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176——179)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176——179)

1 7 6

杨秀凤虽然不认识这些东西,但是她又和原来一样原封不动地给包装好。她知道这老公俩的这些东西都很珍贵。杨秀凤继续收拾,她在唐菊花的床底下又拽出了雕花的一个不大的小箱子。小箱子没有落锁,只是在封口处别上了一个小骨簪。杨秀凤轻松地把小骨簪拔出,打开盖子一看,不得了啦,多半箱子珠宝金银首饰,把杨秀凤看得眼花缭乱。杨秀凤在收拾瓷器的时候,只知道它们很珍贵,但是,他们老两口都爱收藏,却不知道它们的价值。为什么老人都那么喜欢收藏呢!李师傅的父亲挣了钱就买这些东西。一代代往上推到上七八代都是做糕点的,那时候是清朝。从那到现在李师傅只是从成阴搬到江浦一次。所以,就把这几十件瓷器给收藏下来了。"文化大革命"虽然红卫兵抄家,但是没有抄到李师傅这样忠厚老实人的家。反正那个时候拿岀来也没有人要,就一直藏到现在。

那多半箱子金银首饰,珠宝玉器一些是李师傅留传下来的,一些是唐菊花带来的。早年,唐菊花的父亲是个大财主,唐菊花出嫁时陪嫁了一些。她嫁给了恶霸地主又给她买了一些。最有趣的是,当恶霸地主被人拉去枪毙的时候,几个姨太太失机乱谋,只顾保命,唯有她到各房里收拾打扫统统把她认为这些花里胡哨,闪闪发光的东西,一股脑儿地都装在大姨太这个精巧别致的大首饰箱子里,搬到自己的房间里了。她连夜赶回哥哥家里了。她的这个小箱子一直用件旧衣服包裹好的,没有人认为是好东西,直到她又嫁人了,才想起来她的那个盛首饰的小箱子,她回到哥哥家把它提到那个老实巴交的男人家。那人一直到死都没砸过她那个箱子。后来,来江浦的时候,她就把它带到李师傅家了。这些珠宝首饰来历的过程就是这样,只不过现在已经易主了,落到了他们家女主人杨秀凤手里。

杨秀凤在另一个樟木箱子一件唐菊花的衣服口袋中翻出几张五年期的定期存单,几张加起来有五千八百六十整块钱。存折上写的是唐菊花的名字。杨秀凤把它们收好,等到期再说,反正领钱时得到街道开证明。

杨秀凤自从唐菊花进李家门,和她接触这么长时间,她没露出她有这么多金银首饰珠宝玉器过。他只估计公公留给她一笔钱。这笔钱于她估计的有点出入。也听说过有一二十个祖辈留下点碟子碗盆,没有想过竟然这些东西被李师傅和上几代人保存得完好无损。她虽说不爱财,但是祖上留下来的东西总不能拱手相让或送人吧!卖破烂更谈不上。她想,就以守孝为名,她立马搬到这屋了里住下,等以后再说吧!

来福还住在原来学手艺的那个小屋里,吃饭的时候和师傅一起吃。杨秀说:"来福,等我这次从成阴回来就给你和艺红两个人办喜事。先在这里住,等到有合适的房子,我也给你们买个独家小院好吗?"

来福说:"结婚后俺慢慢地攒钱,再问俺大要点,基本上就够了。你一个人还得供文明弟弟上学,不能花你的钱。"

杨秀凤说:"你这孩子,说这话就外气了,我是你师傅,我有责任和义务帮你安家立业。没事的,买两间房子我还有这个能力的。"

邓来福说:"师傅,要不然我和艺红就先住你这里,等到咱们把生意做起来了,挣钱后再谈买房子的事行吗?"

