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睢宁“下邳仙羊”

睢文学

探源睢宁“下邳仙羊”
自古以来,羊在中国文化中不仅是吉祥的象征,更是美食的代表。古人以“羊大为美”、“鱼羊为鲜”,足见羊在饮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秦末汉初,张良征战途中,于双溪(今双沟)闻香下马,品尝全羊宴后精神焕发,其美味令将士士气大振,终成大业。
睢宁白山羊,自汉代“下邳仙羊”传承至今,皮薄骨细、肉质细嫩、膻味极小,享誉全国。睢宁县有悠久的养羊历史,睢宁白山羊因其性灵敏、成熟早、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等特点而闻名。主要产于江苏徐州睢宁县。

       一般的白山羊在每年的5月发情配种,但是睢宁白山羊每年可进行两到三次的繁殖,远远超出其他品种的白山羊。睢宁白山羊头部上宽下窄,呈三角形;颔下均有须,丛生。眼大有神,开张良好,眼球呈黄色,瞳孔为黑色。耳大小适中,向外上方伸展。成年公羊头部稍短,额部突出,有卷毛,嘴短;成年母羊头部稍长清秀,额部微凹,嘴窄长。有角羊占60-70%,羊角为琥珀色,粗壮而呈三角形,向外上方或向后弯曲。成年公羊角粗壮,稍长,角长平均为13.6厘米左右;母羊稍细短,角长平均为12.5厘米左右。

        2006年,睢宁荣膺“中国白山羊之乡”称号,“睢宁白山羊”更成为地理标志商标,彰显其独特品质。2018年,“睢宁白山羊”通过审批,成为睢宁首个国家级地理标志性物种。

(1)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