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向重点乡村派驻第一书记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举措。在邳州乡村振兴第一线,一批又一批第一书记接过乡村振兴的“接力棒”,下基层、解疑难,助产业、促发展。今天的《拼搏正当时》系列报道,共同关注我市驻村第一书记深入乡村,通过“三带三促”助力邳州乡村振兴按下“快进键”。

带产业 促振兴

产业兴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点,第一书记的到来为村庄产业发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通过产业带动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发展。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在戴圩街道楚埠村,第一书记张辉正在逐户向村民介绍阳光蔬菜大棚项目,并认真记录村民们的想法,做好项目推进前的民意调查。

据了解,楚埠村村民多以种植大蒜为主,产业发展模式单一、村民人均收入较低。来自邳州市应急管理局的张辉自今年9月担任该村第一书记后,便与村“两委”班子商议如何推动村庄产业发展,最终敲定了阳光蔬菜大棚种植项目。

张辉说:“我和其他第一书记、村干部、致富能人一起讨论,明确思路和想法,努力把计划变成行动,让我们的规划付诸实践。”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虽然来到村里时间不长,但张辉务实的工作态度与工作作风,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

戴圩街道楚埠村支部委员沙荣吉称说:“张书记自9月份到我们村,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走。他拿出的一系列思路和想法,让我们看到了村庄产业发展的多样性,也看到了村民增收的希望。”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第一书记不仅仅是推进产业落地开花的“领路人”,更是富民强村的“带头人”。张辉告诉记者,作为楚埠村第一书记,以优质产业引领村庄发展提质增效,不仅是自己使命在肩的责任,更是前进的动力。

张辉表示:“我们正在走访入户,积极推进土地流转和项目介绍。接下来,我们会用心做好群众工作,推动阳光蔬菜大棚项目尽快落地,以富民产业带动集体和百姓增收致富。”

带资源 促发展

土特产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打造乡村品牌、促进农民增收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作用。发展特色产业、因地制宜做好“土特产”文章是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路径的关键。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徐州市中心医院新城分院综合部主任韩可自今年6月担任土山镇河西村第一书记起,便一直致力于当地乡土资源的挖掘开发。今年中秋节期间,韩可依托后方单位,帮助河西村销售粉丝近6000份,销售额达35余万元。韩可认为,通过完善产业链条,提升产品附加值,是让特色农产品走向更大市场的关键所在。

韩可介绍:“我们工作队投资156万元,采购酸辣粉生产设备,希望通过新产线的延伸拓展,提档升级产业发展。我们后续会借助网络直播,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探索,把刘井粉丝品牌做大做强。”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带来优资源,促进村庄巧发展。除了产业方面的帮扶外,在韩可的牵线搭桥下,徐州市中心医院在邳医疗卫生服务也同步开展。巡回义诊、大病筛查、远程会诊等,更加紧密的互动进一步提升了区域医疗卫生水平,为百姓健康保驾护航。

韩可表示:“我们将加强对邳州的医疗帮助,计划开展对邳州市60岁以上老年男性前列腺癌的筛查。另一方面,借助后方单位优质医疗资源,为邳州卫生人才提供进修培训,并提供疑难病例讨论、远程会诊等技术支持,为当地医疗发展作出贡献。”

带服务 促兴旺

如果说医疗卫生是助力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那么农村金融服务则是护航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对于促进农业现代化、提升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在碾庄镇倪庄村,第一书记顾海波正在向村民普及农业方面金融政策及服务。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据悉,倪庄村全村人口4600余人。因地处蒜区,村里近一半年轻人选择经营大蒜生意。顾海波走访中发现,因今年大蒜市场行情较好,收购商、存储商都想多收购一些,但资金紧缺成大家最大的困扰。作为交通银行邳州支行运营管理经理,顾海波充分借助后方单位力量和自身专业知识,为村民们排忧解难。

蒜商曹云剑告诉记者:“今年顾书记来到之后,了解我们存在资金方面困难,便通过各方协调帮我们贷款,解决了大伙的燃眉之急,让我们能多收购一些,增加利润点。”

顾海波表示:“我们借助这次驻村帮扶机会,把村民真正的诉求和产品需求反馈给银行,银行再进行相应产品设计,把更适合的产品推向基层,助力乡村发展。”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而对于村里的困难群体,顾海波也积极多方争取资金,并牵头发起“暖心有爱”困难群体帮扶计划,目前已争取项目资金7万元。

顾海波表示:“后续我们会嫁接更多银行资源,对接适合农村区域发展项目,目前已有一个农资经营项目正在推进。我们希望通过优质项目的落户,为村民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同时增加集体收入。”

拼搏正当时丨驻村・住村・助村

带产业促振兴,带资源促发展,带服务促兴旺。正是有一位位第一书记把脚踩进泥土、把汗抛向田野,乡村振兴的广阔舞台更加潜力无限、多姿多彩,他们虽来自不同行业,从事不同工作,却有着相同目标与期望——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目前,我市共有第一书记185名。接下来,我市将持续推动“第一书记”驻村帮扶,激发第一书记扎根基层一线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干劲,以实干促振兴,奋力谱写邳州乡村振兴新篇章。

记者 / 朱芷萱 摄影 / 杜洋 王壮
编辑 / 卜非凡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张瑞 监制 / 赵源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