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新山河村:村集体增收有“稻”路

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是强村富农的重要举措,是推动乡村全面振兴的必由之路。近年来,邳城镇新山河村以盘活农户闲置土地为抓手,开展水稻、小麦规模化种植,通过农田“造血”,让村集体经济壮起来。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新山河村:村集体增收有“稻”路

11月5日,走进邳城镇新山河村,金黄色的稻穗随风摇曳,两台收割机灵活地穿梭于田间,将稻穗卷入机腹,切割、脱粒、碎秆等工序一气呵成,一派繁忙的丰收景象。

新山河村党总支书记周元蛟说:“我们选用的稻种不仅高产,还不会倒伏,亩产能达到1800斤。”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新山河村:村集体增收有“稻”路

据了解,眼前这一块满是生机勃勃的稻田地,几年前还是一片废弃的河滩地。

周元蛟说:“我们村靠近龙堰河,河两边有大面积荒废的河滩地。为了让土地焕发生机,最终村两委’决定集中经营这块土地,于2018年流转出530亩,轮作种植水稻和小麦,然后找人代加工。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新山河村:村集体增收有“稻”路

为促进产业转型和农民增收,新山河村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载体,不断加大优良品种水稻的种植与管理力度,提升稻谷质量,大力推进机械化作业,促进农业生产降本增效, 闯出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的“稻”路。

周元蛟表示:“我们这块地主要用自己的机器施肥、耕种,成本相对降低了很多,每年能为村集体增收30多万元。”

融媒体记者:王鹏
摄影:郭家良
编辑:程智
责编:裴培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