人鼓舞。“三农”工作的有序推进为安民心、稳预期、稳大局打下了坚实基础。
实践证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把富民产业放在重要位置,只有通过多样化的创新路径与创新举措全面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基层的农业现代化发展才能够与时俱进、越走越宽。
振兴之“道”在于开拓创新
乡村振兴首先要靠产业,农村天地广阔,农业大有可为。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通过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强化科技支撑、厚植乡村生态底色等多措并举,力争把邳州农业建成现代化大产业。
增收路径巧创新。开展村企联建,打造互促共荣、抱团发展的新型“共富联合体”,是加快乡村振兴战略落地落实的重要举措。
• 农作物“耕、种、管、收”等全流程的机械化托管,让农民的田间生产轻松且高效,增产又增收;
• 大蒜、银杏、苔干等特色农产品的深度加工,让土特产不再“土”,增“质”又增“值”;
• 电商、直播带货等新商业模式的加速崛起,不仅让邳州的草捂盐豆、萝卜豆等农产品走向全国,更有效催生了当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经济新业态……
村企联建作为促进乡村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持续推动传统特色产业提档升级同时,更有效提高了其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帮助基层走出了一条以企兴村、以村促企的特色兴农路。
占城镇副镇长王东明表示:“目前全镇的重大农业项目主要采用村企联建的模式,这样既能保证村集体经济有稳定的收入,同时项目建成之后能够带动更多的村民就业,帮助大家提高收入。”
科技赋能提质效。提高农业生产数据化、智能化水平,推进现代农业提档升级,是实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基础。在此方面,我市诸多农业产业也持续不断的进行着探索与尝试。
• 从“现场管”到“远程管”,益客集团智能化养殖系统的接入,让现在各棚舍内的肉鸡养殖降本更增效,而依托现有未来智慧农场,一条以养殖业为基础、农产品加工为重点、商贸物流为一体的一二三产融合体系正在邳州逐步成型;
• 戴圩街道绿色生态水果番茄项目通过智慧生产温室的打造,让棚内的小番茄实现标准化生产,较之传统温室,产量实现了5到8倍的增长……
近年来,我市诸多农业产业向智慧化养殖、标准化种植、机械化作业等模式的持续转型,不仅让如今的农业生产绿色更高效,邳州的现代农业发展也因此有“智”更增“质”,为产业的规模化发展打下基础。
人才加持助发展。乡村振兴的关键在于人才,近年来,我市持续激活乡村人才资源,越来越多包括大学毕业生在内的各类年轻群体向乡村回流,通过新思路、新领域、新模式等多元探索,为乡村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 邳城镇吕滩村的花卉绿植;
• 邹庄镇的智能化肉鸡养殖;
• 碾庄镇井墩村的智能化种苗培育;
• 赵墩镇中刘村的观赏锦鲤;
• 岔河镇岔河村的奇异莓;
• 四户镇白马寺村的秋月梨。
……
随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越来越多的农作物新品种、农业种养新技术在邳州落地开花,而一个个具有良好盈利能力和成长空间项目的落户,也因其市场前景和可持续发展潜质,在极大激发农村市场潜力的同时,更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发展,为农民增收致富带来了多样渠道。
徐州美森林园艺有限公司总经理柳朝阳表示:“我觉得对于家乡来说,最重要的就是促进本土产业发展、带动就业。接下来,我们会拓宽产品线,提升产品影响力,助推邳州农业发展。”
村企联建、科技赋能、招才引智等等,乡村振兴的道路上,我市多种发展模式的积极探索,不仅实现了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更让村民们的增收有了奔头和盼头。对标高质量发展要求和高品质生活要求,未来一年的乡村振兴之路,我们又该怎样阔步前行?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给出了答案。
乘“有机”之势 蓄振兴之力
“聚力城乡融合协同联动,厚植高质量发展美丽底色。坚持城镇与乡村并进、更新与振兴并重、生产与生态并举,打造宜业宜居美好家园。”
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上,市委书记王伟的发言掷地有声,更加明确的目标催人奋进。这就要求全市上下,在新一年的工作中,继续坚定不移的把“集体增收、农民增收”作为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千方百计拓宽增收致富渠道,全力以赴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民增收入、农村增活力。
深度挖掘潜力,变乡土资源为发展优势。乡村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深厚的文化资源,乡村振兴背景下,乡村资源的优化发展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植乡村丰厚特色资源,各地需深度挖掘区域资源潜力,并将其最大效能的转化为市场竞争优势,才能让特色资源有效成为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带动村集体和村民增收致富的高效途径。
陈楼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翔表示:“我们将积极开展特色果品品种更新引进,优化品种结构,重塑陈楼果园品牌。打造‘一村一品’,鼓励农业大户、村集体联营,规模发展袁湾草莓、丁庄羊肚菌、竹园柳编、四工区苹果等特色产业,强化联农带农,助力富民增收。”
推动“农文旅”融合,变“好风景”为“好钱景”。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在此基础上,文化和旅游产业相互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极为关键的作用。如何推动“农文旅”更好的融合?更高质量的发展?在实践中坚持以“农业为本、文化为魂、旅游为韵”的发展理念是关键所在。
港上镇党委副书记、镇长王超表示:我们将以建设‘产业旺、环境美、农民富’的和美港上为目标,探索‘一村一策’产业多元化发展。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涵养乡风文明,打造银杏湖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片区。”
数商赋能,扩大影响打造品牌。迈入全民电商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借“平台”赋能,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让特色品牌发展走得更好更远,是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能力的关键。全会指出,要以改革之“变”塑造发展之“新”。这就告诉我们,要勇于用改革的精神和办法破解难题、打开局面,在统筹“新”与“旧”中发展新质生产力,在推进“立”与“破”中重塑发展新优势。
土山镇党委书记孙宜玉表示:“我们将更高水平推动乡村振兴,夯实农业生产基础。充分利用好刘井粉丝产业园村级共富平台,打响集体增收区域品牌。”
戴庄镇党委书记冯清表示:“我们将聚焦富民强村、产业兴旺,加快乡村振兴新步伐。弘茂食品、依西花卉、阳雪食品项目已列入省市农业重大项目库,下一步,着力在农业规模化、特色化、品牌化上下功夫,持续放大农业龙头立华牧业的品牌效应,全面打通农产品深加工全产业链条。”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职责所在、使命所系、发展所需、干群所盼,市委十四届八次全会的部署要求,更加坚定了全市上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决心。锚定新目标,扛起新使命,邳州将赓续前进、干在实处、勇立潮头,以持续用力、精准用力、接续用力的韧劲与拼劲,切实增强集体增收、农民增收的底气,以持续提升的乡村振兴工作质效,不断开创乡村振兴工作新局面。
记者 / 朱芷萱
编辑 / 程智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