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邳名士陆世勣

作者:陆赏赐

下邳名士陆世勣

“陆世勣,字汝嘉,邳州举人,万历20年知萍乡县事。精明果断,爱士恤民,葺文庙,置祭器书籍,辑县志,建占鳌阁,县例照米编差余米入官,勣编差之后馀米尽蠲士,民颂之。”这是《江西通志·官师志》政绩第五十页、同治《萍乡县志》的陆世勣传。

“陆世勣,邳州人,举人,万历二十年任。精明果断,爱士恤民,捐俸修理立庙,并置书籍学宫,修县志,建占鳌阁,县例照未偏差,餘米折银肥巳。勣佥差之后,餘尽蠲(juan),分文不染介如也。”康熙《萍乡县志·官师志》对陆世勣政绩的记载。

陆世勣,字汝嘉,下邳名士,明代勤政典范,性格既有北方人爽直、仗义的秉性,又有南方文人的宁静与典雅的风范。据史料《昭萍志略》记载,陆世勣于万历二十年至二十五年(1592-1597年)任萍乡知县,任职期间秉公执法、是非分明、勤政廉洁,办事精明能干、处事果断干脆。他爱护百姓体恤民众,敢于打破陈规,依据县署惯例,按照俸米编派差事,所剩之俸米入官库存放,然他却将剩米用于周济贫困户,深受百姓爱戴。

纵观《乾隆邳州志》《咸丰邳州志》等,陆世勣是下邳陆氏家族明代唯一的一位举人。

乾隆《邳州志》所载,陆世勣,明万历元年癸酉科(1573年)举人,任萍乡知县。据此可鉴,陆世勣为炮车陆营陆氏六世祖,是明代一位举人。其父陆慇,因子世勣贵赠太医院吏目,文林郎中,胞弟世桢,生卒未知。综上,世勣祖约生于明朝嘉靖(1535-1538)年间,任职萍乡县令至万历26年1598年,这时应该已经致仕。

据邳州市炮车镇小集村《大明陆公墓志》所载,墓主人为下邳陆氏四世祖陆信,生于成化十五年(1479年),卒于嘉靖二十七年十月初二日(1479-1548.10.2)。

碑文选辑如下:“君讳信,字宗实,其先东吴长洲人也,国初,曾祖讳名四,始隶籍邳州。祖讳文,父讳让,兄弟八人。配郝氏、张氏、潘氏,生子八:长忞,义官早逝,次念、懃、慈,补郡庠弟子员;次慇、愿、悉、慤,俱业农。孙十二松、梅、梓、柱、槚、世显、世芳、世勋、世科、世臣、世勣、世桢。”

陆世勣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出知萍乡知县,任期至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共6年。萍乡县,明代袁州府属县。

万历二十年,陆世勣建占鳌阁,祀文昌神位。后知县贺邦桢改名鳌洲书院。堪与白鹿洞书院媲美!然肇基于陆世勣,绍于贺邦桢,特建于沈县令。

当时,萍乡县始建于宋代的濂溪书院、东轩书院、南轩书院,由于朝代的变更,被战争摧毁,仅剩昌文书院一所讲学堂。陆世勣到任的第三年春,来到县城小西门外萍水河畔。

下邳名士陆世勣
观望金鳌洲位于萍水河中,四面环水,绕洲而流,洲面十多丈,如鱼昂首波浪中,又因形状似鳌,傲立河中。河面碧波涵空,水光玉潋,鱼跃鹭飞,舟驶篙挥,一派水天合一的美景。洲内绿树翠竹郁郁葱葱,牛羊在草地上悠闲地觅食,恍若仙境。青山对映,蒹葭苍苍,郁郁葱葱,樵人出没,岭峰云飘,霞光浮动,良景无边,站在这天人合一的空旷境界,让人宠辱皆忘。
陆世勣深感此处是读书讲学的风水宝地,当即返回县署,召集任县教谕的广西举人文邦儒商议兴办学堂,拨出专款在金鳌洲上建设讲学阁,提振萍乡文风,祭祀文昌神,供邑人读书讲学,此为鳌洲书院之发端。

当年秋,两层阁楼落成。二楼设牌位,祭祀主宰文运功名的文昌帝君,护佑萍乡学子文运昌隆;一楼是读书讲学处,周边学子纷纷入阁,切磋交流学问,共同进步考功名,一朝鲤鱼跃龙门。

陆世勣来到金鳌洲,视察新阁非常满意,满心欢喜地冠名“占鳌阁”,寓意此阁建于金鳌洲上,占据了风水宝地,寄望萍乡学子掇大魁、占鳌头“鲤鱼跳龙门”,科举及第、金榜题名。

为此,他赋诗《占鳌阁》:

