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玉文和徐东阻击战纪念馆

作者:赵淑玲

许玉文和徐东阻击战纪念馆
解放战争中,徐东阻击战与塔山阻击战、黑山阻击战成为最著名的三大阻击战,而徐东阻击战则被认为是解放战争中最大规模的阻击战。徐东阻击战发生在1948年11月11日至22日,是淮海战役中华东野战军为阻止国民党军邱清泉、李弥兵团东援被围的黄百韬,进行的一场阻击作战行动。地点在江苏徐州以东侯集、林佟山、大许家地区,共歼灭国民党军队1万余人,为淮海战役胜利奠定了良好基础。
作为徐州铜山区徐庄镇太平村的农民许玉文,为什么会投巨资修建“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纪念馆”?其中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带着疑问,2024年7月6日笔者亲往位于太平村的“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纪念馆”,与许玉文聊起了许多过往的事情。

许玉文向小朋友介绍阻击战情况

当问起许玉文办馆的初衷时,他说:“在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徐东阻击战中,国共双方军队激战11天,其中在太平村就打了6天6夜,其惨烈程度令人震惊。我为什么要建这个馆,主要是因为父亲的嘱托。徐庄镇太平村这块土地上牺牲了太多的烈士,在这片被鲜血染红的土地上,后人不应该忘记这段历史。父亲曾经对我说过:你以后有钱了想着为牺牲的烈士修一座纪念碑。父亲许凤标是一位老军人,我从小就听父亲讲发生在太平村那场惨烈的战事,父亲和村里的老人都记得在1948年11月份,整个村庄都被国民党军队的飞机、大炮炸毁了,树都没有了,村西边战场上死的人一个挨一个,尸横遍野,战斗结束后,一些穷人看到国民党兵身上穿的大衣、鞋子质量好,就扒下来拿回家,有些尸体都是祼体。那片土地号称‘万人坑’,1949年直到过完春节,地里的死人都有臭味了,我父亲正好从部队回家探亲,看到这情景父亲和丁文胜等人一起把死尸埋葬。由于这片林地全是乱坟岗子,村里人没人敢去这个地方,村里便安排父亲去看护这片林地和庄稼。”
许凤标曾经荣立“特等功”
许玉文的父亲许凤标,1928年12月出生,1946年10月,他18岁时,被本村伪保长柳胜法抓了壮丁,被迫参加国民党的军队。1947年2月,他感觉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就从国民党队伍里逃离,参加了解放军,被编到苏北军区第六军分区独立旅(淮海独立旅)一支队二营五连二班。1947年2月份,独立旅从鲁南南下苏北,回到淮海地区作战。许凤标参加解放军队伍之后,思想不断进步,觉悟不断提高,不怕牺牲,作战勇敢,与战友们驰骋在苏北战场上,他参加了高邮、成阳岗、盐驼、连云港、板闸子、宝应等多场战斗,并荣获特等功一次、二等功一次。
1948年11月,第六军分区独立旅一、二、三团和灌云、宿迁两独立团参加淮海战役,解放了板浦、南城、墟沟、连云港。11月初,六分区一、二、三团及灌云、宿迁两独立团集结于大伊山。6日晚,灌云独立团攻克板浦,7日,一、二、三团北进南城。8日,解放了连云港。连云港解放以后,我军士气大振,军威大增!淮海独立旅指战员坐火车来到新浦洪门,在连云港休整两天,旋即又南下到淮、涟、泗一线布防,准备新的战斗,经一天半的行军就赶到了淮阴。
1948年11月15日,淮海独立旅一团南下到淮阴县牛皮、古寨地区,天气渐渐凉了,部队给战士们发放了棉衣,同时对部队进行新式整军教育。在唐沟举行的解放连云港战斗的评功会议上,许凤标获得了二等功。许凤标老人回忆道:“评功大会后,因我膝盖和臀部在和敌人肉搏时都负了伤,部队领导安排我住进了医院并奖励当时华中票1元(新四军专用)。伤愈后,王连长和窦连长亲自接我出院。后来我又参加了王营战斗、板闸战斗和宝应战斗,这三次战斗也更加激烈。每次战斗我所在团官兵都伤亡过半,战后由宿迁独立团和淮安独立团补入我们团。”
许凤标在这几次战斗中,不怕牺牲,作风顽强,作战勇敢,战功卓著,战后1948年12月下旬在淮阴丁集镇,被淮海军分区评为特等功,获得特等功奖章一枚,奖章背面编号为23。
