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120——123)

作者:陈志宏

小说连载:情感流淌的岁月(120——123)

1 2 0

光阴荏苒,时光易逝,转脸来到了一九七六年,一月八日周总理去世,亿万人民沉浸在悲痛之中。邓西平对花玲玉说:"周恩来总理为民操劳一生,连个儿女都没有,这个人光明磊落,无私奉献精神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

"是的,要不是周总理,我们的国家现在还不知道怎么样呢?"花玲玉说得很真切。

现在,邓西平的大闺女出嫁了,花玲玉生的六个孩子也长大了,奶奶还算硬朗,就在这一年元旦期间,邓西平全家人都搬到了杨林大队。邓喜于一九七六年考上了成阴中学高中部,成绩很好。

邓来运现在已经是三八理发店的正式员工了。他的手艺很多方面已经超越了师傅赵勇了。不过就是忙,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邓来运的工资非常可观,他除了留点零用钱外,每个月领的工资都一把交给花玲玉。

邓来福已经二十岁了,小伙伴一米九一的个子走在江浦的街上,真是鹤立鸡群。这些年在杨秀凤的指导下,制作糕点学得很好了,基本上能够独当一面。邓来福最拿手的技术,中秋黑翻白月饼曾获轻工业部银奖。江浦糕点厂长几次给杨秀凤商谈把邓来福调到他们厂里干,都被邓来福拒绝了。邓来福想回成阴,所以,他给杨秀凤说:"伯母,等我回成阳,也得把你和文明小弟带走。"

令邓来福没有想到的是:"真的吗!那咱们说好了,一起走。"

在这几年中李师傅和唐菊花都还健在,身体仍很硬朗。李文明在江浦小学已经上三年级,一米五八的个子,长得水冼带珠如雨后架子上的黄瓜一样鲜嫩,使唐菊花眼前常常出现邓西平在她跟前晃动的影子,这孩子和来福越长越像了。孙女很好,毕业以后,暂时没有工作,帮着杨秀凤卖糕点。

这个家庭唯一的不幸,就是李断勇喝酒喝醉了,摔倒后脑勺磕到一块石头上死了。现在杨秀凤再也不用攒私房钱了。李继勇埋在了老山上,那片密林是他和杨秀凤恋爱时最好去的地方。把他安葬那里他和这片安静的树林融合为一体,永远不会再醉了。

杨秀凤这些年私房钱攒了不少,他斗斗算算,一共有一万五千多块钱,她到了江浦人民银行存了一张三年期的定期存款单,放在她的樟木箱子里收起来了。

杨秀凤早已不遛乡串户了,她们家的店铺已经恢复开业。但是,她没有忘记老山村庄里那些行走不便的老人,杨秀凤定期叫来福骑着三轮车给他们送去味道香甜酥脆软糯可口的糕点,价格以少争多销服务老年人为目的。杨季凤对来福说:"人和在世上,都是为情而生,为爱而来,没有爱心的人,是没有社会价值的。我们做生意,肯定是以挣钱为目的的,但是,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在挣钱服务与社会是一体化的,所以,你下乡送货上门正是你体现社会价值之所在。"

邓来福被伯母的话绕得不懂了。但是,有一点他是知道的,对那些行走不便的老人来说,尽量少挣点,给他们实现让利最大化,就体现了社会价值了。

杨秀凤不但教邓来福怎样做糕点,更重要的是教他好好做人。在做人方面,往往比做糕点更难。当然,做一般的人容易,做好人难;做有良心的人难;做个大公无私的好人更难。

杨秀凤让女儿管理门市,初来乍到,经历匮乏。还不能较好地展示她领导能力!

1 2 1

一九七六年九月九号伟人逝世了,杨林大队召开了悼念大会,邓西平问杨书记可以参加悼念大会吗?杨书记说:"为什么不可以呢?你的问题我都清楚,你们家都可以参加。西平,我给你说,我们大队扫盲工作还没有结束,你就参加扫盲工作,你家属我给安排在杨林小学教书,你们一队队长,我已经交代过了,除了上级补助外,全部按照整劳力记工分。"

邓西平谢过了杨书记,心里特别高兴。回来家给花玲玉说,花玲玉有些犹豫。邓西平说:"小学你还教不了吗?有什么不懂的东西尽管问我,实在不行,你就买一本《新华字典》和《汉语词典》不就行了吗?"

花玲玉说:"我担心的不是这些,而是这十六七年没上过课堂,就怕我管不好孩子。"

邓西平说:"这更不是问题,只要你管住班里那一两个调皮孩子,其他的就好办了。"

花玲玉说:"行!那我就试试吧!"