萍实桥西沙拥洲,阁楼新构砥中流。

南联笔塔文峰锐,东望云亭瑞霭浮。

缺补环冈舒凤翼,平分带水跨鳌头。

登临莫共凭虚啸,只恐客星犯斗牛。

诗中三四句描写占鳌阁与城南迎凤岭上的文笔塔相联,和城东的望云亭相望;五六句赞叹占鳌阁好似舒展飞翔的凤翼,象征着萍乡学子独占鳌头。

鳌洲书院建成之后,历代都是莘莘学子学习之圣地,被后人称为昭萍四大书院之首,是江西省萍乡市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古代书院,系江西省四大书院之一。通过世人的评价——当时都人士群颂习其间,一时发名成业,陆世勣在任萍乡知县期间,鳌洲书院的建设,开创了萍乡历史上人文建设的一个新征程,给萍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留下了盛大的文华遗产,见证了萍乡的盛世文风,这是知县陆世勣的特大功德!

万历二十一年,他修南宝積寺,改建敬一亭、教官宅。

陆世勣在兴建占鳌阁的同年,对孔庙进行了修葺完善,改建“敬一亭”及教官住宅,增置祭孔用具和大批书籍,期萍乡文脉传承,文风兴盛,文才辈出。

万历甲申年又建慎封亭,在县西插岭关,醴陵县界处。

万历十三年,陆世勣未接任知县之前有户17347户,人口84644人,万历二十一年接任后,有户17347户,118092口人,增加很快,足见政事清明,人丁兴旺,民生事业大有进步。

万二十二年,始建望云亭,址在县南迎风岭,旧址为四望亭。重建去思亭。

守卫插岭关,原名卡岭关,在县西60里结毛岭,万历时,知县陆世勣请移本县精兵并袁州卫军守之。

万历时,陆世勣修社稷坛、建风云雷雨山川坛,迁移东岳庙至凤岭、勤修翠微亭、天符庙,重修圣冈庙、楚王台、唯是轩、喜雨堂、分明楼。新建演武亭、重修布政司行署、按察司行署,将接官亭改名迎恩亭、修芦溪公馆,新建湘东公馆、修宣风公馆,新建插岭公馆、改建普济院、增建女监。

万历24年,他主修萍乡县志,主纂,萍乡进士简继芳,字庆源。万历26年,正式修成并刊刻。

康熙二十二年(1683)尚崇年纂修《萍乡县志》所载,又据清末举人刘洪辟于1935年私修《昭萍志略》记载,陆世勣祖任萍乡知县期间,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主修《萍乡县志》,礼聘简庆源编纂,书成,有“一代之信史”之誉。

从这一方面可以看出,陆世勣对一县之内地理环境非常熟悉,是一位有强烈事业心、有作为的人,是一位关心民生的知县。主修县志体现了作为知县的他文化功底深厚,重视县民文化教育,尽职尽责、勤勉公务。

他主持萍乡修志,书成作序文如下:

1592年开建占鳌阁,开一时读书之风气,堪比白鹿洞书院。若干年后,有后任县令作记,内容如下:

“阁以下为堂,堂远对晴峰,蕴藕可人;前有深院,春风小柳,秋日初芙,绿意红情,一叶一文心,一花一诗味。”这是清代萍乡县令胥绳武笔下鳌洲书院的风貌。

陆世勣是一位热爱萍乡的文人,任萍乡知县期间,作有《武功山射虎行》《昙华寺》《占鳌阁》等13首诗和一篇序文。

一、陆世勣《武功山射虎行》

环邑总高山,武功尤嵔壘,嵯峨三万丈,盘纡八百里。
嶔墟栈道齐,莽荡终南比,猿啼老树巅,豹隐丛林裏。
幽涧舞潜蛟,悬崖走狂兕,古路行人稀,深坞迯屋圮。
牧子竞熊肠,樵夫挂虎齿,田畴遍蒿莱,场圃皆荆枳。
遗鏺纷纵横,暴骸怜填委,为民父母心,伤哉痛欲死。
袒袖呼甲兵,奋髯持弓矢,有马难操韁,捨车而乘樏。
攀倏若贯鱼,穿岩如附螘,危度井剄师,险涉阴平壘。
死生眉睫间,云雾芒鞋底,剑戟日光寒,金鼓雷声起。
攘臂恼冯妇,裂眦怒任鄙,前洞邛邛胸,刃截猩猩趾。
徒手搏贙彪,赤脚蹵封豕,豹狼啮余息,犀象俛双耳。
股慄慴狻猊,角摧横麇麂,割麟血染轮,解獸肉如市。
获多士气雄,害驱居民喜,乌号飞入橐,干将跃归鞞。
蓁披道路清,林焚丘壑紫,山谷布牛羊,塍畦复耒耜。
夜眠枕席安,晝飧藜藿旨,嗟哉萍阳民,乐事今方始。

