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还记得“坡子街”上半瓶五粮液与甲鱼宴的故事吗?近日,市纪检监察机关为推进廉洁文化大众化工程,面向全社会征集了一批鲜活的廉洁文化作品。其中根据“坡子街·廉洁泰州”栏目改编的“舌尖上的‘廉’味”系列微电影是其中的代表,微电影一共6部,可以通过泰州廉政网、“我的泰州”APP、“智慧文联”云平台线上观看,本报将陆续刊载相关影评,以飨读者。
胶片质地,暖黄色调,斑驳墙面,老式吊扇,长条板凳……
影片《甲鱼宴》开场,就呈现一系列怀旧元素,把观众拉回百废待兴、方兴未艾的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镜头首先聚焦一位头发微霜、眉头紧拧、眼神坚定的中年男性,他坐在乡镇大会堂的主席台正中央发言,声音沙哑而有力:
“去年一年,乡里光招待费就花了将近两万块!”说到此,中年男子沙哑的嗓音变得更沉重,可以看出他对这项过度消费的痛心疾首。
原来,这是虞港乡新上任的党委书记廖光荣,从发言可以看出,这位领导颇具实干精神,一上任就调研所在地域的财政情况,一针见血指出弊病,毫不含糊着手开源节流的改革:
“我谈两点,第一点:咱们今天就立个规矩:招待费削减三分之二!今天就不招待大家吃饭了,以后也是,中饭自带!”
掷地有声的改革话语,回应的却是左右和台下面面相觑的眼神、暗流汹涌的心事。有人觉得这不过是“新官上任三把火”的形式主义,倚靠门口旁听的虾贩春来,更是斜眼流露不屑:“说说而已!”
虽未亲睹上述争议,但廖书记似有洞悉人心的智慧、一诺千金的胆识,他接着表态,将以身作则、清廉为范:
“第二点,我到虞港乡,一条被褥来,一条被褥走,请大家监督!”
掌声在会场响起,乡民春来和伙伴却心怀怨愤地离开:新来的廖书记不允许公款吃喝,让以售卖鱼虾为业的春来们认为,此举措会影响自身利益,因而一开始就对廖书记怀有偏见,也为后面情节的冲突蓄势。
冲突是推进这部影片向前的助推剂。为了通过戏剧冲突来增加影片的可看性,《甲鱼宴》中是以廖光荣书记和鱼贩春来作为冲突两方,有大段情节是通过春来视角推进的,偏偏就无巧不成书,春来每每“撞见”廖光荣书记的“秘密”,加深了误会:巷口,春来看见一年轻姑娘给廖光荣塞了两包“礼物”。春来鄙夷地哼了一声:“不害臊!”接着,菜市场上,廖光荣没有买鱼贩的高价活甲鱼,也婉拒了春来兜售的大虾,而是看中降价处置的二十元死甲鱼,这让春来更认定眼前这位书记准备背着乡民,用公款大吃大喝。至于为什么廖光荣买便宜甲鱼,春来断定是为了“报假账”,以“活甲鱼”的价钱向公家报销,自己净赚五六十元的差价……误会一步步叠加,春来怨愤情绪越垒越高,“冲突”即将集中爆发。
这场“冲突”的高潮正是在呼应电影片名的“甲鱼宴”。
“这红烧甲鱼、清蒸甲鱼还有甲鱼汤,老廖啊,你这是搞了个甲鱼宴呐!”廖书记宴请市城建局周局长、副县长黄德如,影片借人物之口说出这场宴席的“隆重”。恰在此时,春来气势汹汹闯进来,他的身后是县纪委副书记林恒毅。原来,春来向县纪委检举廖光荣书记贪污腐败,而这席“甲鱼宴”就是人证、物证俱在的“案发现场”。形势陡然紧张严峻,这时情节又出现反转,现场的这些人证、物证,反倒证明了廖光荣书记的廉洁奉公、一心为民。原来之前的春来视角怀有偏见,因而所见并非事件全貌,影片于是转而从全知视角还原事实真相:这甲鱼其实是廖光荣自掏腰包买下,拜托乡政府厨师帮忙烧成,因为“囊中羞涩”,所以只能买便宜的“死甲鱼”,并未从乡政府公款中支取一分钱,所以“赚差价”更是无中生有。至于之前“送礼”的姑娘,其实是厨师的妹妹冬妮,廖书记曾借钱给她筹备婚礼,冬妮送了自家种的茶叶答谢,可就连这两包茶叶廖书记也并未接受,还给了冬妮的厨师兄长……县纪委林书记补充:
“这么多年,廖书记动不动就自掏腰包招待,有时还拉着乡长、副书记担着点,他们家属好几次到我办公室诉苦,你说,这点情况,我不比你清楚?”
