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6 8
邓西平的儿女们都很好,邓文在全省物理竞赛中获得一等奖,这在当时高考的时候是加分的。邓花的作文也经常在全国青少年儿童杂志上发表,稿费三块两块不多,语文老师和同学们把它看作是一种难已获得的荣誉。每次花玲玉到该校检查工作时,校长教导主任们都要作为学校的教学上的成就在她面前郑重其事地汇报。其实花玲玉早就知道了。但是,人家都是出于好意,又无法拒绝,只有耐心地接受着。其实,花玲玉心里很烦。
说实话,从内心讲,她老是感觉亏欠来福、来运。当花玲玉听说来运把梁局长大学毕业的独生女搞到手时,她很震惊,震惊之后她又释然了。因为她感觉来运现在也不差,除了学历以外,哪一点比梁青青差的。震惊之余她还有些庆幸,她认为来运不论智商还是情商都要高人一等。如果不是把梁青青搞怀孕了,那梁加林能这么乖乖地把他宝贝女儿嫁给来运,那是根本不可能的。现在,梁加林被迫不得不同意这门婚事。花玲玉想想,凭来运现在的条件,找梁青青这样的女孩子,还是不费吹灰之力。来运的"三美"店,一年净利润能挣五千多元,是一般职工的十倍,凭这样的条件,梁青青找邓来运不仅不亏,而是赚大了。就成阴中学年轻的老师中,有谁能拿出全款一次性付清到位买起房子的?
邓来福却迟迟不找对象呢?原来是心里早就装下了杨艺红了。别人给他介绍对象,他拿杨艺红比,成功率几乎为零。就是有一两个他看中人家的,可人家不是嫌他没有学历就是嫌弃他从事的职业不好。这样的情况邓来福的婚姻大事就拖下来了。
杨艺红是位中专生,在当下重视教育的大背景下,还是很受人尊敬的。况且国家提倡早期教育,"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所以,花玲玉很满意。花玲玉在想,来福要是和杨艺红结婚,最去码小孩子的早期教育不用发愁了,在她这位抓教育科长眼里,女孩子从事教育工作是个很好的职业,工作稳定安全无风险。在国家大力发展教育的今天,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一定能落到实处,从事教育者的福利待遇也将会逐步提高的。
酒场的气氛虽然没有朋友们喝酒玩耍那样大喊大叫,但亲情氛围较浓。奶奶岁数大了,耳朵也背,但是孩子们都起来给她敬酒。也可能是味觉老化的吧!奶奶说:"酒没有劲,菜没有味,花那么多钱还不如家里的菜好吃呢?"听到这话,花玲玉夹了一块红烧肉,蘸上点辣椒酱,送到奶奶嘴里,奶奶说:"这菜好吃"邓西平说:"奶奶确实老了,孩子们,奶奶为了我们这个家,竭尽全力,把你们带大,你们现在长大成人了,一定不要忘记奶奶的恩情,好好地孝敬她老人家。"
杨艺红和邓来福在窃窃私聊,邓来运对梁青青关心备至,杨秀凤时不时地地夹着李文明喜欢吃的菜放在他的面前。总之人人幸福快乐!这场酒喝出了友谊,喝出了情感。
杨艺红提出要回去了,姑姑说:"再过两天,让来福带你去济南玩玩。"
杨艺红说:"姑姑,我只给园长请五天假,明天是最后一天,我必须回去。"
听说杨艺红要走,邓西平和花玲玉商量,先给买件礼物,表示一下我们的心意,也算是订婚礼物吧!他们给杨艺红和邓来福一人买了一块梅花牌手表。让邓来福请了两天假,把杨艺红送走了。
1 6 9
梁青青要结婚了,梁加林作为成阴县分管教育的副县长,他低调处理,这是很自然的。再就是他对闺女的婚姻不满意。
可是,邓西平家却截然相反,他们要借二儿子结婚热闹一番,庆祝改革开放以来他们家的第一场喜事。
两家人在酒场上向临时聘请的媒人兼主持人,成阴中学校长庄士民交换了意见。庄士民根据两家人提出的要求说:"梁县长提出的从俭办喜事很好,你说只办三桌太少了,最起码得十桌,要不我是没办法安排,要不人家来封礼了,你不给人家吃饭。"
梁加林说:"庄校长,我再次给你说,我们不设收礼桌,不下请柬,不让你通知任何人,也不在青青出嫁当天请客,当天我们家门前的小饭馆吃顿便饭就行了。至于亲戚来,就在青青出嫁前一天在成阴大酒店安排。庄校长这样行吧!"
