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0 8
邓南村三小队自从邓世军死后,有那么几个人对邓方知不满。认为邓方知不代表他们的利益,在生产队里独断专行,只听"反革命"分子邓西平的话。他们成天消极怠工,竟说风凉话,有时明目张胆地侵吞公共财产,说什么打谷场边的大柳树是他太爷爷栽的,一定要砍伐:邓方知有点要制止不住的势头。他父亲邓西才岀来了。邓西才说:"这树是你太爷爷栽的不假,你太爷爷是不是地主邓世昌的长工。那地是不是邓世昌的,是邓世昌的土改时已经充公了,现在归生产队集体所有,你凭什么砍的!"
那邓西连根本就不理邓西才这一套还要继续砍伐,邓西才这回不和他讲道理了。他叫儿子抓紧把治保主任叫来。那邓西连竟然出口开骂治保主任是条狗,见人就咬。治保主任还是很厉害的,他不和邓西连对骂,自己到大队打通公社公安陈助理的电话,说明了情况。陈助理立即派两个人,开着摩托三轮车来到了邓南村,把正在砍树的邓西连铐走了。众人评论各异,大部分人都说邓西连太胜了,不就张着兄弟多么,兄弟多也得讲理,不讲理令众人愤怒。
把邓西连逮走那几个对邓方知不满的人消停了,本认为闹一闹把三队搞乱,他们推举其中一个顶替邓方知这个毛孩蛋子的。可他们不曾想到公社把邓南村大队党支部书记调到公社升任革委会主副主任,花家湾公社党委书记连同组织干事两个人,一起到邓南村大队召开全大队党支部大会宣布:"邓方知为邓南村大队党支部书记、革委会主任。"三队那几个想整邓方知的人傻眼了。
听到这个消息最高兴的是邓西平和花玲玉夫妻,她们虽然把杨林的房子建好了,现在是可以不搬的,等邓来喜上中学了,到那时候再搬吧!
邓西才春天的时候就知道在今年第二季度调整公社党委、革委会班子时。公社党委书记答应他,到时候一定要把邓方知推上邓南村一把手的位子上的。现在,终于如愿以偿了。邓西才很高兴,邓方知觉得无所谓,因为他的心思都集中在学习上了。
邓方知本来是不想兼职三队队长的,可邓西连那几个人一直看他不顺眼,于是他选了一个和他关系好的哥哥干了副队长。邓方知在三队社员会上宣布,邓方中为三队副队长,行使队长权利,享受队长待遇,履行队长义务。社员们问:"这不就是队长吗?"
邓方知告诉大家:"不,填表上报入档时就是副队长,我是队长。"人们听完都笑了。
当邓方知又一次来邓西平家的时候,他们夫妻表示对邓方知的升任邓南村一把手表示祝贺。而邓方知却一如既往地说:"叔叔、婶子,侄子这辈子没打算从政,想学叔学术研究点东西是我最大的心愿。可是,父亲想让我先从基层开始锻炼,了解农村农民的疾苦,没有什么不好。我想当队长和当社员不是一样吗?当队长比当社员自由点,所以,我就干了。现在,我虽是邓南村的当家人,其实和过去一样,只不过大点小点而已。这回自由更多了,权利也大了。不过我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会处理好全大队生产和搞运动关系的。"
邓方中把三队生产和日常琐事大致处理好就行了。邓方知也没有多少奢望,力争使邓南村老百姓生活水平提高一些就行了。不过我更要抓紧向叔叔学习,争取用三年的时间,把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课程全部学完,将来好成为有益于人民的人。"
1 0 9
安雀怎知鸿鹄之志,邓南村的人认为邓方知任职邓南村一把手,不知道有多么得意似的。其实,邓方知心边都没有什么荣幸,他知道担任邓南村领导人,无非麻烦事比当小队长更多一些。他现在不想干,目前自己又能干什么呢?还是父亲那句话,先干着,以后有机会再说。
邓方知已经把自己的打算和想法给父亲说了。父亲的意见基本上和儿子的打算一致,既然身边就有这么个好的老师,先把大学课程学到手再说。
邓西才对儿子说:"远大目标要定,眼前的事要做好。邓南村的旱改水的任务你要抓好,这可是成阴县长在全县干部大会上提出,要用三年的时间完成旱改水。"
邓方知说:"这个我知道,公社已经布置了任务,要求我们邓南村在两年之内完成一千亩的旱改任务。"
邓西才说:"你是怎么打算的?"
"我打算咱们队今年就改二百亩。其他五个队一个队改一百亩,第一年完成七百亩。其实我们秋河东边的排涝机灌站,从秋河大堤底上修个节制闸,我们就能取秋河的水,灌溉二千亩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邓西才说:"你打算是好的,不知道能推行下去吗?"