为什么有着那么高的战功却又成为了农民?原因是什么?许凤标老人在2004年曾经回忆说:“宝应战役后,我团进行休整,在那期间,我向连长告假探亲,在回家前,我向连长讲明了探家理由,一是想回家看看,好几年没有见过年迈的父母,二是想找当时抓我壮丁的柳胜法算账。谁知在我到家时,柳胜法之前就逃走了(因为当时苏北已经解放,这些坏人都外逃避风去了),再加上父母年迈有病,请了假日已经过去了,后来我去找我所在的部队,但找了几个驻扎过的地方都无有音讯,我在无奈的情况下又返回了家乡,谁想到,我这一误,一转眼在乡下已60年过去了!”
许玉文和徐东阻击战纪念馆
寻访父亲战友
1995年,许玉文才知道父亲有一枚特等功臣纪念章,编号为23,以前父亲从来没有告诉他们兄妹5个,也从不炫耀。1949年1月淮海战役胜利后,许凤标回乡探亲再回部队时却发现部队早已转移,不得已只能回家务农。他当过饲养员、看过庄稼场子,因人品正直,大家送他外号“大炮”,他也从不和人争吵生气。许玉文自幼时起,经常听父亲讲述战斗的故事。父亲讲一回,哭一回,特别是讲到战斗如此惨烈、牺牲人数之多时,更是泣不成声。这些故事在许玉文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记忆。
2009年,许凤标弥留之际,拉着儿子许玉文的手叮嘱:“孩子,一定要把徐东阻击战的故事传下去,把咱家乡太平村的这场正义之战的事迹告诉后人,叫子子孙孙们别忘了这场战斗牺牲的烈士们。”那年,许玉文38岁。
为了解徐东阻击战的历史,一切从头开始。和庄稼地打了半辈子交道的许玉文拿起了笔和纸,四处奔波,开始了艰难的寻访。附近村子里80岁以上的老人,成为许玉文重点走访的对象。他抽出一切空闲时间,骑着摩托车来往于徐东阻击战的区域,记录家乡那场战斗的点点滴滴。许玉文奔波于灵璧、连云港、淮安、宝应、河南以及本地,寻找、采访知情人100余人。为了让这段历史的脉络尽量清晰,许玉文尽量多采访一个人,记录也非常细致。由于父亲没文化,一个连在战斗中还有十几个人。一个山东腾州战友叫路洪义,他受伤后,许凤标把他从战场上背下来,送到后医院。还有一个战友叫刘立才,家在安徽灵璧,也是受伤后被许凤标送到后方医院。1996年许玉文曾经去安徽灵璧寻找没找到。张兆祥是许凤标战友,1930年出生,许玉文在连云港打听父亲的参战地海州时,通过党史馆联系到张兆祥的后人信息,得知老人生活在重庆大渡区。2019年10月15日,许玉文见到了父亲的战友袁波南,他曾经担任团级宣传员,他还记得许凤标获得特等奖章的事,他写过回忆录和证明。2022年3月8日,袁波南夫妇俩同一天去世,袁波南是1930年出生的,老伴是浙江金华人,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
建馆之路
父亲的遗愿成为许玉文心头的一副重担,他发誓要将家乡徐东阻击战英雄们的事迹传扬,告慰父亲的在天之灵。为了实现那个多年的心愿,他决定自掏腰包出资建造一个纪念馆。其实在1996年父亲还在世时,许玉文就骑着摩托车开始了千辛万苦的寻访。这对于只有小学文化的许玉文来说是一个浩大的工程。除了从小听父亲讲述模糊的故事外,他手头没有任何关于这段历史的资料,但收集整理英雄事迹的工作必须干下去。
作为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要想建一个纪念馆并非易事。2021年5月,许玉文得知陈景山后人的回忆录上面,有85团徐东阻击战85团团长的回忆录,可作为文史资料,就想方设法找到。没有办馆经验,许玉文就多次跑到淮海战役纪念馆参观学习,学习别人的布展方式。
一开始场馆名称叫“太平村阻击战纪念馆”,后来听取国防大学钱庆国教授的建议,又把馆名改为“淮海战役徐东阻击战纪念馆”。许玉文找来设计师,在村民广场设计了红色长廊,建了八幅大型石头浮雕。一楼展馆仅装修、布展、陈列物品就花费四十多万元。馆中有一个老式顶子床,是济南战役一位营长受伤后睡过的床,后来这张床让其后人在1990年花五千元买下来了。听说许玉文建馆,他父亲也参加过徐东阻击战,就把床赠送给纪念馆,留作纪念。
2021年4月,徐庄镇党委在村民广场南侧为老英雄许凤标建了一座纪念亭和纪念碑。许玉文计划建造纪念馆的想法得到徐庄镇党委、政府和太平村的大力支持。太平村村委会同意将村里原有的2层办公楼房,给许玉文建造纪念馆使用。许玉文高兴得夜不能寐,开始整理房间,进行装修。他找来专家帮助纪念馆设计、写说明、制作展板。2021年10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开馆仪式。
 