又过了三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花玲玉利用寒假时间到北京为丈夫进京上访,她找到了成阴籍老乡《人民日报》的特约记者顾先东,顾先东特别同情和重视邓西平的遭遇。他立即将邓西平的申诉材料转至冶金工业部信访处处理。冶金工业部信访处立即召开会议,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最后查到邓西平的档案资料已经转至冶金工业部第五工程公司。第五工程公司又分成几个冶金建筑公司。最后在冶金工业部第九冶金建设公司档案室里找到了邓西平的档案,冶金工业部责成落实处理。处理的结果:恢复邓西平公职,补发二十四年工资。这一年邓西平五十八岁,和邓西平的同班同学有两人担任过文化部副部长,有的在人民日报、人民大学、北京作协、北京师范大学担任记者、教授、专业作家的。就数邓西平倒霉,才刚刚恢复公职。

这里要补充交代一下的是,邓西平在"文革"前创作的那部长篇小说稿的结果,于一九七二年退稿。当时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手写体回信:

邓西平同志,你寄来的小说稿《天平山的春天》我们于一九六六年一月二十九日收到了。当时我们已经由三名编辑阅读,一致认为:作品语言精炼,文笔朴实,故事情节曲折,有较强的吸引力。正面人物塑造的形象鲜明;反面人物描写非常成功。有较强的社会教育意义。已经决定采用。正当我们清样打好之际,"文化大革命"开始了,我社停业搞运动。直到现在才恢复业务。但是,时隔七年,《天平山的春天》小说稿有些情节已经失去了现实意义,离"三突出"的创作原则甚远,经研究决定退稿。希望你认真学习,写出形象鲜明,个性突出,无愧于我们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

此致敬礼!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九七二年一月十七日

这部书稿寄回来后,邓西平放在箱子里就没有再看过。直到平反后在单位上班没有什么要职分配给他,就分配给他可有可无的一个副科长职务,一天两杯茶,一张报纸看半天,着实让他发急,没有办法,他让在杨林教书的花玲玉把他的《天平山的春天》小说稿寄来,他先细细地阅读一遍,然后天天修改。这个时候,伤痕文学、寻根文学、意识流派,有的已经占据了文坛主要流派,有的已经崭露头角,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个时候,又一次大大地激发了邓西平的创作热情。他干脆把《天平山的春天》小说稿扔在一边,开始了新的题材创作了。邓西平写了一年多的小说,他感觉不如退休回家,于是他向公司申请,好让一名子女接班。没有想到的是,公司领导竟然批准了。他让来福接班。一切都按照邓西平的愿望实现了。

1 2 2

杨秀凤怎么都没有想到邓西平能来江浦,她真是喜出望外。邓西平这次来江浦,是在他平反工作了一段时间,退休后来的。他是来接来福回家准备去陕南接班的。这次邓西平有钱了,补了二十四年的工资,一万七千多块钱,这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已经是天文数字了。邓西平不仅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也彻底翻身了。邓西平这次来江浦,他并没有打算住在二舅家,而是直接住进了江浦一家最好的酒店。邓西平考虑很周到,和杨秀凤最后一次发生关系是送来福来的那次。这次来虽然都这么大的岁数了,不可能不发生关系,因为这么长时间没有在一起了。所以,邓西平就用退休证开了一间房。但是必须让人给杨秀凤捎信到酒店来。杨秀凤知道后,把正做糕点的活儿,安排给来福,自己就急匆匆地赶到了酒店。邓西平是穿着睡衣给她开门的。杨秀凤进屋关上门,两个人就抱在一起了。亲热了一阵子后,邓西平说:"你冲个澡吧!"

杨秀凤听邓西平的,洗完澡后两个人就亲亲热热地钻进被窝了。办完事后,杨秀凤说:"我们都老了,现在得好好珍惜,要是再过几年,身体好的话,个月成十的或许还能办上一次,身体差的话就完蛋了。"

邓西平说:"哪能呢!女人早着呢!"

他们啦了好一阵子呱才转入了正题,邓西平说:"我已经退休了,是让来福接班的。"

杨秀凤一听这话,立即反驳说:"西平,你有病啊!来福刚学成手艺,你怎么能让他接班呢?"

邓西平说:"必须让来福去接班,这种决定是对的,听人讲:'估计明年就不能接班了,说国家政策有变化。'"

杨秀凤听到这话,陷入了深思,要是那样的话,还真不能丢掉这个饭碗子。杨秀凤说:"你那么多孩子不能让其他人接吗?"

邓西平说:"其他的都不合适,来运理发手艺学得特别好,许多技术都超过师傅了。来喜虽说刚过十八周岁,正在上高三,而且成绩很好。下面的就不要说,都不满十八周岁,你说来福不接我的班就没人接了。"

杨秀凤趴在邓西平的怀里撒娇地说:"我就是不想让来福走吗?你那年带来的时候,来福又黑又矮,你看看现在一米九一的个子,而且身体又壮又健康,人见人爱,我真舍不得啊!"

邓西平也的确陷入了两难境地,想想,杨秀凤这些年付出这么多的精力,把来福培养好,就是喂个小猫小狗也舍不得呢?邓西平想,要是杨秀凤真不让来福就让来福自己选,他愿意接班就接班,不愿意就另外想办法,再让其他孩子接,反正不能让这个宝贵的名额作废了。"

杨秀凤也在想,邓西平这辈子,遭遇这么多苦和难,好不容易弄来这个接班名额,要是真没有人接班,太可惜了。于是就说:"我舍不得也不行啊!西平,要不就让来福去接吧!"