杨秀凤从心里佩服来福这孩子做事仁义,有些地方特像邓西平,所以,她对来福特别亲。在她的心里,来福和李文明是一样的位置的。

1 7 7

邓西平除了清明和七月十五,回邓南村给父母亲及祖先烧纸外,他一般不回邓南村。他要是偶尔回去不是吊孝烧纸,就是参加某某的葬礼;或者是谁家的儿女结婚,邓西平亲自去,而办喜事的主人见到他都感觉蓬荜生辉,脸上特有光彩。所以,在邓南村还没有人说邓西平不讲究。就是过去那几家有点矛盾的,现在也都改变了过去对邓西平仇恨的看法,逐步变得和善热情友好了。邓西平不能想得太多,想得太多,伤了情绪,坏了心情还不落好。现在这把年纪,还是老眼昏花,糊里糊涂的好啊!

"人敬有、狗咬丑,世道消薄古来有。"现在,人们并不是很喜欢邓西平,而是已经完全摆脱了过去的苦难,都觉得邓西平能奈和才华出众的日子已经过去了。倒是看见他几个孩子渐渐长大,而且渐露才华。所以才有邓西梅到杨林的家中的忏悔,才有那么多人说话发声,邓西平感觉亲情似纸,人情纸薄,你若倒霉了处处都是不是;你若兴时了,八面呼风,四处散雨,尽显神通广大。其实,现在的邓西平比那时候邓西平衰老多了。但是,在邓南村人的眼里,都想和他沾亲带故,就是吃亏贴本也高兴。

邓西平从邓南村喝完酒回来,他没有看见奶奶,误以为奶奶又睡觉了。可当他看到早上临出门走的时给奶奶做的饭菜一动没动,他不由得心里咯噔一下,于是他赶快起来朝奶奶房间去。看见奶奶脸色已经变得焦黄,他有些害怕,但是他不相信奶奶会死,他用右手往奶奶嘴上一试没有气息了,难道说奶奶死了?他一摸奶奶的手,已经僵硬发凉了,他不由自主地打了一个寒颤,确定奶奶已经死了多时了。微醉的他酒意全无,立即到他大客厅今年春节时才装的一部电话前,拨通了来运"三美"店里的电话,没有人接,无奈之下,他只有给姑姑花钱侠家打电话。正巧花钱侠和来运正在谈论师傅赵勇的事情。花钱侠像往常拿起了电话,只听见邓西平的哭泣说:"姑姑,奶奶死了。"来运看见姑姥娘的握电话的手颤抖得厉害。他接过电话,只听到他大的哭泣声。来运"歪歪几声"又听到大喊他:"来运,来运,赶快回家,你太太死了。

等花玲玉来到家后,杨林村老书记杨少年,已经叫人给奶奶陆树芬穿好了衣服,并抬出外间灵床上了。一切还按照农村习俗进行,邓西平在灵床边守灵,临时充当孝子的角色。鉴于陆树芬四个儿子均不在人世,就由长子长孙花玲玉的哥哥替父送殡。一切得等花家湾老家人和陆树芬娘家密林村人来商量才能决定陆树芬的殡事如何安排。

来运给哥哥来福打电话了,哥哥听后半晌说不出话来。最后说:"知道了。"然后就挂了。

杨秀凤知道后,和来福一起回成阴的。来运知道,在所有的亲人中,太太在他们家走投无路的时候来到了他们家,要不是太太他们家不可能有今天这样人丁兴旺,弟弟妹妹都这么有希望考上大学和将要考上大学的。不管花多少钱一定要将太太的葬礼办得风风光光的,也算是对太太最后的孝敬吧!