庄士民说:"不行!你安排两桌真不行,我的县长大人,咱拦腰砍好吧!五桌,孬好你得让咱们几个县城中学校长喝杯酒吧?"
梁加林说:"酒是要喝,但不能借青青结婚为由出份子喝酒。"
庄士民说:"你不用管了,你批准五桌行吧!要不我辞职,你另选高手吧!"
话说到这份上了,梁加林只有妥协。否则,庄士民撂挑子不干,他还真麻烦。梁加林说:"好好好!庄校长,咱有言在先,你怎么收人家的礼金,你就怎么的给退回去,否则,我不客气。"
庄士民说:"行!那你就听我的安排吧!"
梁加林女儿的婚礼安排计划就在主人要求简单,大总绞尽脑汁的细心设计下就在腊月二十四这天开始了。
前一天中午,梁加林推掉一切事务,来到了成阴大洒店他们家请客的现场。亲戚们正在热热闹闹地步入十楼一号餐厅,这里布置得焕然一新,厅内正在播放着电影插曲《我们的生活比蜜甜》,人们的心情非常好。
十一点三十分,庄士民拿着麦克风走至前台,用他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说:"各位亲戚朋好友们。今天我代表梁家,在这里设宴,宴请各位共同地祝贺梁县长之女梁青青新婚之喜,愿大家喝好酒吃好饭,不要上礼。"庄校长话音刚落,人们议论纷纷:"这怎么能行呢?我们家喜事,加林可都出喜礼了,他就这一个闺女,我们不可能的不出礼的。"
这些话梁加林也听到了,实在没办法,庄士民和梁加林商议干脆设账桌吧!不管怎样,先稳住客人,不能让来的客人走。庄士民拿起麦克风又说:"大家请注意!鉴于亲戚朋友们的意见,我们临时设个账桌,你们可以来上账。"
开席的时候,梁加林和老伴一起敬酒。梁加林就是这点好,从不摆架子,尤其是对待亲戚有说有笑,热情和蔼。当他们把五桌酒席敬过之后,今天的招待客人们的任务算是完成。第二天的重头戏就是发娇任务了,发娇之前由于提前购买家俱时,都已经让售货商提前送到幸福小区了,也就两个箱子,和一些平时的日常用品。箱子里还给了两仟块钱,还是父母的一点心意和浓厚的深情。十点五十八分,锣鼓喧天,鞭炮齐鸣,梁家嫁女的发轿仪式开始。邓来运右手领着梁青青的左手,左手撑起一把大红伞向接新娘子的轿车走去。车子走了发完轿后,几个帮忙和几个为数不多的亲戚们一同上饭店了。吃完饭梁家嫁女的任务就结束了。
而此时,邓来运家里开始热闹了。这里锣鼓喧天,鞭炮齐鸣,大喇叭播放着欢快的民乐,这里的临时搭建的舞台上,主持人,用他那浑厚低沉磁性的声音,说着吉祥话在为邓来运先生,梁青青小姐主持着婚礼。主持人叫喊道:"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从传统的文化角度来说,这样拜完之后,就正式地确立了夫妻关系。否则,你拿到结婚证,在人们的的印象中,才算结婚。
1 7 0
有人说,生活越简单越好,其实不然,梁加林嫁闺女采取了最简单的方式,就有人说三道四,当个县长就不食人间烟火,烧的。连一杯喜酒都给喝,他认为这样做清正廉洁了,私下里见不得人的勾当多着呢?
