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年初工作计划,邳州作协原打算九月举行采风活动的,因种种原因,推在十月份进行。
10月20日,邳州作协吴建芳主席带领会员20人参观了三个红色教育基地:戴庄镇禹王山抗日阻击战纪念馆、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农耕博物馆和蓝印花布艺术馆,以及沙沟湖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将“省级非遗蓝印花布艺术馆文学采风创作基地”、“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文学采风创作基地”这两块匾牌分别授予王如坤和魏方。原文联副主席冯宪科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和吴建芳主席一同揭幕授牌。
王如坤他热爱收藏50年了,藏品万余件,时间跨度7000年,农耕博物馆里,物件繁多归类存放,按照时间有序排列,既可供人参观学习,又可供人实物研究,研究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农耕生活、农耕文化和农耕文明。邳州蓝印花布,2009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非遗保护项目。王如坤被命名为该项目代表性非遗传承人,他也是祖传蓝印花布第五代传承人。为了更好的继承和弘扬邳州蓝花布非物质文化遗产,儿女投资百万元,建了楼房、染房,开办了“蓝印花布艺术馆”,设立了多个展厅,涉及印染、参观、研学、传授为一体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前来参观研学的学生、教师、教授、学者、领导,以及文化艺术界的友人络绎不绝,国内有数10家报刊、电视台媒体进行过报道。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位于邳州市沙沟湖水杉公园东门,近80平方米,展览馆共分为“伟大历程”“光辉岁月”“逐梦新时代”三个章节。“伟大历程”主要由瓷器及摆件等藏品组成,瓷器及摆件上呈现了毛泽东不同时期的画像;“光辉岁月”主要通过像章、图书、画像、版画等藏品,呈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的文化生活;“逐梦新时代”主要由电话、汽灯、酒壶等老物件,以及改革开放以来邳州的城建发展照片构成,展现了邳州在波澜壮阔的百年征程中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农耕博物馆和蓝印花布艺术馆,以及沙沟湖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真是让人喜爱,让人大饱眼福。值得我们学习和宣传,值得继承和弘扬。
作协的会员们要想写好诗文,弘扬正能量,激发人鼓舞人,就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修养高尚的品格。红色,它深藏着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荣耀,目睹了国家的兴盛与民族的重生。学习先烈精神,传承红色的基因,就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生活,有故事,有情怀,有责任感。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交益友,向民间高手学习,学习他们的付出精神;学会感恩,学会担当,多采风。我们要多交流,多沟通,多理解,多思考,勤动笔。只有这样,写作水平才能不断提高,才能不断前进,写出更多讴歌邳州的文学作品和精品。
评论列表(31条)
沙勇成的留言:邳州作家协会,组织这次活动非常有意义,担负着弘扬邳州红色文化宣传的使命,真知灼见,砥砺前行。树标杆,立典型,作表率。两位作者用独特的视角,叙述了一件件丰彩人生的故事情节,主人翁以天下为己任,深入作者的思想精髓,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陈景胜:谢谢沙弟!
老师这篇实地报道,写的真好。详细介绍邳州的农耕用具的年代记录和特色的蓝布印花历史。都展现了我们邳州的非物质文化遗传!为我们国家做出的贡献!老师的文作非常接地气!给你一个大大的赞
@陈艳@Ccy天涯草(413):谢谢!
多沟通,多理解,多思考,勤动笔,陈老师的文章篇篇都是精品!


@董向阳:谢谢!
此报道值得读者欣赏,为好文点赞!
@源缘圆:谢谢哥哥!
作者如实报道农耕博物馆、蓝印花布艺术馆和沙沟湖三个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真是让人喜爱,让人大饱眼福。若能通过大力宣传,打造一个红色旅游景点,吸引国内游客参观学习,让人穿越时空,开扩眼界,增长见识,受到良好传统的教育,还可以增加人们就业、收入等,将会带动地方的发展,造福一方百姓。为作者正能量的报道点赞
@德不孤必有邻:谢谢叔的精彩点评!
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正能量,作家就要不断走入社会从中吸收正能量营养,写出人们喜闻乐见的好作品…。为作者佳作点赞!
@大海:谢谢老同学!
传承民族文化,点赞!
@晨光:谢谢!
阅读此文,感觉两位老师的文学深奥!




为两位优秀老师点赞
@蔡则上:以马内利凡AD176:谢谢!
@月光小屋:谢谢!
赞
@月光小屋:谢谢!
两位老师详细报道了基地风采。好文点赞!
@芳:谢谢!
@静若繁花413:谢谢!
好文



@刘坤泉:谢谢!
被邳州岔河镇良壁村王如坤农耕博物馆和蓝印花布艺术馆,以及沙沟湖红色文化收藏展览馆吸引,择日参观共享。
@袁灿国:谢谢!
这篇报道语句朴实,写人叙事细致入微!好文!为作者点赞!
@大风:谢谢!
谢谢刘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