经商量,主事人征求邓西平的意见,不通知邓喜、邓武的。但是花玲玉知道了,说什么都不同意,因为她六个孩子,四个小的从一出生奶奶把他们带大的,于情于理不对孩子们说都说不过去,让来运想办法通知到邓来喜和邓武,立即请假回家来奔丧。

最后经过多方商讨决定:陆树芬的丧事在杨林村举行,在家停灵三天,火化后的第二天在老家花家湾乡花家湾村同花玲玉爷爷合葬。停灵期间,接受亲朋好友人士吊唁。

1 7 8

陆树芬去世停灵期间,前来杨林村吊唁的人络绎不绝。出入最多的是杨林村至成阴的这条乡村公路。陆树芬治丧委员会商讨,在杨林村主要路设置了路标,指示牌挂在路口的显著位置上。通信人员都是单线单车(自行车)单人,十三人负责通信一百五十六家亲戚。朋友,同学由邓来运一帮仁兄八弟们去通信。尽管任务艰巨,也必须在第二天全部通完信。否则,人家不知就无法正常来烧倒头纸,让人说闲话这是总理的责任了。

陆生明带着儿孙来了,蹾在姐姐灵床前大哭。花钱侠,花玲玉等人忙过来陪哭了一阵子,在众人的劝说下,才停止了哭声。来福忙搬来一个小板凳让陆生明坐下。邓西平,花玲玉哥哥,叔叔家的弟弟,过来陪同舅爷爷说话。陆生明谈起了姐姐陆树芬说:"我姐姐今年八十八岁,我比姐姐小八岁,姐姐成天带我,从小到大姐姐是最疼我的。"说着说着又难受起来。邓西平忙岔开话题,让来运带舅爷爷去吃晚饭。陆生明他们就跟随来福走了。

陆生明走后,邓西平对花玲玉哥哥说:"舅爷爷也是八十岁的人了,不能让他过于悲伤,老年人不能经得住大悲大喜,否则,会出问题的。"

花玲玉哥哥点了点头,马上又跪在冷棺前,点燃火纸应付着前来磕头吊孝的人。

这两天,邓来运的好朋友和仁兄八弟们最忙乎。约有七八十口子的年轻人,他们和邓来运一样的浑身披麻戴孝,挺拔的个子出出进进这是座不大的小院。显示着庄严肃穆的气氛,人们羡慕着才搬来不到十年这家人势力的强大。有人说:"这家人有钱,二儿子是大老板,可能挣钱了。"

还有人说:"你们不知道吧!这个二儿子的岳父在咱们县里当县长。"

许多人被说得目瞪口呆,这才释然,怪不得人家这么牛逼。其实说者省略一个"副"字,这官大一级压死人,不要看丢掉这个"副"字,在人们的心目中,那敬重羡慕的份量是大有区别的。不管人们怎么七嘴八舌地议论,有一点是肯定的,都在怀着一种敬畏之情在关注着陆树芬的葬礼。这种阵势,可以说,在杨林村是史无前例,因为他们村的当家人都在忙忙碌碌、进进出出,恰似孝子那样的虔诚,严肃,忠诚。

邓来运虽说年轻,他在陆树芬太太的葬礼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他俨然发挥着一个军中统帅的作用,进出都有人簇拥着,谈谈说说,好像在运筹帷幄指挥着千军万马的战前,严肃谨慎,小心翼翼地办着事情。他在安排人开车去薛城车站接从沪归来奔丧的四弟邓来喜,下午还得再安排人来接五弟邓武,这两天邓来运真忙得不可开交,妻子梁青青看见丈夫忙得这个样子疼在心里。到他跟前说:"来运,你也悠着点,千万别累坏了身子!"

来运说:"没事,梁老师请你看好梁小宝噢!"

梁青青说:"就你嘴贫,累死你也不屈!"

陆树芬的葬礼可以说用声势浩大来形容。在陆树死的第二天,十三个人的通信队伍单人单车(自行车)单通一路信约八至十家亲戚朋友。邓来运那几十个朋友不要通信的,你传我,我传他,这样不到三个小时没有不知道的寥寥无几。他让两个小徒弟在"三美"店,用电话联系,一会儿全部都知道了。按照说母亲的奶奶没有必要这样的兴师动众。可是,他们家这个奶奶比亲奶奶还亲上十八倍。所以,来运兴师动众,哪个能不服从呢?来运传下话去:这几天我太太大葬期间,都给我精神点,该出力的出力,该出钱的出钱,每人一个花圈要美观艳丽大方好看,正是我在杨林村长脸的好机会,别在关键时刻给我掉链子。说实话,邓来运这几句话一出,他的小喽啰们,还没有几个不听,个个都当大事来对待。

