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冶情操的书法学习
代代传承的非遗文化剪纸
……
邳州这些学校里的“宝藏课程”
让学生直呼“爱了爱了”
近年来
我市倾力打造特色校园品牌
深化“1+N”延时活动
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
在全市范围206所义务教育学校
构建特色课程体系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现“一校一特色、人人有技能”
探科学之美
做有梦少年
科学素养是青少年综合素质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近日,记者来到福州路小学操场上看到,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正在进行无人机飞行训练,准备参加近期科技比赛。
李昊泽是福州路小学六年级一名学生,他从一年级开始,就参加学校的科技社团活动。
福州路小学学生李昊泽说 :“参加科技社团让我对科技有了更多了解,也结识很多朋友,扩大了眼界。”
少年强则科技强。据悉,科技特色教育活动是福州路小学的教育亮点,该校通过优化课后服务内容形式,精心开展科技探究社团活动,包括编程、无人机等。同时依托校园科技馆,开设科普课堂,为学生提供直观生动的科学知识展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
福州路小学德育处主任李颖表示:“我们通过开展科学探究社团活动,带领孩子们穿梭于奇妙的科学世界,激发孩子们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思维、实践创新和动手操作能力。”
此外,福州路小学还引导戏曲文化走进校园,成立戏曲社团,根据学生年龄段分成低年级组和高年级组进行学习,共吸引40多名学生参与,主要学习柳琴戏、京剧、豫剧等,致力于特色品牌学校打造。
墨香浸童年
书写绘青春
明德实验学校则立足实际,围绕自身教育理念、课程建设等优势,将书法纳入教学内容,加强学生审美教育,做到以文化人、以美培元。记者在该校书法课堂看到,专职书法教师正在教授相关书法知识,学生认真听讲,并在纸上用心练习一笔一画。
明德实验学校学生陈锦轩说:“我们通过练习书法,不仅能陶冶自己的情操,还能提升书写水平,我希望自己变成一个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的人。 ”
非遗入校园
文化润童心
同明德实验学校一样,英华路实验学校在落实“双减”政策过程中,也进行了积极探索,将非遗文化“剪纸”引入课堂,深化“一校一品”,逐步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剪纸课堂上,学生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剪纸技艺,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英华路实验学校学生陆怡萱说:“我现在正在剪的是团花,它的步骤需要先折、再画,最后把画好的图案剪下来。每完成一件作品,我都很有成就感。 ”
事实上,福州路小学、明德实验学校、英华路实验学校等不断创新课堂形式,开设特色课程,只是我市深化“1+N”延时活动,推进学校特色化建设的生动缩影。
如今在全市范围,206所义务教育学校分别构建了“以文养德”传统课程、“以动生巧”运动课程、“以创启慧”创客课程、“以行促慧”实践课程等特色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冯辉表示:“我们坚持把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使命担当,落实‘双减’政策,以德育人,以文化人,建设多彩校园,培育出彩少年,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记者 / 林琳 徐凯歌
编辑 / 程智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