这样的话往往也有人直接说到梁加林老伴的脸上,说她和老梁做事不厚道,就一个闺女结婚不通知一下,这辈子就喝不上她嫁闺女一杯喜酒了。
是的,梁加林的老伴也确实感到了在嫁闺女这件事情上办得冷冷清清,过于简单是不够好。但你竟然有一部分人占了便宜在她面前假报怨,真让人心烦!
和梁加林家截然相反的是邓西平家。他们虽然遇上了二儿子让梁青青怀孕的棘手问题,但是,智慧超凡的花玲玉还是按照农村的传统风俗习惯和城里人时髦的风尚,有板有眼地把二儿子的结婚大事办得热烈隆重。她们家不缺钱,宁愿贴钱也要办得风风光光的。花玲玉把中学同学都接到了,把杨林小学同事都接到了,把教育局的同事都接到了,另外把她为闺女时的一些闺蜜也接到了,她的亲戚更不用说都接到了。并且她还让邓西平和邓来运把该接的人也都接到了。这样算了一下,大约接了有八百多口人。这么多人一下子拥挤在成阴大酒店也是非常罕见的。这并不是说成阴大酒店接待能力不行,平时的大型会议,高考中考期间那都是事先有预案,那些人也都有秩序,好管理。现在,邓来运的喜事,这八百多人来自各个阶层,五花八门,什么样的人都有,又都集中在这样举行婚礼和婚礼后三四个小节目演出场所,没有一定的组织和协调能力,那是一定要出事的。如果发生像麦加那样的朝觐踩踏事件,邓西平、邓来运是要吃不了 兜着走的,恐怕连梁加林也不利索。所有,当梁加林得知这种情况后,立即让庄士民到婚礼现场协调安排。庄士民赶到现场,前来参加婚礼的人员正往里拥。庄士民找到酒店总经理,赶快安排各层楼的带班人,立即挑出十名有引领经验丰富的服务人员,赶到婚礼现场.准备疏散人员。然后强调饮食卫生,确保不发生食物中毒事件。在这关键时刻,庄士民不愧是五千人的中学校长,怎样组织和疏散人员他经验丰富,他只让能容纳三百人的婚礼现场就进三百人,多数都是老家邓南村和一些亲戚们,因为这些人都来得早,其他客人都被带入七八九三个楼层包层里入座了。婚礼仍在举行,正规热闹而隆重。
来运的婚礼举行完了,平安无事的回到家后,来福对大和娘说:"我和杨艺红可不能这样办,我们到外面旅行结婚,游山玩水转转悠悠地过两天自由自在的日子比这强多少,劳民伤财,没有意思。"
花玲玉问:"这么说你和杨艺红成了?"
来福说:"成了,知根知底的,最主要的是,师傅的侄女,我觉得亲上加亲好。"
邓西平说:"你跟杨艺红商议好,结过婚后到底在哪里过日子,好考虑买房子安家。"
花玲玉说:"来福还能去江浦吗?不可能,我看得杨艺红到咱们这里来。"
来福说:"这事我得先问问师傅再说吧!"
邓西平说:"按道理说,江浦要比成阴好,你师傅那个茶点铺现在的生意比往年好多了。那李记糕点知名度很高,连鼓楼新街口一带的人都过江来买,这就预示着,一旦打出几个南北方兼顾的受顾客喜欢的品牌,那就前景无限了。"
这话说到来福心里了。现在,他所在的成阴糕点厂,已经被私营企业竞争得不死不活,连基本工资都难保了,还不如到江浦干老本行呢?
