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群众健康“最后一公里”
作为最基层的医疗机构,村卫生室是群众看病就医的第一站。近日,记者在碾庄镇大宋村卫生室看到,室内环境整洁,药品摆放有序,村民正在输液室输液。
据了解,该村卫生室覆盖人群约3000多名村民,年龄大多在50岁以上,平时主要为村民提供基本诊疗、健康服务等。
碾庄镇大宋村卫生室负责人王苏梅说:“我们尽量满足群众的就医服务需求,并对患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村民进行定期随访。”
像大宋村卫生室这样的村级卫生室,我市共有571家,主要服务全市143.43万常住人口,履行疾病预防、健康宣教、基本公卫和老年人健康管理等职责。为全面提升全市乡村医生的业务水平、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群众基本卫生需求,今年我市共组织开展两轮乡村医生适宜卫生技术培训,参培人数达2469人次。
“家门口”的中医服务
同样围绕“提高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全市各镇中心卫生院也积极行动起来,跑出优质医疗服务加速度,碾庄镇中心卫生院就是之一。在该院的中医馆,53岁的村民吕耀堂正在接受中医理疗。他的腰椎有些疼痛,已经连续3天来这里理疗,说起这里的医疗环境,吕耀堂很是认可。
村民吕耀堂说:“我们的卫生院设施、环境和服务各方面都很好,经过治疗,我的腰椎疼痛减轻了。”
碾庄镇中心卫生院的中医馆是省级“四级中医馆”,目前正在申报省级“五级中医馆”。近年来,该卫生院以中医馆建设为主体,增强科室建设和技术服务,进一步提高中医药服务能力。
碾庄镇中心卫生院医务科科长周远大说:“我们医院中医诊室设有康复、理疗、牵引、中医煎药等功能科室,方便村民就医。”
作为我市基层二级综合医院,碾庄镇中心卫生院突出中医特色诊疗,让中医药成为基层医院服务群众健康的新优势。下一步,该院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硬件设施换新、软件服务升级,努力满足群众多元化、多层次健康服务需求。
周远大表示:“我们准备联合市中医院,聘请专家过来坐诊并派人员进修,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同时,继续增加中医康复病房及床位,为群众创造良好就医条件。”
碾庄镇中心卫生院是我市“2+5+N”新型医共体建设模式的成员单位之一。在推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我市以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为牵头单位,发挥自身优势,健全机制、打通堵点,推动医疗资源下沉。
慢性病患者有“医”靠
铁富镇中心卫生院是第一批江苏省区域医疗中心,辐射周边8个乡镇。每周,该院都会定期邀请市人民医院等医院专家前来坐诊。港上镇村民丁女士手指关节有些疼痛,听说有专家坐诊,专门过来找医生帮忙看看。
村民丁女士说:“我把病情和医生说了一下,医生讲得很详细,没有什么大毛病,我也就放心了。”
与此同时,该院还依托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和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建设基层慢病筛防中心,形成“筛防治管康”一体化模式。走进该中心,只见大厅干净明亮,各类标志标识齐全。随着服务提升、流程优化,群众就医环境将得到持续改善。
铁富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马子孝表示:“我们将开展对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并发症的筛查,预计今年10月份完成这项工作。”
铁富镇中心卫生院基层慢病筛防中心的建设,是我市慢病筛防工作迈出快步子的生动缩影。去年8月,市卫健委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正式启动慢病管理体系建设工作,同年12月,慢病管理信息化系统正式上线。
如今,随着“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分级诊疗机制的实施,全市共组建227支家庭医生团队,1280名团队成员全面融入497个微网格,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覆盖60.7万人。其中,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签约率达71.09%。群众在“家门口”看病就医,已经实现了从“有”向“优”的转变。
记者 / 林琳 徐凯歌
编辑 / 程智 责编 / 郭修彤
编审 / 黄扬 监制 / 彭斌
文章来源: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