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洋溢的歌曲,具有让人反复吟咏,百唱不厌的魅力;优美的歌声,能给人带来愉快;健康的歌声,能使人受到教育;雄壮的歌声,能使人得到鼓舞……追随红色足迹,红歌唤起了红色记忆。
历史不会忘记,在五、六十年以前,一首首高亢嘹亮、激动人心的旋律,在中国人民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如《东方红》、《国际歌》、《志愿军战歌队》、《义勇军进行曲》(国歌)、《歌唱祖国》、《洪湖水,浪打浪》等,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这些歌曲响彻在我国960万平方公里大地上,极大的抒发了中国人民的豪情,有力地鼓舞了中国人英勇作战的斗志,不断地唤起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建设祖国的热情。而今,这些歌曲穿越半个多世纪的光阴,听起来依然给人以欢欣、给人以力量。它不仅使老一辈人产生美好的回忆,获得春回大地的欣喜,还吸引更多的年轻人,激励他们不断的开拓进取,奋发向上。因为这些歌曲,唱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英雄气概。
艺术之美,在于给人以美地享受,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可以使人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令人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美感,并以此净化人的心灵。一篇寓意深刻的诗文,一首激情洋溢的歌曲,一幅生动形象的图画,一部情节动人的戏剧,都可以使人陶醉在诗情画意之中,令人产生一种不可言状的美感,而心灵也从中得到了净化。
值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我把从1979年以来搜集整理的部分红歌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传递给大家,以飨读者。
《国际歌》——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战歌
屈绍金搜集整理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
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民!
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
要为真理而斗争!……”
这首著名的无产阶级的战歌——《国际歌》,是法国工人欧仁·鲍狄埃(1816—1887),1816年10月4日生于巴黎。他创作这首歌的时候才14岁。这首歌的名字叫作《自由万岁!》1848年,他作为一个街垒斗士参加了工人反对资产阶级的伟大战斗。
鲍狄埃,出生于贫穷家庭。在整个一生中,他一直是一个穷人,一个无产者。他起先靠包装箱子,后来靠绘制印花布图样来维持生活。
从1840年起,他就用自己的战斗歌曲来反映法国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巨大事变,唤醒落后的人民觉悟,号召工人团结一致,鞭笞了法国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政府。
在伟大的巴黎公社(1871年)时期,鲍狄埃被选为公社委员。在3600张选票中,有3352票是选他的。他参与了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府——公社的一切措施。
公社失败后,鲍狄埃被迫逃到了英国和美国。著名的《国际歌》就是他在1871年6月,也可以说,是在5月的流血失败之后的第二天写成的……。公社被镇压了,但是鲍狄埃的《国际歌》,却把他的思想传遍了全世界。
1876年在流亡中,鲍狄埃写了一首长诗“美国工人致法国工人”。
在这首长诗中,他描绘了在资本主义压迫下的工人生活,描绘了他们的贫困,他们的苦役劳动,他们遭受的剥削,以及他们对于自己的事业未来的胜利所抱的坚强信念。
公社失败后以后9年,鲍狄埃才回到法国,回国后立即参加了工人党。1884年,他的第一卷诗集出版了。1887年第二卷出版了,题名为《革命歌集》。
这位工人诗人的其他一些歌,是在他死后才出版的。
1887年11月8日,巴黎工人把欧仁·鲍狄埃的骨灰送到拉雪兹神父墓地,在那里埋葬着被枪杀的公社社员。无数的人群参加了这次没有宗教仪式的葬礼。四面八方都在高呼:“鲍狄埃,万岁!”
《国际歌》正如伟大导师列宁所说,“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歌”。每当旭日初升的时候,《国际歌》雄伟庄严的革命旋律,就随着红色电波,飞山越海,穿渡重洋,回旋在太空,激励着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革命人民为共产主义伟大理想而英勇奋斗。
让《国际歌》响彻云霄,震撼全球!
“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