1 7 9

邓来运既然这样说了,那个人能不听呢?上班的请了假,做生意的关了门,还有一帮无所事事的小伙伴们,这两天跟着来运鞍马前后的随时听从调遣。邓来运这帮人真的帮了料理陆树芬葬礼大总的大忙了。只要有用人的地方,立即找来运。来运就派他的小伙伴,被大总派到急缺人手的地方。大总十分佩服这帮人,当即就给这帮人上烟。这帮小伙伴也特别喜欢大总。

到了下葬这天,声势浩大的送葬队伍浩浩荡荡的有两里路那么长,鼓乐喧天,鞭炮齐鸣,哭声不断,抬棺材的人所到路口都要由管家喊完魂在走,就这样,整整走了三个小时,才影影绰绰地看见花家湾天主教堂屋顶端塔尖。他们抬着沉重的棺材来到了花家湾大路口,放下了棺材,安上了贡桌,孝子、孝孙们跪在了棺材前,又一次地开始了祭奠了,这是最后的一次路祭。对于陆树芬来说,有一种魂归故里的深厚意义。她虽与丈夫多走了三十五年的人生路,今天又在阴间同住了。这是子孙后代们认为对她最好的安排。

陆树芬的葬礼终于结束,邓西平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对花玲玉说:"奶奶的殡事办完了,我的心也放心了。"

花玲玉不解地问:"你担心什么?"

邓西平说:"我担心什么?玲玉啊!你没想过,奶奶的殡事办得这么浩大,连县里的领导都惊动了,动用了这么多人,假若出现人员伤亡事故,都会追究责任的。我能脱得了干系吗?"

是的,邓西平的多虑不是没有道理的,有许多家庭就因为送老殡搞得兄弟不和,反目成仇,吵得鸡犬不宁。邓西平想奶奶殡事办得平平安安,这或许也是上帝的恩赐吧!

可是,令人意想不到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就在陆树芬葬礼第二晚。邓来运感觉到,这些天,他们这帮小兄弟们的确出了不少力,忙里忙外的。为了酬谢他们,邓运在成阴大洒店办了七桌席第宴请了他们。

兄弟们酒喝得都很好,可谁也不曾想到,散席后,在回家的路上,来运的两个小兄弟骑自行车撞上了一辆迎面而来的汽车,导致两人住院手术治疗。

邓来运回到家里跟梁青青说:"这还不错,要是撞死了,我是脱不了干系的。"

梁青青说:"明天我和你一起去看看他们,送给他们点钱,依抚慰他们父母之心吧!"

邓来运的美容美发店生意非常好,除了主店还叫"美玉美容美发厅"外,其余的五个分店都叫"美容美发厅"一分店、二分店,以此类推。现在,梁青青所在的成阴中学的年轻女教师多数都去邓来运美容美发厅,做头美容等业务。就有人跟梁青青说:"梁老师,我们去你老公那里做美容,你不能让你老公给点优惠吗?"

你呗说,梁青青回家跟邓来运一说。邓来运对她说:"好!这个提议好,我回店跟他们商量一下,看怎么个优惠法。

后来,凡是有邓来运发的优惠卡老师,都享受八折的优惠。

再后来,邓来运又向其他单位发放了优惠卡。一共下发了五千张。邓来运紧急命令停发,不能再发了。如若再发,门市光应负这些持卡人都应负不了,减少收入。

在成阴饮食服务业中,邓来运绝对独占鳌头。他和梁青青商量,想盖一座大楼,作为集餐饮、住宿、美容美发、歌舞厅等门类齐全的服务用房。真要有什么卡壳的地方,还得让你爸爸给疏通一下好吗?"

梁青青说:"这还用问我?你直接跟他说不就得了啦吗?"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