二、 昙华寺

龙泉此地称佳胜,老庚偷闻且暂登。
无数昙华岩外落,老僧石上说传灯。

三         占鳌阁

萍实桥西沙擁州,危楼新构砥中流。
南联笔塔文峰锐,东望云亭瑞霭浮。
缺补環冈舒凤翼,平分带水跨鳌头。
登临莫共憑虚啸,只恐客星犯斗牛。

除此以外,世勣祖与多位江西籍进士,如明后期东林党领袖之一邹元标,萍乡县进士简继芳,金溪县进士谢廷寀,安福县进士张程等皆有交往。

陆世勣任萍乡知县6年,办了崇文重教、启迪民智的实事,由此可见他是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得成事的官吏。他的故友邹元标在《萍乡县志》序中说,萍乡为边邻湘省的强县,因此有人说萍乡难治,来萍乡当官比较难。我的故交陆世勣,他以雄才担任萍乡知县,我寄书简给他:“割鸡牛刀,游刃有余;丝棼亦未易理,君候图之。”他勤勉务实,政绩明显,民众悦之赞之。从这也反映了陆世勣任职萍乡的实况。

陆世勣治理萍乡确实如邹元标所说“割鸡牛刀,游刃有余”,他在繁忙的公务之余,心有诗思,怀揣诗情,勃发诗兴,留下了一批描写萍乡风情的诗,其中有咏萍乡十景中的五景,有状写昙华寺、望云亭等古迹,有和韵前人吟萍乡的诗,还有一首古风长诗《武功山射虎行》,展现进山消除虎害的情景,写得有声有色,动人心魄,今天读来仍听到当年野兽的吼声、刀剑的鸣响……

祝愿下邳陆氏家族六世祖陆世勣在天有灵,护佑陆氏子孙繁衍昌盛,代有佳才,瓜瓞绵延,百世流芳!

注:邹元标(1551年-1624年),字尔瞻,号南皋。江西吉水县县城小东门邹家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与赵南星、顾宪成号为“三君”。20岁时跟随嘉靖进士胡直出游,遍历名山大川,拜访了诸多书院,饱闻各家学说,深受影响。万历三年(1575年)在都匀卫所(后改名南臬书院)讲学。万历五年(1577年)中进士,入刑部观察政务。大理寺卿,刑部右侍郎,吏部左侍郎,左都御史,加赠太子太保。崇祯初年(1628年),追赠为太子太保、吏部尚书,谥号忠介。

简继芳,字师启,别号庆源,祖籍湘东五里亭简家坳(今泉田乡樟里村)。嘉靖二十五年(1546年)正月十九日生,曾祖简凤翥,祖父简辅尧,义官,父简昌,寿官,母彭氏,继母贺氏,行一,妻潘氏。明隆庆元年(1567)中举人,会试二十三名,万历五年(1577)中进士,为第三甲一百九十三名。历任云南按察司副使,为正四品。简氏为官清廉,所到之处,无不称赞。后以老告归。著有《葛堂集》(十卷),吉水邹之标为其作序。简继芳心系桑梓,明清时期,萍乡10次纂修《萍乡县志》,其中3次简氏躬与其事。

张程,字以孚,江西吉安府安福县人,1537年八月初二生,行五十七。唐宰相张九龄嫡裔孙。曾祖张敷华,都察院左都御史赠太子少保,祖父张伟,封监察御史,父张鳌山,提学御史,江西乡试第四十一名,隆庆会试第九名,1571年以35岁中隆慶五年進士 第三甲第二十九名。娶彭氏。胞兄张祉,监生;张秩,嘉靖四十四年进士,翰林院检讨,《世宗实录》成,进翰林院编修,丁内艰归家,送者达官贵人居多,秩拒之甚力,乡人贤之。不久即卒。张程亦在翰林院任职,有闻名,兄弟同官翰林,人称双璧。官至尚宝司少卿。家族称梅溪张氏,一门两翰林,四世三御史。

谢廷寀,字思敬,江西省金溪县琉璃乡谢坊村人,明后期诗人。曾祖谢杰,运司副使;祖谢廣受,父谢杞,叔伯父谢相。嘉靖十三年(1534年)正月十七日生,縣學生,江西鄉試第九十二名,会试第一百八十三名,1571年以38岁中隆慶五年進士第三甲第二十六名。谢氏家族先后四人登进士榜。谢廷寀堂弟谢廷谅,字友可,号九紫、九紫山人,万历二十三年(1595)登三甲进士。明后期诗人、戏曲家,。廷谅弟谢廷讃,字曰可,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进士,明后期诗人、笔记散文家。堂侄谢继科,字哲甫,万历十七年(1589)进士。

(2)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登录后才能评论