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兴,才能乡村强、百姓富。岔河镇东沙庄村以产业发展为抓手,因地制宜盘活资源,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内生动能,提升集体经济。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岔河镇东沙庄村的秸秆饲料加工中心,一台台秸秆粉碎机忙碌着,伴随着“轰轰”的机器声,打包离田后的秸秆经过粉碎、搅拌、造粒等多道工序,成为畜禽喜爱的“香饽饽”,废弃秸秆变身饲料,实现从“生态包袱”到“绿色财富”的华丽蜕变。
岔河镇东沙庄村党支部书记巩凯介绍:“这个项目从5月份开始筹备,7月份建成,9月初投入生产。现在每天能生产150吨饲料,累计生产了6000多吨,目前收成已达60万元左右。村里通过分红能拿到35万到40万元。”
据了解,秸秆饲料加工中心项目一期盘活原废弃厂房,新建1栋秸秆饲料加工中心、秸秆存储点两处,配置秸秆收储机械设备7台(套),计划全年收购小麦秸秆、玉米秸秆2万吨,可年产秸秆饲料1万吨。
巩凯说:“依托秸秆资源,除了继续生产牛饲料外,还将涉足有机肥、鸡蛋托、纸浆等多个领域,实现资源多元化利用和产业全面发展。”
除了探索秸秆综合利用,东沙庄村还积极调整传统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引导村民用好大棚资源,种植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在种植户董建华的草莓大棚内,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在翠绿的叶子间若隐若现,尤为喜人。
董建华告诉记者:“我们一共种了12棚草莓,每个大棚的产量都能达到七八千斤,村里还给提供技术指导,告诉我们如何打药、浇水等。”
东沙庄村的草莓种植基地自2014年建成以来,通过引进种植大户和先进技术,种植效益日益显现,越来越多的农户加入到了草莓种植的行列中。如今,草莓大棚已经成为村庄的支柱产业之一,带动周边20多户农户增收致富。
巩凯表示:“下一步,我们将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引进草莓新品种,并招引更多的种植大户加入,通过完善连锁农业产业链,进一步带动村民就业和增收。”
融媒体记者:王煌
摄影:陈超群
编辑: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