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林子村:走出致富新“鲈”子

戴圩街道林子村立足实际,瞄准市场需求,与水产养殖企业合作,积极发展鲈鱼水桶养殖项目,蹚出了一条村集体增收新路子。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林子村:走出致富新“鲈”子

走进戴圩街道林子村鲈鱼水桶养殖基地,记者看到,14个蓝色大圆桶整齐排列,工作人员撒下一把饵料,桶里鱼儿翻腾而起、争相抢食。据悉,这些“大圆桶”名为陆基高位池,是一种新型水产养殖模式,相较传统池塘养殖,具有占地面积小、养殖密度高、周期短、空间利用率大、投入品可控、易于管理等特点。

戴圩街道林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说:“箱子里的鲈鱼中秋节前能上市,现在的价格在25元左右,利润很可观。”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林子村:走出致富新“鲈”子

据悉,林子村自然资源相对匮乏,不适合从事大规模的种植、养殖。为了破除本村发展瓶颈,扩大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林子村党支部书记李海军多次召开村级党员代表会议和村“两委”会议,探讨如何增加集体收入。村干部们先后前往宿迁、新沂等地进行考察学习,最终与宿迁渔业鲈鱼养殖基地签订合作协议,建设温室大棚养殖鲈鱼。

李海军介绍:“签订合同后,我们从企业购买鱼苗鱼料,企业工作人员会给我们提供技术指导和市场保护价格,确保我们能挣到钱,销路不用愁。”

项目确定,说干就干。2022年10月,林子村引进14个养殖桶,建成标准化鲈鱼养殖基地,先后引进7万余尾鲈鱼鱼苗开始养殖。初期,虽然有厂家的技术支持,但由于养殖经验不足,不少鲈鱼出现了死亡。

李海军说:“前期经验不足,温室水温、喂食的时间节点、换水量都把握不好,后来经过厂家技术员到现场指导后,鱼苗死亡现象渐渐减少。”

富民强村在路上丨林子村:走出致富新“鲈”子

经过一年多的摸索,林子村逐步掌握了水桶养鱼的关键技术,包括温度控制、水质管理、饲料投喂等。目前,基地的鲈鱼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李海军说:“现在市场价是25元一斤,我们一条鱼就能赚10元以上,今年保守估计最低能赚50万元。”

展望未来,林子村计划进一步扩大水桶养鱼项目规模,增加集体收入。李海军说:“中秋节将鱼销售完之后,我们打算再增加14个养殖大棚。”

此外,林子村还将300亩的集体土地以1000元一亩对外发包,用于种植经济作物,每年可增加集体收入30万元。接下来,林子村将积极探索其他高效益、低风险的养殖项目,以多元化发展带动村集体经济的持续增长。

融媒体记者:胡敏
摄影:郭家良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