林书记等人耐心的解释,让春来误会消解,直率的小伙子顿时羞愧不已,但廖书记诚恳地宽慰春来:前些年虞港乡的招待费确实高,才给这小伙子留下不良印象。而这次宴请的目的也绝非吃喝享乐,而是为了虞港乡百来户渔民的自建房政策早日落实,其中就包括春来家。面对眼前无私付出、一心为民的好干部廖书记,春来更加无地自容,廖书记拉着春来一起坐下,共享这顿他私人请客的“甲鱼宴”。
短短十八分钟的微电影,却有一种张弛有度的诗意之美,几处转场设置空镜头,让观众得以领略故事发生地——姜堰水乡的空灵魅力。
于此,观众们在如画风景的欣赏间、乡里人情的会心一笑中、环环相扣的情节推进里,清楚地看见一位人民好干部廖光荣。这样的好干部理应在更多的艺术作品中被传扬、被看见、被理解。有这样磊落坦荡的干部引领,虞港乡上下将会团结一心,乡村振兴建设定当欣欣向荣。
附:廉洁泰州原文
我平生只做了一件骗人的事,而且骗的是县法院院长,至今想来也非常内疚。
1983年底,我在泰县港口镇当党委书记。在全镇党员干部大会上,为了表示我端正党风的决心,我说:“自己一个背包来,一个背包去!”自己关于端正党风方面的表态挺硬邦的,可有一件事让我长期伤脑筋:那就是镇里没钱招待下乡检查工作的县里的干部们。要是干部们到乡下工作跟企业有关,只要挂上一点边儿,那当然由企业招待,挂不上边儿的难煞人!偏偏在这个时候,我的朋友法院院长到镇里来找我,处理落实有关房子政策的事情。那时候港口区没有法庭,“四菜一汤”政策也还没有下来,因此,我只好像往常一样,自掏腰包了。当时,我每个月一半的工资得用于招待,可就苦了老婆孩子。有时,副书记也帮助一起分担。有个书记家属为此事竟跑到我家找我家属诉苦。我在县机关工作了十几年,熟人多,每到吃饭的时候少不得避一避,这回避不了。朋友来也不能招待得太简单,可是说简单,半个月工资没了。我真为招待的事烦恼。
那天也巧。早晨,我在农贸市场溜达,看到一个农民拎着一条2斤左右的死甲鱼在叫卖。哇,有了,招待院长的东西有了,规格既高花钱又不多。农民说甲鱼刚死,只要20元。活甲鱼100多元1斤呢。可听人说,死甲鱼是不能吃的,有毒。我在死甲鱼旁转悠,有几个干部看到我在转圈儿,问我是不是想买?我说也不知死甲鱼有毒没有?他们几个人似乎挺有经验,上去看看甲鱼的头,摸摸壳,很内行地断定,农民说的话是真的,刚死不久没什么问题。
于是,我拎着那只软乎乎的甲鱼回镇政府。厨师杀甲鱼时,我特地去看了看,还好,血挺新鲜。那天中午,我只花了40多元,一盘2斤重的甲鱼上了桌,满室飘香。院长说,这是他第一次吃到最大最香的野生甲鱼,还说野生甲鱼长这么大不容易呢。
晚上,院长离镇回去的时候一切正常,我那颗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姜伟婧 中学语文教师,南京师范大学文学硕士。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泰州市评协和海陵区作协副秘书长,泰州市中语会理事。泰州市学科带头人,泰州市“311人才”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泰州市宣传文化系统“六个一批”人才,泰州市首届青年文艺新星,2023年“最美泰州人”,出版散文集《长住美与深情里》,该书获得泰州市政府文艺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