邓西平说:"那就对不起你了。"

"嘿!咱两人还用说这话吗?"杨秀凤说:"唉!舍不得也得舍啊!幸好,你还给你留了个小的,要不我的晚年还真不好过。"

这下子邓西平听到杨秀平的话,一头雾水。以为耳朵听错了,好一会儿才反应过来问:"你说什么大的小的?我怎么没听懂呢?你再说一遍。"

杨秀凤想,听不懂就听不懂吧!现在还真不到时候,到时候再说吧!杨秀凤说:"听不懂就算了,你打算什么时候到家里去?"

"我们该说的也说了,该办的事也办了,我们睡一会儿就买点东西跟你一起去,我也想孩子啊!这辈子二舅对我不薄,这趟来我想多给二舅点钱,也算他没有白疼爱我。"

杨秀凤说:"我看买点东西就行了,你二舅不缺钱花,你不用给,你那么多孩子,花钱的地方多着呢!听我的!"

邓西平说:"好好,我真累了,咱们睡一会儿吧!"

杨秀凤点了点头,没作声。不一会儿,邓西平打起呼噜睡着了。杨秀凤看着这张深沉刚毅依然英俊略显苍老的脸,然后轻轻地亲了亲,歪身睡下了,她哪里能睡得着呢?又陷入了深思。

1 2 3

邓西平这次来江浦,说是来接来福,其实也算是答谢吧!他答谢二舅在他最困难时期,收留了他,给了他安静的生活环境。他更感谢杨秀凤这些年来一直对他们父子俩的恩情。于是,邓西平在他居住的酒店,花了大价钱定了一桌酒席,请了二舅一家人。

一家人都来了。二舅抱怨他,这么破费干什么。李文明和邓来福从来都没见过这么豪华的房间,全是软包的。柔软素雅奶油色的沙发,坐上去,立刻就把屁股蛋子陷进去,真舒服呀!桌面上的水晶大转盘在五颜六色的灯光照耀下,反射魔幻般神奇的画面,画面有《西游记》里面的孙悟空大闹天宫,猪八戒背媳妇,火焰山腹地,女儿国等等。惊奇的李文明聚精会神的看着,向各位讲解着这些故事。因为唐菊花奶奶带他从小就给他讲《西游记》。唐菊花奶奶的口头禅就是:"学会《西游记》,离离落落(方言读l a)讲一辈。所以,李文明特别兴奋。

唐菊花的目光始终注视着杨秀凤和邓西平的表情变化,她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兄嫂的身份表现得那么自然得当。邓西平表弟对杨秀凤敬重的也是彬彬有礼,一口一个"表嫂"叫得自然得体。唐菊花想,这有学问的人真会装。但是,从杨秀凤的火辣辣的眼神里还是看出那种情人少有的可怕光芒,可是杨秀凤偶尔喊声"表弟"也很亲切,看不出情人那种在大庭广众之下不自然的做作。这桌上一切都洋溢着美好的气氛。

开席之前,简短的祝酒词是由主请邓西平说的。他简单地回顾在二舅家时的过往,感谢二舅的疼爱以及唐菊花二妗子对来福的关照。最后重点落在了表嫂这些年一直对我们家人关心和照顾。尤其是来福学艺,毫无保留地全部教给了来福。此时,邓西平让来福到了杨秀凤跟前给伯母磕了个头。杨秀凤含着泪水说:"什么伯母,我拿来福当作自己亲生儿子对待的,有时候,我比疼文明还疼他。"这时,杨秀凤已经泪流满面,再也不是什么表嫂对表弟的关系了,一切伪装都扔一边去了。杨秀凤对邓西平的情爱表现得淋漓尽致,倒是来福表现得很尴尬,一句话都不说。这一切,唐菊花也被感动得流泪了。李师傅也说些感激的话。就在这时,邓西平从包里掏出了厚厚的一沓钱,递到二舅跟前的桌面上,然后说:"二舅,这是我孝敬你的,现在,经济条件好了,请你收下。"

二舅被邓西平这突如其来的举动不知道说什么是好。只是又将钱递了回去,好一会才说:"我知道你条件好了,可我不缺钱,你表嫂这么孝顺,每个月都给我们两个人钱,花不了,你说我们都这么大岁数了,要那么多钱干什么?"

二舅不要,邓西平也没办法,就对二舅说:"我现在退休了,今后常来看看你们二老,感谢这些年你们的照顾。"

李师傅说:"这还不是应该的嘛!早年你大你娘也没少接济我啊!亲顾亲顾人之常情。"

杨秀凤插话了:"不要就不要,反正缺不了钱花,现在,店铺生意越来越好了,以后不愁钱。"杨秀凤说得很自信。

邓西平说:"不说这个了,咱们喝酒。"

这顿饭吃得很好,心里都热乎乎的。

第二天要准备走了,杨秀凤买了一些南京特产,又带来了自家制作的一些上品糕点,送到酒店邓西平入住的房间。说了许多心里话。杨秀平让邓西平有个思想准备,当不了晚年要去成阴养老。到时候估计会有很多事情要麻烦你的。尤其是和你老婆关系,弄不好又是一番纠缠,总之她说不想再过得不到男人孤独的日子了。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