邓方知说:"我估计没有什么问题,十个队长让我换了七个,不行的话,再撤职换人,没有力度是推行不下去的。"
父亲邓西才完全赞同儿子的意见,如果有困难,我替你到公社、到县里争取水利资金,咱们一定叫旗开得胜。
邓方知说:"大,有你这位抗美援朝的老英雄的支持,我们的旱改水任务一定能成功!"
邓西平又给邓方知讲《古代汉语》了。邓西平讲字的本义原始义引申义均好掌握,音比较难,你一定要掌握好。别无好的办法,只有学习古人诗歌的创作,看古人是怎么押韵的。这是难点,你要细致地听我讲。
邓方知点头,表示虚心接受。
课讲完了,邓方知和邓西平聊起了邓南村旱改水的问题。他把跟父亲说的打算又向邓西平说了一遍。
邓西平听后说:"方知,你人不大,这么保守干什么?干脆千亩一年改,反正有水稻专家来指导,我想只要把社员们的思想工作做好,人心齐,泰山移。我们没有干不好的。"
听到邓西平的话邓方知坚定了信心,邓南村一次旱改水千亩地,十个队全部改。这样,三队改得最多,其他有两个队只能各改五十亩。不管怎样,水稻是最耐涝的,这样就不会怕淹了。
邓方中知道三队一次要改二百亩,他有点担心,于是就找邓方知。说方知不要太冒进了。邓方知耐心细致地给他讲这旱改水的好处。秋季水稻的保收率点百分之九十,大豆玉米的保收率只能点百分之六十左右。这样一比,就泾渭分明了。三年改是改,一年改完,第二年我们不就有经验了吗?西中哥,改!我们必须一改成功,让社员尽快吃饱饭。
邓方中听方知这么说,也坚定了信心,你说改就改吧!
邓方中在族人中影响力很强,他和邓西连血缘关系很近,他看不惯邓西连的霸道,在砍伐生产队大柳树时,邓方中曾经到他跟前提醒过小叔邓西连,可他不听。当时邓方中很生气。邓方中回家对父亲邓西义说:"大,你去说说五叔,他这样做是不对的。"
邓西义说:"我去,但不一定有用。"
还真让邓西义说准了,邓西连根本不听。以至后来被陈助理派人来把邓西连铐走。
邓西连回来,老实了,也给邓方知赔礼道歉了。他见到大哥邓西义说:"大哥,对不起,我要听你和方中的话也不至于在陈助理那里记下一笔不良记录。"
邓西义说:"这是个教训,以后可得注意。咱兄弟越多越得好好做人,不能动不动就和人打架争吵,时间长了,人家说咱们太胜,是没有好处的。"
邓西连虚心接受了。
1 1 0
邓方中的父亲兄弟五个,人口众多,在邓南村三队是第一大户。邓方中的父亲邓西义自小就和邓西才交好。两家相处得如同亲兄弟一样。所以,在邓方知升任邓南村一把手的时候,邓方知考虑三队队长人选,第一个就是邓方中。但是,他又怕邓方中当上队长后被邓西连那帮人利用,所以就让他当个副队长。有利于他随时提拔或者派进新队长。经过这段时间的观察,邓方中能秉公办事,在处理一些棘手问题时,能做到合理公平公正。邓方知对邓方中很满意。因此,邓方知提议,后又经过大队干部集体研究,决定邓方中任南邓村第三生产队队长。
邓西平这样考虑是正确的,在当时的农村,家族意识相当严重。如果选个势力薄弱的人,就是有能力,他们也不听你的。他们就会说:"你是那盘子菜,来管理我们。"现在,三队队长掌握在自己人的手里。那个刺猬头邓西连就无话可说了。
邓西连对侄子邓方中任三队队长,表面不说,心理上还是很开心的,毕竟三队的权力掌握在自家人手里。
当邓方中说三队旱改水的事,许多人不同意一下子改这么多亩。邓西义也感觉是有点多。可是他不好意思和儿子争吵,于是就妥协了。最后,邓方中在队委会上研究,决定就改二百亩。
今年的庄稼长势良好,玉米、大豆、高粱这三大主作物的苗情均好。邓方知召开了复管会议。要求同志们赶快忙起来,争取秋天实现大丰收。
邓方知担任邓南村一把手以来,给人最显著的变化就是抓生产,促民生,把老百姓期望高的呼声落到实处。他发动全大队的力量,整修从村里通向花家湾公社的大路。安排劳动力去二十公里外黄石山拉石子只修路,到了中秋节前,村子里一条平坦的石子路连接十个生产小队都修通了,结束了祖祖辈辈阴雨天泥泞翻天的历史。这是在花家湾人民公社是第一个大队修的第一条村级公路。老百姓拍手叫好,都夸邓西才家的这个小子好!
当公社书记来邓南村检查工作时,自行车一气骑到大队部门前。见到邓方知时,表扬邓方知是个实干家。书记说:"方知啊!咱们公社,十三个大队,就你最年轻,就你最能干,你才干三个月,就整修出这样一条平坦大道,人们都叫好,我回去就叫通讯员来采访你,报道县里宣传你。"
邓方知对书记说:"别别别!书记,现在不是时候,等秋收后,真的丰收了,到那时你带通讯员来看看不好吗?"