成为研究徐东阻击战的“土专家”
徐东阻击战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爆发的?为什么成为解放战争中的一场最著名的阻击战?许玉文通过查询大量军史、党史,了解到发生于1948年11月11日至22日,历时11天的阻击作战,史称徐东阻击战。是淮海战役第一阶段,华东野战军为围歼国民党军第7兵团,在徐州以东地区对国民党军第2、第13兵团实施了历时11天的阻击作战。为什么在方圆30里的大许家一线,东援黄百韬后团的国民党军李弥、邱清泉兵团的12个师,在大量飞机、大炮、坦克掩护下,沿陇海铁路及两侧向解放军阵地进攻,始终未能越过防线,国民党军最后以伤亡一万余人的代价,前进不到20公里。而担任正面阻援的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第7、10、11纵,依托临时构筑的防御阵地,采取正面阻击、侧翼积极出击的灵活战法,使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宋时轮指挥的10纵一个师在六天阻击战中,连续打退敌人的十次攻击。当时华野10纵29师师部、85团团部以及一个预备连都在太平村。
许玉文和徐东阻击战纪念馆
据《中共徐州历史大事记》记载:“11月11日至22日,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将黄百韬的4个军包围在碾庄圩地区。从12日起,华野4纵、6纵、8纵、9纵、13纵等5个纵队,以四面八方向敌攻击,相继占领了一些村庄。22日全歼守敌,黄百韬毙命,第64军军长刘镇湘被生俘。至此,黄百韬兵团的4个军及其指挥下的44军共10万余人被全歼,人民解决军取得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大胜利。”
“这场阻击战是人民解放军在淮海战役中规模最大、战斗最激烈的一次防御战,奠定了淮海战役第一阶段乃至整场战役胜利的基础,在解放战争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精彩篇章。”多年来,许玉文已经成为研究掌握徐东阻击战历史材料的“土专家”。在纪念馆,他是义务解说员。走出家门,他又成为宣传徐东阻击战的义务宣讲员。
有时清晨,许玉文还没起床,电话铃声就不断响起,来馆里参观的人每天都有,有时一天能接待上百人,许玉文一直坚持不设捐款箱、不收门票。有些人不理解,说他犯傻,放着好日子不过,瞎折腾。但许玉文说,父亲在世的时候,就常常告诉他:“我现在活着很幸福,比起战场上死去的烈士,我们吃点苦受点累,不算什么。不要向政府索要什么,我能把你们兄妹几人培养成人,我很知足也是我的荣幸。”因此,他从没怀疑过自己的选择。这些年,许多外地人知道了许玉文和他的徐东阻击战纪念馆,都慕名来参观。一位书法家参观后回到家里,写下一幅字《传承爱国精神》,赠给许玉文留作纪念。
2021年5月,许玉文还制作了一块“淮海战役徐东太平庄阻击战华野10纵29师85团阵地遗址纪念碑”,立于村西边当年的战场上,让后人永远记住这段历史。
(4)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