花玲玉知道了来福的这种想法,有些后悔当初不该让来福去陕南接班。如果跟着杨秀凤在江浦,手艺学得更好了,就是调回江浦,也不该让他进糕点厂,要是进学校,也没有发不起工资的担忧。花玲玉现在很后悔。邓西平说:"不必后悔,说不定这是个好事呢?要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千万别后悔!"
1 7 1
李文明刚入校时,由于军训,又加上天热,一时适应不了,产生了不想留在成阴中学读书的念头。杨秀凤带着李文明来找邓西平,邓西平有些发愁,于是就耐心细致地做李文明的思想工作。李文明被说通了,过两天他还是不想上。杨秀凤就细心地问李文明,才了解到有几个孩子欺负李文明是外地人,托关系走后门来的。杨秀凤带着李文明又来找邓西平,邓西平了解情况后,对杨秀凤说:"这不怪孩子,我来想办法解决。"
邓西平来到了幸福小区,找到了梁青青。梁青青说:"爸你不用愁,单就这个问题好解决。我给带他的班主任说,让李文明调到我们班来,再说,下学期我就上班了,小宝我妈答应过来带的。"
邓西平说:"真不好意思,你太太身体不好,我实在没法来带小宝,让你妈挨累了。"
梁青青说:"爸,看你说的,我妈该带,她是外婆,再说了,小宝姓梁,她该带。"
李文明调班的问题解决了。调班后,这个班的英语老师发现,李文明的英语考得不太好,英语老师发现李文明有点懒,进行了一次家访,才知道李文明是"单亲"家庭,英语老师有点同情。就对杨秀凤说:"我给补补吧!"
李文明多亏了这位老师,英语提高很快,再测试时,李文明的英语提高很快,在班里能点到前十五名的好成绩。
李文明本应该英语很好的,因为南京很早就在小学开设了这门课了。而成阴由于师资力量薄弱,到中学才开设这门课,由于杨秀凤忙于生意,疏忽了对李文明的监管力度,小孩子哪有不贪玩的,所以,英语学科一直不好。李文明的其他学科在班里都能占后中上等,班主任对杨秀凤说:"英语能补上去,这孩子考大学是没有悬念的。"
听到班主任的话,杨秀凤很高兴。
邓西平又到出租屋来了,两个人睡在床上说到李文明这进步,邓西平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是放下了。
邓西平说:"我给你点钱,你好给孩子买点营养品补补,现在是用脑子的关键时期,一定要舍得给孩子花钱,学习成绩上去了,省我们不少烦心。"
杨秀凤说:"西平啊!你有这份心就行了,我不要你的钱,你只要心里装着俺娘俩就行了。"
邓西平怎么说杨秀凤都不接受,邓西平实在没办法就说:"那么我就只有替你给孩子攒起来了,一旦需要,我立即给你,你也得给我做一个父亲应尽的义务吧!"
杨西凤说:"西平啊!从今以后你不要外气,我也不是跟你挣儿子的,前两天,来福和我说了,要让杨艺红到这边来过日子的,这是根本不可能的,我宁愿这桩婚事不成,也不会让艺红过来的,原因是,我一定得把李家的制作糕点的手艺传承下去。否则,有些点心制作的手艺就失传了,所以,我一定得想尽一切办法,让来福继续从事糕点制作加工业。我现在之所以会过,就是想一点点积累些资金,将来要是扩大规模或者从新建一个新的糕点加工厂时好用的着。"
邓西平知道了杨秀凤有这样的打算后,心里很矛盾。花玲玉想让杨艺红嫁过来,杨秀凤想让邓来福到江浦发展,他权衡利弊后,感觉两个人都有道理。但是,最后决定权,并不是在他们个人,而是邓来福和杨艺红他们俩。
邓来福不是没和杨艺红考虑过这事。杨艺红对邓来福说:"我无所谓,不管到哪里,我找工作不难,因为各地都在大力新建幼儿园,从事幼教的老师,都是抢手货。邓来福不想在成阴,因为他舍不得辛辛苦苦学了这么多年手艺,要再不拾捣起来,很快就会忘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