书记握着邓方知的手说:"方知,你在咱们公社十三个大队书记是最年轻的,今年二十四岁了吧?"
邓方知说:"我二十三了。"
书记说:"真年轻啊!"
邓方知送走了书记,他准备今晩上召开生产队长会议,要快收快种小麦和油菜,并把路边,水渠边,小河池塘边所有的闲散地全部栽上油菜,争取明年脱离老百姓无油吃的历史。这一决策得到了十位队长的拥护。邓方知在会上倡议说,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希望生产队多养猪,多养鱼,争取明年过春节的时候,让社员们都能吃足吃好肉,家家都能大锅做米饭,小锅烧鱼过上舒心愉快幸福的春节。
总之,我们做官的不为百姓谋利益就是不称职;不称职者就要下去,我不用那四平八稳的庸人。
邓方知号召大家以民为本,服务于老百姓让农民对你竖起大拇指,才是对你的认可。同志们啊!我们要实干,不能天天给老百姓画饼充饥,你要想让老百姓说你好,必须让他们先吃饱,然后再让他们吃得好,这才是我们想要的。
1 1 1
邓方知最大的优点,就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多粗多长。他在跟随邓西平学习这些日子里,总是感觉自己是那么无知,比起邓西平来,他是大海,自己就是一条涓涓的小溪。邓方知担心如果不好好学习的话,他这条溪流就会断流干涸。他得借这得天独厚的优势,虚心好好地向邓西平学习。
邓方知上任邓南村一把手,邓西平感到最大的变化是,所谓的"五类分子"会议召开少得不能再少了。就开了一次,轻描淡写地说了要好好劳动改造等套话外,还没有十分钟就散会了,令与会者还没有稳定下来,不免有些遗憾。从那就没开过。
花玲玉对邓西平说:"邓方知这个人行!他懂得人的心里,他担任邓南村的当家人,是老百姓的福。"
邓西平说:"是啊!他有知识,懂法律,关键这个人还特别讲究。这样的人当官就是咱们老百姓的福。"
花玲玉说:"老邓,方知再来学习时,你跟他说,把咱大队和四周临边大队河堰的树,全部更新,栽上桑树苗,我敢保证两年以后能养许多蚕丝,能卖好多钱。第一二年桑苗沟里套种瓜果蔬菜也是一笔较大的收入。到那时将会是一笔很大的收入的,老百姓更会拍手叫好的。"
邓西平说:"这样的话也能优化邓南村和邻界村庄比邻的环境。再用两年的时间,把邓南老宅子上的除了那些百年老树和近年来老百姓自行栽在院子里珍稀树木保留下来外,一律统一种上核桃票子银杏等结果树木,既长木材又能年年结果该有多好呢!"
花玲玉说:"是的,这些想法多好呢!你何不借方知跟你学习这么好的机会给他讲呢,一个当家人,只要善于倾听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能把理想变成现实,就是对人类和社会的贡献。"
邓西平真没想到妻子眼光是那么的高远,见解是那么的开阔。要实现她的这些理想,那么人民的生活无疑是无比幸福美好的。但是,只要能好好地干,也不能说就不能实现啊!作为一个村,一个公社,或者一个县的主要领导连理想都没有,无疑就是这些地方人民的不幸和悲哀。要想过好日子也是很难的。邓西平一定要把花玲玉的这些建议好好地和邓方知谈谈。要是邓方知能采纳一半也是好的。邓西平又一想想,有时候作为一个大队领导人要全盘考虑,顾及到方方面面人的利益,还得注意是否对周围大队的环境影响等等因素,所以,一件看似很好的事情,执行起来也是有难度的。不过该给方知说还是要说的,给他建议的这些事情都是有利于全大队社员的。邓西平还是在今晩上学习结束的时候和邓方知书记谈了。
邓方知说:"叔,婶子的建议非常好,今年秋收结束后,我们要集中精力搞旱改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改造单一的排水站,变成为排灌溉站,工程量是很大的,估计得到明年一月份才能完成。一千亩地的旱改水,各生产队沟沟渠渠开挖也得三四个月,听说今年县水利也有重大工程,预计我们大队至少也得派二百名民工参加。这样的话,我们的劳动力就所剩无几了。不过困难再多,婶子的建议还是要采纳的。今天晚上我还不能保证那些事能列入可行性计划中,我们还得开会集体研究。一旦研究通过的工程,我们马上实施。我估计,今年利用我们邓南村在自己的河堰滩涂栽桑养蚕一定能实现的。"
邓西平说:"方知,你说得对,我们要打有把握之仗,尽量能把事情做一件成一件,这样才能够步步为营。"
邓方知说:"是的,叔我对你说的都是真心话,就是有些事情不能完成,我也尽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