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庄镇丁滩村:返乡养蚂蟥,别样“蛭”富路

邹庄镇丁滩村:返乡养蚂蟥,别样“蛭”富路

近日,记者来到丁滩村蚂蟥养殖基地看到,一排排养殖大棚整齐排列。棚内的蓄水池里,一尾尾蚂蟥栖息在水池边缘。养殖户赵重生正在查看蚂蟥的生长情况。

养殖户赵重生说:“现在蚂蟥价格大概在70元一斤,一个蚂蟥的重量在20克到25克之间,能卖2元钱。”

据了解,50多岁的赵重生曾在南京经商,让大多数人头皮发麻的“吸血虫”,在他眼里却是能致富的宝贝。需求量大、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是他选择养蚂蟥的主要原因。2021年赵重生回到家乡,利用自家土地尝试养殖蚂蟥,刚开始建起两个温室大棚,从苏州购买种苗,由于经验不足,蚂蟥水肿疾病频发,让他犯了难。

赵重生回忆道:“因为对蚂蟥的习性不了解,蚂蟥经常生病,造成了很多损失。”

邹庄镇丁滩村:返乡养蚂蟥,别样“蛭”富路

蚂蟥养殖水质是关键,赵重生积极借鉴外地先进经验,对传统规模化水蛭养殖技术进行改良,在每个养殖池内配备了活水滴灌设备,种养了易存活且净化效果好的睡莲,放置了供蚂蟥休息的泡沫板,有效减少蚂蟥养殖过程中病害的发生。

为了保持饵料的鲜活,赵重生特意购买了小螺蛳,并统一养在池内,根据蚂蟥饵料需求量定期投喂。通过不断地学习总结经验,蚂蟥越养越好。去年他又扩大了养殖面积,目前拥有养殖基地10多亩,共有7个养殖棚。

赵重生说:“每平方米的蚂蟥产量在两斤多,一个棚可以收入3万元到5万元。”

邹庄镇丁滩村:返乡养蚂蟥,别样“蛭”富路

由于赵重生养殖的蚂蟥个头大、品种好,目前已被湖北客商提前预订,良好的市场效益坚定了赵重生养殖的信心。近段时间,赵重生在摸索育苗技术,希望进一步把蚂蟥养殖做大做强,形成富民产业链。

“如果育苗成功了,可以节省10多万元的成本,还能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赵重生如是说。

融媒体记者:李索雅
摄影:郭家良
编辑:程智
责编:郑惠珠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

(0)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