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实现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的重要保障。邢楼镇大堌村立足实际,依托村集体飞地创业示范园,种植草莓、西瓜等经济作物,让有限土地生出更多的效益,实现富民强村,推进乡村振兴。
12月16日,记者走进大堌村温室大棚,暖意融融,绿叶白花间,一颗颗鲜红欲滴的草莓个大饱满、晶莹剔透。村民们在一垄垄草莓间穿梭,采摘成熟的草莓。村民朱怀莲说:“我在这里打工,摘草莓、打个杈,一个月挣3000多元。”
据介绍,大堌村流转土地200亩,在飞地创业示范园发展“大棚经济”,创新探索“一棚多用、接茬轮作”的生产模式,轮种草莓、西瓜、辣椒等果蔬,每年村集体增收10万多元,带动务工近百人。
受气温影响,今年草莓产量相对较低。为了给草莓提供有利的生长环境,大堌村党支部书记孙明香带着村民给草莓除叶,减少养分消耗、增强株间通风透光。“把老叶摘掉,才能发芽分化、结草莓。”孙明香说。
亩产降低,市场需求量大,这也促使草莓价格上涨。进入12月份,大棚内的草莓开始收获,订单供不应求。为了提高草莓的收益,大堌村采用精包装的方式销售,每箱草莓可以卖到70多元。“现在包装好的75箱草莓已经被提前预订了,大约180斤,供不应求。”孙明香告诉记者。
目前,大堌村经营5个温室大棚,有红颜、妙香两个品种,从现在开始可以持续采摘到来年5月份,一个大棚一季收入2万元至3万元。按照“3+1+N”的经济增收模式,大堌村还计划扩建大棚种植春西瓜,促进富民增收。
孙明香表示:“我们计划再投资20万元建15到17个大棚,发展经济项目,带动村集体增收,为老百姓做实事,提升村庄道路、完善村庄附属设施等。”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王煌
编辑: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